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牛史哥

    袁紹官渡之戰輸不在於謀士不行,袁紹手下有八大謀士:田豐因勸諫被殺;沮授官渡之戰被曹操捉到,不願投降被殺;許攸是官渡之戰重要人物,投靠曹操,後被許褚殺;逢紀被袁譚殺;郭圖逼走張郃、高覽,後被曹操殺;審配立袁尚為嗣,後不願投降,被曹操殺;旬諶是荀彧的哥哥,旬家都挺厲害的;辛評和審配政見不合被斬全家。

    一、袁紹繁瑣的禮節太多;您順應自然,不拘泥於繁文縟節,這是道勝於他。諸葛亮在劉禪手下得到充分的自由,這些禮節就會變成下一個田豐。

    三、東漢的滅亡,主要就在於對下級管理的寬鬆。袁紹的管理制度就過於寬鬆,不能產生震懾力;而您以嚴治政,全軍上下都依法行事,這是管理上勝於他。諸葛亮太嚴,除非給充分的信任,不然下面的將領自己就造反了。

    四、袁紹表面上寬巨集大量而內心則多疑,對所用之人也多有懷疑,重用的只有親戚朋友;而您用人表面看來平易簡單,而內心明察秋毫,用人從不懷疑,不管親疏遠近,只要有才就大膽使用他,這是度量上勝過他。這如果袁紹要託孤,一定會吧諸葛亮先搞死。

    六、袁紹世代公卿,喜歡用高談闊論顯示自己的高貴,因此投靠他的多為會吹捧裝裱自己的人;而您誠心對待別人,不貪圖虛榮,自己厲行節儉為下屬做出表率,對待有功之人卻從不吝嗇,因此忠誠、正直、有遠見、有真才實幹的人都願意投奔您,這是道德選擇上勝過他。大染缸的地方諸葛亮也難發揮餘地。

    七、袁紹對見到的飢寒之人非常憐憫,對看不到的卻考慮不到;而您對於眼前的小事不拘小節,而在大事上卻毫不疏忽,憂國憂民,對天下的飢寒貧民都施以恩惠,沒有疏漏,因此聲望遠遠超過袁紹,這是仁德上勝過他。典型的沒遠見,諸葛亮看的再遠也沒用。

    八、袁紹的大臣爭權奪勢,讒言四起惑亂視聽;而您用道義教導下級,不讓這種勾心鬥角互相奪勢的事情發生,這是您明智上勝過他。諸葛亮典型的不會處理這個事情,不然黃皓之輩不至於可以令姜維和他兒子這麼難受。

    十、袁紹喜歡虛張聲勢,並不懂得兵法的要領;而您打仗可以以少勝多,用兵如神,我軍士兵都信任您,敵人都懼怕您,這是武略上勝於他。就算看出曹操要打烏巢,估計守將還是淳于瓊。

    綜上,如果是巔峰諸葛亮親自帶兵,有充分的許可權,能鎮住後方不掣肘勝的概率還是很大的,然鵝這只是假設,戰爭在於稍縱即逝的時機等,就是王維淮海戰役輸了也說了句:拉過來在打一場,不一定會輸。所以戰爭不能再來過,一切模擬在不考慮當時的勝敗因素的情況下都是無效的。

  • 2 # 栗子書生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袁紹在國力和軍隊數量具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被曹操打敗,自此之後歷史上已經統一河北,坐擁四州的袁紹勢力逐漸被曹操勢力給取代,如果官渡之戰前諸葛亮已經加入袁紹,能幫袁紹打贏官渡之戰嗎?答案肯定是不能的,我們可以先假設諸葛亮已經加入了袁紹,然後分析如下:

    一、袁紹是否會用諸葛亮?袁紹是個獨斷專行的主,很多時候聽不進屬下的建議,例如田豐和沮授建議袁紹挾天子而令諸侯,袁紹不聽;沮授建議袁紹和曹操打持久戰,消耗曹軍的後勤補給,袁紹偏要速戰速決;許攸建議袁紹分兵偷襲許昌來夾擊曹操,袁紹不採納;張郃建議袁紹回援烏巢,袁紹卻偏要去攻打曹操防守堅固的大營。由此可見,就算諸葛亮在,袁紹也不會聽他的,所以袁紹並不一定會用諸葛亮。

