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旅拍大叔老周
-
2 # 妖舞1515
對父母真的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沒有養個孩子輕鬆。說真的,剛跟父母生了氣,特別是老爸,能給我氣得少活10年……我都想,老爸有工資快5000塊,我給老爸給賣了算了,我寧可搭錢,只要管老爸,寧可搭10萬都行……無數的後悔藥,後悔怎麼不離家遠點,後悔怎麼不忍心離開,到時候賺錢給家裡扔錢就行了……
說了這麼多,可是能真的不管嗎?真不能,怎麼的也得管。個人建議,父母身體健康,還是不住一起的好,住一起磕磕碰碰太多,但是還是要住的近一些,天天回家,回家吃飯,父母能做就過去吃,不能做就過去給做,這樣短時間的接觸,能有各自的空間,少了很多矛盾,老人的情況心裡都有數,自己心裡也踏實。老人不管真的不行,所以還是得管。我這剛給我爸修理了,希望他能安生一段!
我會不會是網路上第一個想賣爹賣爸的人?雖然這樣想不對,可是真的讓老人能給氣的半死。日子還得繼續過,日子還得繼續過,爸還得管……
-
3 # 秋日的那朵紫雲
回答:人長大了,離開了父母的懷抱;有“想和父母在一起,經常來往,但是又不想天天和父母住一起”這種感受相信不少人都有的。
人與人之間相處都是有距離感的,我們和父母之間更需要距離尺寸的把握;都說:“距離產生美”說的一點也沒有錯。年齡的差距和個人生活方式和習慣是不同的,每個人的想法更是不一樣的;不和父母在一起住,也是對他們生活的一種尊重!從原生態家庭“剝離”出來的我們,有自己的生活態度和作息規律,不打擾父母親的生活,時常去看看他們就是最大的孝心!明白“遠香近臭”這個簡單的道理就好。父母恩情記心間,能從別的方面去關心、愛護、幫助他們就可以了。不想和父,母住在一起是明智的選擇!
看看身邊不少的年輕人,還是不願意離開父,母的懷抱;父,母搬到哪裡也會“寧肯不住自己的小窩”也要跟到那裡去住,有了孩子也會“找理由”賴著不走;冬天還好,夏天時;太不方便了。人要學會自己長大,學會按排自己家的生活,學會獨立,才能面對生活中的一切!父母不可能管你一輩子的。所以說:早獨立,早受益!讓辛苦一輩子父,母們輕鬆過好下半輩子吧!
從小就聽多了很多不想聽的話,然後隨著長大父母並沒有一點改,聽了就煩,直到現在我已有兩個孩子了,還是不停,反感,特別影響心情,不在一起的時候會想念,在一起了就吵嘴。
回覆列表
首先,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自己對待身邊的事,身邊的人有了一定的看法和父母肯定在意見上有一些差異,畢竟有一定的年齡差異,所以在認識方面差異也是正常的。而父母時刻都關心著自己的孩子,生怕自己孩子哪一方面考慮的不周全,所以可能說的比較多,這也導致孩子產生一定的反感。
其次,針對這一現象,大家可以在買房子的時候和父母離得近一點,那就是應該多和父母進行交流與溝通。把自己的想法和父母去進行溝通交流。應該體會父母的嘮叨。
總而言之,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都是疼愛了,所以不能因為一些小的事情而對父母產生偏見,我們應該真心體會父母的辛苦,體會父母的嘮叨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