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迂磨君
-
2 # 願作太史公
中國大一統王朝的衡量標準是統一了漢族傳統區域,沒有其他政權相對峙。
但是這個傳統區域的範圍是不斷變化的,比方說周朝時期,範圍就沒有包括雲南、嶺南、甘肅這些地方;
秦朝統一中國後,北擊匈奴,南平百越,將嶺南、雲南等地納入版圖,但沒有包括河西走廊;漢處由於經歷了動盪,喪失了嶺南、雲南和陝西山西北部,但你不能否定西漢出年不是大一統的王朝。
漢武帝時期,打擊匈奴、百越,開通西域和西南夷,收復河西,滅亡了北韓,版圖擴大了很多,河西走廊和西域正式納入版圖。東漢延襲了西漢的版圖。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後,逐漸陷入諸侯割據,有袁紹、袁術、呂布、劉表、馬騰、韓遂、劉璋、孫權、劉備、張魯等,經過攻伐兼併,剩下了曹操、孫權和劉備,分別建立了魏、蜀、吳,進入三國時期。
這個時期,中國是分裂的,因為在漢族傳統地區同時存在三個朝廷、三個皇帝,而且都有統一中國的願望。
公元249年,司馬懿在誅殺了曹爽以後,實際上掌握了魏國的朝廷大權,稱為魏國丞相。司馬懿死後,丞相之位傳給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師又傳給了他的弟弟司馬昭。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鄧艾率兵滅蜀。司馬昭死後,傳給了他的兒子司馬炎,公元265年,魏帝將皇帝禪讓司馬炎,建立晉朝。公元283年,晉朝從北邊、西邊兩路攻東吳,俘虜東吳皇帝孫皓,統一全國,基本上恢復了東漢時期的領土範圍。
所以說,西晉是一個統一的王朝。只不過司馬炎死後,司馬衷無能,很快陷入了八王之亂,使中國再次進入分裂時代,直至隋朝統一全國。
-
3 # 孤傲雪蓮
西晉當然是大一統王朝,而且實至名歸,是中國歷史上三國之後的大一統王朝,是公元265年由晉武帝司馬炎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後世稱“西晉”,這大一統王朝為時僅51年(265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倘由滅吳始計,僅僅是37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短命王朝。因為存在時間短暫,很多人都不熟知,比起漢、唐、宋、元、明、清自然遜色不少。
東漢末年戰爭頻發,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公元265年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建立新政權,國號為晉,成為了西晉的開國皇帝。西晉承襲曹魏領土,在曹魏的基礎上不斷擴張。公元280年司馬炎發兵滅吳,自此三國鼎立結束,東漢正式結束,統一全國。戰爭結束後,採取一些列措施休養生息,恢復經濟。西晉大部分繼承漢魏制度,在此基礎上加強中央集權,分封諸侯,改革制度。自此,西晉進入了短暫的和平。西晉也成為短暫的大一統王朝。從秦漢開始,大一統的觀念就深入了我們的記憶之中,只有統一,百姓才能生活的更好,才能免受戰爭的洗禮,社會才能向前發展。
分封制埋下八王之亂惡果,國家實力嚴重損耗。因為晉室得國不正,為人不齒。為了鞏固權力,西晉統治者吸取了魏國滅亡的教訓。魏文帝的儲君之位是經過激烈競爭獲得的,終其一生,皆嚴密防止宗室篡位。魏明帝即位後非但沒有更正錯誤,反而在此基礎上變本加厲。所以當皇室危難時,宗室沒有實力進行援救。司馬炎因此大封宗室,將皇族封往全國各地,授予軍權,令其拱衛帝室。可司馬炎死後,諸侯皆不從皇帝節制,反而彼此征伐。洛陽更是幾易其手,諸侯打著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旗號挾持皇帝,皇帝形同傀儡。諸侯甚至從胡人手中借兵奪權,結果身死國滅。諸侯之爭為胡人崛起創造了條件,胡人世居大漠,氣候環境遠不如中原,早已對北方垂涎三尺。在中國實力嚴重下降之際,北方已經無力阻擋胡人的腳步了。
繼承人晉惠帝昏聵無能。惠帝是一名智力低下的皇帝,思維奇特,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他之所以能承繼大位,主要是因為他是司馬炎健在最年長的兒子。而司馬炎在世時也曾對廢長立賢產生過興趣,因此曾考驗過太子的實力。可是太子雖然愚笨,但太子妃賈南風思維縝密,她用淺顯的語言解決了武帝的難題,成功地誤使武帝認為太子只是外表愚鈍,內在聰慧。而且司馬炎曾經和弟弟一起爭奪過世子大位,常常擔憂得食不知味,寢食難安,對廢長立賢有著天生的排斥。一個巨大的王朝的統治者是一個痴呆兒,這顯然是古今奇談。武帝死後,惠帝被皇后和諸侯輪番劫持,帝國幾經動盪戰亂,虛弱不堪。這一點上武帝和惠帝負有巨大責任。
漢民族疏於對北方威脅的防範,使得北方防禦鬆懈。漢是銀河的意思,古語云:維天有漢,鑑亦有光。古時漢民族以華夏為至尊,以四方為蠻夷野獸。因此雖然秦漢兩朝時常遠伐漠北,但統治階級以及民眾都沒有料到胡人能南下奪取中原。況且晉室內部爭權奪利,世家大族也在虎視眈眈。東晉建立後不久王敦就發動叛亂劫持晉元帝,正是對歷史環境最好的體現。劇烈的內鬥導致國家無暇對胡人進行充分的防範,這讓胡人取得了可乘之機。