    三、如果真的諸葛亮被重用和專用了,官渡之戰還可能發生嗎?我們假設諸葛亮在袁紹手下重用了,以諸葛亮的智慧,肯定反對袁紹打官渡之戰,如果袁紹聽了,官渡之戰就不會發生了,袁紹打贏官渡之戰也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了,假設袁紹不聽,諸葛亮的下場可能會像田豐一樣被關進監獄,說不定還活不到官渡之戰爆發,那樣官渡之戰經過和結果依然和歷史上一樣,還是袁紹戰敗。

    所以,無論諸葛亮是否加入了袁紹,袁紹都不可能打贏官渡之戰,袁紹有田豐、沮授這樣的優秀謀士和張郃、顏良、高覽這樣的優秀將領輔助,在以多打少的情況下還是敗給了曹操,這說明作為指揮員,袁紹和曹操不在一個水平上,袁紹完全不是曹操的對手,這種情況就算有諸葛亮幫忙無濟於事。

  • 3 # 豫北老崔

    袁紹軍士數倍於曹操,可袁紹還是一敗塗地,或許人們會生出一個大膽的假設,如果諸葛亮加入袁紹陣營,官渡之戰的勝利一方會不會是袁紹?

    袁紹四世三公又是當時比較大的諸侯,手下謀士勇將都是一流水平,其中田豐,沮授,許攸等謀士不下於諸葛亮,顏良文丑張頜等更是當世名將,一個顏良就能讓曹操帳下猛將汗顏,可見袁紹的實力之強。袁紹在官渡還是敗與曹操的手中,袁紹失敗的原因無非兩點,優柔寡斷和不善用人。

    諸葛亮在演義中料事如神奇策頻出,如果諸葛亮在袁紹帳下必然能看出曹操的短板,曹操手中雖有天子,可曹操所處之地乃四戰之地,背後有劉表,側翼有袁術,江東有孫策,正面又要抵抗袁紹大軍的攻伐。袁紹在與曹操交戰之前,也許諸葛亮就會以除曹賊興漢室為口號,勸說孫策袁術等諸侯共伐曹操,那怕其他諸侯按兵不動,曹操也必定擔心戰局的突變,以多於數倍於敵的軍力去攻打四處防備的曹操還是輕而易舉的。

    諸葛亮在演義中的表現我們也能知道,曹操在官渡使用的一些陰謀也好,陽謀也罷都逃不過諸葛亮的眼睛。以諸葛亮之謀必定見招拆招,讓曹操無計可施,三軍重中之重的烏巢,諸葛亮必定也會派重兵把守,防止曹操偷襲烏巢。

    通過以上我們可以看出以諸葛亮的洞察力和謀劃之策必定能幫助袁紹戰敗曹操。可是袁紹是一位悠遊寡斷之主,袁紹帳下謀士本身就並不和睦,有時甚至以反對對方策略為第一要務,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取決於袁紹。諸葛亮既有半仙之謀,也必定遭到其他謀士的反對與排擠,袁紹能否聽諸葛亮的奇策我們不得而知。

    官渡大財之後袁紹其實依然擁有不俗的實力,奈何袁紹生前為立嗣之事猶豫不決,致使袁紹子嗣無法疼愁敵愾,最終被曹操分別瓦解,如果袁紹早些把立嗣之事確定,官渡之戰敗亡之後,其子仍然可以繼承袁紹的遺志抗擊曹操。

    袁紹的性格註定了袁紹無法統一天下,也註定了袁紹要在官渡敗與曹操,諸葛亮在其帳下依然無濟於事,諸葛亮一人也無法解決袁紹本身的性格缺陷,袁紹官渡大戰無人能力纜狂瀾,完勝曹操。

  • 4 # 故事玩家文武公

    如果諸葛亮加入袁紹,能幫袁紹打贏官渡之戰嗎?

