回覆列表
-
1 # 老張說甲醇汽車
-
2 # 軍迷愛軍
內燃機的尾氣主要是氮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僅僅利用水蒸氣的熱很難提高熱效率。現在的廢氣再迴圈技術,渦輪增壓技術已經利用了尾氣的熱能。除此之外還有氫燃料電池技術,由於產物是液態水,所以也利用了水蒸氣的熱能。
-
3 # DuGalle
熱機效率極限取決於工質和室溫差,工質溫度越高,極限效率越高,加熱水蒸氣的溫度不可能超過工質本身溫度,所以即便不考慮加熱損失,也是不可能超過直接做功的,不要妄想了。
-
4 # 顧家的紅牛
最好的辦法是研發出高效率低轉換溫度的熱電材料,把廢熱轉換成電加以利用。這樣的能量回收裝置,質量可以做的比較小,適合用在汽車上。現在的能量回收,許多東西不是不能提高效率,關鍵是效費比,投入與產出比。
-
5 # 使用者青魚wz
可以考慮溫差發電,對尾氣熱量進行回收利用,再將回收電能用於車輛驅動。當然這對於混動版而言倒是捷徑。然而目前的溫差發電材料還處於研發階段。
終於有人提出這個問題來了,終於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我們都知道,活塞發動機熱效率也就41%(豐田的帕金斯)熱機能量分配如下,
尾氣佔37%
散熱佔15%
摩擦佔8-10%
做功35-40%
可見,尾氣和散熱損失超過50%的能量。
那麼,尾氣能量能否回收呢?活塞發動機是沒法回收的。已經做到極限也就41%樣子。發動機尾氣溫度約800-1000度。就這樣浪費了。
回收尾氣能量,比如尾氣溫度降低到200度,可以提高10-15%能量。這就厲害了。
如何回收,本人想了很久查了不少資料。得出結論,用朗肯迴圈蒸汽輪機的改良可以做到60%熱效率。
這樣的熱機。用來低速發電+高速驅動汽車,形成新能源電動車,預計是未來汽車的趨勢。
具體解決方案是,冷空氣與尾氣進行熱交換,再與內迴圈乏蒸汽熱交換,再與燃料燃燒。
技術難點
1.高效蒸汽透平(蒸汽驅動輪)
2.高效熱交換器
3.高效燃燒器
4.耐腐蝕材料
5.整體重量控制。不能超過300公斤呢。太重就不如活塞發動機划算了。
不知各位大俠能否體會潛在價值?
1就是電動汽車的電瓶存在能量密度上限。無法突破。突破不了的話,新能源純電動車就是小眾車,不會成為主流。
2插電式可能成為主流,想想燃油價Grand SantaFe來越高的後果吧,迫使車主選擇混動.但插電的缺陷就是長途油耗超大。並不省油。
3.提高燃油熱效率,就是省油的根本。只有用蒸汽輪機可以提高熱效率。
所以。這個技術,可以說是汽車革命。
最重要的是。不僅能燒汽油柴油,還可以甲醇乙醇,液化氣等。哪個便宜燒哪個。多好!!!
還有,風險投資人看到這個技術。可以投資,位元斯拉還牛逼的專案啊
我是老張,有技術特異功能的老張。風險投資人看到了,抓緊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