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林中瀠
-
2 # 布衣吳新建
有的啊。
標準就是24字價值觀。
一般要求就是各種各樣約束行為的規範規定規章制度。
最下限,也就是底線,就是各種各樣調節人與人關係的法律。
所謂價值觀,是指個人對客觀事物及對自己的行為結果的意義、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總體評價,是對什麼是好的總看法,是推動並指引一個人採取決定和行動的原則、標準,是個性心理結構的核心因素之一。
一個人的價值觀取決於一個社會的總的價值取向,現在,用24個字概括了這個取向,也就是衡量和判斷一個人的道德素養總標準,它提供人們用於區別好壞,分辨是非及其重要性的心理傾向體系。價值觀決定、調節、制約個性傾向中低層次的需要、動機、願望等,它是人的動機和行為模式的統帥。一個社會的價值觀一旦確定則反過來影響調節人們進一步的需求活動。
這個標準相對來說是具有彈性,比較籠統,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制度規範,它其實是價值觀的具體化,哪些能做,那些不能做,比如一個公司的員工,要遵守作息制度,幾點上班幾點下班不能遲到早退。做得好就獎勵,不好就要被罰。社會管理也有許多規範,比如住旅店需要實名身份證登記,等等。
各種各樣的制度規範起到約束行為的指導作用,遵守了就處處方便,違背了就處處遇阻。但違背了最多也就是被指責,別人說兩句,或者不給你辦事,認為你道德品德差,其它也拿你沒辦法。
而底線則是不可觸碰,只要逾越就會受到處罰。比如交規,規定不能隨便停車,你隨便停了就罰你,你不服處罰甚至可以拘你。
價值觀、日常規章制度是提倡透過人的自覺行為實現社會治理,也就是習慣說的人治。
底線思維也叫法治,好處叫依法辦事。像美國社會,所有人的活動靠法律維繫,政府停擺社會經濟活動照常進行。弱點是什麼事動不動就打官司解決,老子兒子鄰里之間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可能法庭見,既浪費社會資源也冷淡相互關係。
人治與法治相結合,就是從兩方面強化社會治理,一方面提高個人的道德素養,整個社會,每個個體素養上來了,風氣就會大改觀,就體現積極向上。另一方面,對觸犯底線的依法辦事,給他人以警示。
人治的包容,法治的剛性,兩相結合,社會會減少許多矛盾,和諧很多。
-
3 # 感謝有你58832543
吳你玩了18歲姑娘7年,做局讓她進監獄,這樣把給她的錢再弄回來。吳你還是個男人嗎?最近又在請水軍搞女孩的父母,是想把她父母也弄進去嗎?吳虧你還是個名人,這種事情地皮流氓都做不出來,簡直是禽獸不如。吳不要以為有錢,把水軍推到前面就沒事了,自己做縮。整個事情因你而起,如果你還記得自己是個名人,是個男人,站出來給大家一個交代。
回覆列表
這兩者都是社會造就,有什麼社會就有什麼道德及素質,離開社會什麼道德素質都是空的,你試試和石器社會的古人談道德素質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