    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1.諸葛亮如果真加入袁紹,一定不是自願的。

    諸葛亮一直以興復漢室為己任,曹操都看不上,更別提是袁紹了。所以,如果諸葛亮跟進了曹營的徐庶一樣,不盡心輔佐與他,那麼,有了諸葛亮,袁紹也成不了事。

    2.以袁紹的為人秉性,即使是諸葛亮也改變不了他的命運。

    袁紹剛愎自用,生性多疑,對武將始終不放心,對謀士簡直就是浪費人才。他手下堪比諸葛級別的謀士就有八個,可惜,他只會左右權衡,玩“雨露均沾”,根本發揮不了每個人的才華,所以,即使諸葛亮在,也是同樣的下場。

    3.“官渡之戰”袁紹輸在他與曹操這兩位主公的比較上,其他方面並不差。

    袁紹手下武將有四亭柱二棟樑,謀士有六大一等,真可謂是兵強馬壯,而且還佔據冀州要地,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佔盡,只可惜,作為主公,他跟曹操相比簡直是雲泥之別,所以,輸得一點都不冤枉。自己本身不行,給他再多好條件,他也贏不了。

    當然,以上分析都是基於三國演義故事來做的。歷史可沒有如果,以史為鑑,評點今生。

    分享故事,娛樂生活,感謝閱讀。

  • 5 # 青雲在天

    我認為即使諸葛亮加入袁紹,也無法幫助袁紹打贏官渡之戰。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建安元年,曹操把漢獻帝挾持到許昌,形成“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優勢。可以說曹操的一系列行動都是以漢獻帝的名義執行的,憑藉著“天子之師”的優勢,曹操平袁術、滅呂布,東征西討,所向披靡,最終與袁紹形成對峙局面。然而袁紹雖然擁有"四世三公"的顯赫家世,兵精糧足,但是卻沒有曹操的政治遠見,沒有利用好漢獻帝這張王牌,師出無名,造成政治上的被動。

    二、袁紹用人存在問題,無法發揮諸葛亮的才能。袁紹雖然家世顯赫,也素有聲望,然而袁紹本人用人方面存在問題,自矜功伐,心高氣傲,偏聽偏信,雖然袁紹武有顏良、文丑、張郃、高覽等良將,文有田豐、郭圖、沮授、許攸等謀臣,然而這些人在袁紹麾下並沒有發揮出1+1>2的效果,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反而相互傾軋,互相攻伐,甚至投靠敵方,幾乎是一團散沙。如果用現代企業管理學來看,可以得出袁紹團隊建設和企業文化都有很大問題,一群精英在其手下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的,袁紹會屈身下士請諸葛亮出山麼?即使諸葛亮出山,在袁紹麾下山頭林立的環境中,既無名望,又無戰功,如何能服人服眾?即使諸葛亮獻出良策,袁紹能夠採納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反觀曹操,泰山不辭細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辭小流,故能成其深,曹操用人不看名望,不看資歷,只注重能力,因此荀彧、郭嘉、荀攸、程昱等謀士才能在其麾下積極建言獻策,發揮特長。甚至將袁紹一方的許攸也招納進來,併成為官渡之戰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正如同司馬光所說:“昔周得微子而革商命,秦得由余而霸西戎,吳國得伍員而克強楚國,漢得陳平而誅項籍,魏得許攸而破袁紹;彼敵國之材臣,來為己用,進取之良資也。”人才是決定國家興旺發達的決定性力量,只有合理利用人才,將人才放到合理的位置,才能成就一番巨集圖霸業。

    三、諸葛亮本身也並非具有力挽狂瀾的軍事能力。從真實的三國曆史上可以看出,諸葛亮是出色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三分天下、聯吳抗曹都是一針見血,直擊要害,為劉備軍團指明瞭前進方向。然而軍事方面諸葛亮並非十分突出,劉備入蜀主要依靠法正之謀,劉備死後,諸葛亮先後數次北伐都最終失敗,雖然北伐失敗有政治、經濟、軍事等諸多方面的原因,但從側面反映出諸葛亮軍事方面並非十分出色,因此即使諸葛亮加入袁紹,我認為袁紹依然無法取得勝利。

  • 6 # 不管寫啥你別罵我就好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尷尬,拋開年紀不談,談點別的,不然整天穿越,太累了。

    當時袁紹方面,很多高管的位置,由潁川和河北兩個大集團所控制的,其中沮授是冀州廣平人,田豐是冀州鉅鹿人,這兩位都是冀州一州的茂才,屬於冀州頂級士族出身。再加上一個慷慨激昂的審配,河北三大智囊在此。然後顏良、文丑、張郃、高覽等河北四庭柱,這就是河北最出色的代表。