統治階級分裂。琅琊王率部南下,以淮河長江天險為依靠,持觀望態度。北方淪陷後,司馬睿在南方門閥世家的支援下旋即稱帝,使有限的力量在分裂因素的作用下更加弱小。東晉雖然不及西晉強大,但北方邦國林立,尚未完成統一。司馬睿及東晉諸多門閥卻只求偏安一隅而對北伐持消極態度。且南方局勢稍穩,皇室和門閥就展開了長達十年爭權奪利的鬥爭。統治階級的分裂使國家不可能集中力量攘除外患。
國力強大時,沒有集中力量消滅外患。西晉建國初期並沒有大規模北伐,徹底消滅胡人。且放任胡人滲透中原,不加阻止。對敵人的縱容就是對自己的傷害。晉王朝統一中國,僅僅滿足於守成,而不思進取。反觀歷史上其他王朝,如秦漢隋唐明,無不發動大規模北伐來徹底滅絕外敵。國家的競爭是殘酷的,強大時沒有及時對外敵進行打壓,弱小時就免不了外敵的吞噬了。
晉承三國而又復分南北,是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短暫的過渡時期,它終結了一個亂世又開啟了一個新的亂世。在短暫的三四十年中,西晉政府沒有完成休養生息,開拓疆土的歷史任務。其統治階級鼠目寸光,缺乏長遠考慮。分封制早在秦朝就被否定,漢王朝為了平定七國之亂更是留下了殘酷的歷史教訓。在三百年後,影響深刻的復古運動非但沒有使司馬家族千秋萬世,反而使國家迅速滅亡,漢民族第一次遇到了空前的生存危機。之後的眾多王朝不得不一邊發展經濟一邊騰出精力來發動多次北伐,立志消滅胡人,克服中原。以上種種,足可見制度決定了國家的命運。如果西晉統治者可以團結一致,共御外敵,胡人也不可能佔據中原,甚至被會徹底消滅。往往外部的瓦解都是從內部的鬥爭中產生的,西晉的根本問題就出在了這裡。從今天的角度看待這段歷史,會收穫很多寶貴的教訓。東漢末年戰爭頻發,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公元265年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建立新政權,國號為晉,成為了西晉的開國皇帝。西晉承襲曹魏領土,在曹魏的基礎上不斷擴張。公元280年司馬炎發兵滅吳,自此三國鼎立結束,東漢正式結束,統一全國。戰爭結束後,採取一些列措施休養生息,恢復經濟。西晉大部分繼承漢魏制度,在此基礎上加強中央集權,分封諸侯,改革制度。自此,西晉進入了短暫的和平。西晉也成為短暫的大一統王朝。
得國不正,埋下伏筆。西晉的皇室,是司馬家。司馬義透過高平陵之變,篡奪了曹魏的政權,為後面西晉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可問題就是,這個王朝得來的太容易了。沒有漢室桎梏,沒有權力爭鬥,就這麼順理成章地奪取了皇位。司馬炎建立西晉唯一的困難可能就是東吳了。可惜當時的東吳早已衰敗,滅亡只是時間問題。越是容易得到的東西,就越是不珍惜。司馬炎剛剛建立西晉的時候,尚且能夠剋制自己的慾望,崇尚勤儉。可是很快,司馬炎就忍不住了,他開始帶頭奢侈。
底下計程車大夫看見皇帝都這麼奢侈,也有樣學樣,開始競相攀比,奢侈之風,甚為流行。自東漢末年開始,戰亂不斷,無論是人口還是糧食,都降低的十分之快。司馬炎建立西晉以後,不僅沒有有效地施行輕徭薄賦的政策,反而變本加厲,加速了國力的衰敗。在後面的五胡亂華之中,西晉會如此不堪一擊,和這個有著密切的關係。包括後面的八王之亂也是如此。得國太容易,司馬家的那些諸侯就不放在心上,以至於八王之亂持續七年之久,搞得整個中原烏煙瘴氣,其慘狀比三國時期有過之無不及,因此雖然完成了疆域的短暫統一,但西晉王朝並沒有實現民族融合實現人心的一統,相比唐宋元明清的政治經濟文化人心的大一統自然不被大多數華人肯定,但確實結束了東漢三國七十餘年的分裂格局局面實現了三分一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潮流!
回覆列表
一直不把西晉當做大一統王朝,雖然實際上它是。西晉不是混亂的結束,而是混亂的開始,自秦朝建立帝制以來,應該沒有比西晉更黑暗的王朝了。雖然魏晉風流讓人嚮往,但是這都是建立在晉朝本身黑暗的背景下的,傳統的儒家信徒在這種環境下精神幻滅,才會產生那種狂放不羈,清談玄修的風氣。說白了其實就是對現實徹底失望,整天醉生夢死,麻醉自己。西晉的時候皇室和豪族徹底把國家玩死了,就連他們自己也有相當一部分殉葬了。個人觀點,中國大一統王朝只有秦漢隋唐元明清,其他的基本都沒資格。例如北宋當時和遼國並立,而且都是正統,都是可以單獨成史的。但是晉朝確實算是一個特例,從三國開始到隋朝一統天下,這中間其實是個大分裂的時代,西晉短暫統一,但卻一點沒有統一王朝那種昂揚向上的氣象。歷史上就算是壽命短暫的大一統王朝也讓人印象深刻,秦,隋,元那種開天闢地,建功立業,壯闊豪邁的感覺在西晉身上一點都感覺不到。就好像一個人,生下來就七老八十了,一點沒有少年時的意氣和壯年時的自信,而且這種狀態也沒堅持多久,早早的就掛了。所以西晉應該算是最不像大一統王朝的大一統王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