    而辛評、郭圖、逢紀甚至淳于瓊等人都是潁川人,當年避亂,有的投靠老鄉韓馥,就到了河北冀州,當時一起去的還有潁川荀彧與郭嘉,後來大家都知道,這兩人看不上袁紹官N代做派,找阿瞞去了。

    還有一個人,整個袁紹集團最出彩的謀士許攸,他就是出身南陽。雖然在漢朝,宛、洛、潁是一體的,都屬於河南士人,但畢竟隔離點距離,所以在官渡之戰被兩大集團排擠,最後叛逃曹操,這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所以,身為徐州琅琊人,諸葛亮沒辦法擺平這樣的地域歧視,想在這群人中殺出一條血路,難上加難。

    再加上以上那些人,很多都是天下仲姓、四世三公袁氏的門生故吏,在漢朝這個二元君主制國度內,舉主恩主直屬上司就是自己的君主,並不是你想背叛或者不追隨都可以的。但是諸葛家還真的和袁氏搭不上邊,畢竟汝南袁家最開始未必就比琅琊諸葛家牛逼,而且一個古文經學,一個今文經學,尿不到一壺。

    外加袁紹控制的地盤不在徐州,所以當時落後的交通,再加大族群聚集居住,讓所有人只能就近尋主,所以曹操收的馬仔多是豫州、兗州、青州和司隸的,因為他的地盤在這裡,他得履歷也多在這幾個地方打轉,人脈皆在此處,所以當地士族和豪強才就近投靠曹阿瞞。

    而袁紹的地盤在河北四州,這四州之人哪有幾個敢隨便跳槽別人的?家族不要了?家產不要了?名聲不要了?

    所以諸葛亮甚至整個諸葛家族根本就不會去搭理袁紹,因為根本就不搭邊嘛!更別說打贏什麼官渡之戰了。

    而且官渡之戰的勝敗,我們後人只是以果推因,真實的過程,有太多意外可以改變程序,不是某人某事能夠以一己之力去改變的,說不定當時攻打烏巢時。曹操被流矢一箭射死了,那諸葛亮有沒有他參與。也不影響這一箭嘛!

    所以,別隻看演義,那玩意小時候看看就好了。

  • 7 # 好話說不完

    袁紹和曹操的官渡之戰,主要是袁紹手下許攸叛變。投靠曹操後建議讓曹操奇襲烏鎮燒了袁紹的糧草才導致的袁紹失敗。如果諸葛亮沒有加入劉備集團,而是加入了袁紹的話,也不知道他會給袁紹提出什麼長遠之策。加入劉備時的“隆中對”肯定行不通了。那我們就按袁紹與曹操官渡決戰時諸葛亮在袁紹手下來分析。

    袁紹出身於東漢後期一個勢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從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親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將,早逝。袁紹庶出,過繼於袁成一房袁紹二十歲出任濮陽縣長,有著清正能幹的名聲。後為母親服喪又補服父喪前後六年,拒絕朝廷徵召隱居洛陽。

    黃巾軍起義大爆發時袁紹這才應大將軍何進的辟召加入何進。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初平元年(190年),與董卓對立,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袁紹先佔據冀州,又先後奪青、並二州,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戰中擊敗了割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統一河北勢力達到頂峰。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劉備殺徐州刺史車胄,背叛曹操,策應袁紹。曹操為消弭後患,領兵攻打劉備。此時,田豐對袁紹說:“曹操東擊劉備,一時不容易罷兵,明公如能舉兵襲擊他的後方,一定可以一往而勝。”但袁紹卻說孩子有病,如果這時諸葛亮在袁紹大營,說不定可以勸袁紹抓住時機打敗曹操。

    袁紹渡河後,駐屯在延津南面。他派出劉備、文丑挑戰,被曹軍打敗,大將文丑被斬。白馬、延津兩戰,折損兩員戰將和許多人馬,袁軍中大為震恐。曹軍退還官渡後,袁軍集結在陽武,沮授對袁紹說:“北軍人多,但英勇善戰不如南軍;南軍糧少,物資儲備不如北軍。南軍利於速戰,北軍利於緩兵。所以我軍應打持久戰,拖延時日。”袁紹仍然不從。這時如果諸葛亮在袁紹大營,也許能說服袁紹打持久戰。

    他命令部隊逐漸逼近官渡,緊靠曹軍紮營,軍營東西綿延數十里。九月,兩軍會戰,曹軍失利,躲進營壘中堅壁不出。袁紹修築壁樓,堆起土山,從高處發箭射擊曹營。箭如雨下,曹營中的將士只得蒙著盾牌走路。但壁樓、土山不久就被曹軍的“霹靂車”轟毀了。袁紹又暗鑿通往曹營的地道,曹軍則在營中挖掘長溝進行防禦。袁軍的運糧車還遭到曹軍的襲擊。兩軍相持了一百多天,河南老百姓困苦不堪,很多人背叛曹軍,響應袁軍。這時如果諸葛亮在袁紹大營也許可以為袁紹出謀劃策擊敗曹操。

    袁紹派淳于瓊帶領萬餘人北迎運糧車,沮授特意提醒說:“可增派蔣奇領一支人馬在淳于瓊外側,以防止曹操偷襲。”而謀士許攸則提出乘曹操傾軍而出,輕騎奔襲許都的建議。然而,袁紹因之前韓荀和劉備襲擊許都失敗,不想再分兵冒險。事有湊巧,在鄴城的許攸家族中有人犯法,被留守的審配抓進監獄,許攸大為不滿,於是投奔曹操。這時如果諸葛亮在袁紹大營,也許也能勸袁紹聽從手下建議,奇襲許都打敗曹操。

    可以看出來袁紹本來可以輕鬆打敗曹操,但袁紹此人不信任下屬,不聽忠言,意氣用事,剛愎自用導致了官渡之戰的失敗。其實就算諸葛亮在袁紹大營,估計也改變不了袁紹,袁紹不改錯失敗還是必然的。

  • 8 # 酒醉憶往昔

    諸葛亮不會加入袁紹集團,即便加入也不影響結果,因為決定權不在諸葛亮這邊。

    袁紹這人優柔寡斷,本來拿著一手好牌,勢力大,人才多,就是輸在志大智弱,明明謀略不足,還偏偏要自作主張,謀士即便有再好的主張,不去落實也是空談,難怪曹操根本不懼他。

    就在官渡之戰關鍵時刻,曹操被圍困到糧草幾乎斷絕,寫信給他的謀士荀彧,商量退兵的事情,荀彧給他的建議是再等等,事情會有轉機,曹操採納了。若是換成袁紹,誰建議都不會聽,絕不拿自己生命冒險。

    從袁紹手下謀士許攸反投曹操就可以看出來,在官渡之戰開始之前,許攸就建議袁紹,曹操兵少,這次傾巢出動,大本營肯定空虛,先偷襲許都,把天子掌握在手裡,然後再夾擊曹操必勝。

    相比較而言,謀士在劉備這邊權利最大,因為劉備自知謀略不足,加上謀士又少,打仗的事情直接交給諸葛亮。

    謀士在曹操這邊的權利次之,因為曹操本身就是軍事家、戰略家,加上謀士多,所以謀士的意見僅供曹操參考,加以分析,選擇出最好的謀略。

    謀士在袁紹這邊就不行了,雖說是實行寬政,民眾歸順,名士也爭相來投,可是這傢伙太能裝了,不懂裝懂,明明不善於謀略,非要假裝專家。

    所以以諸葛亮自負的性格,只會選擇劉備,即便加入袁紹集團,也只能乾著急。若袁紹肯聽從謀士意見,不用諸葛亮出手,就許攸攻擊曹操大本營的謀略就能戰勝曹操。

  • 9 # 千古浪

    諸葛亮加入袁紹陣營,能幫助袁紹打贏官渡之戰嗎?

    官渡之戰,袁紹為何會敗呢?

    袁紹手底下的謀士非常多,如田豐、沮授、逢紀、許攸、審配等人,也不乏能征慣戰的大將,如張頜、高覽、淳于瓊等人,同時袁紹又坐擁青州、冀州、幷州、幽州,民多糧足,帶甲百萬。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想要打贏袁紹基本沒有任何可能。但是最後袁紹卻輸了,與其說袁紹輸給了曹操,不如說他輸給了自己。

    袁紹這個人家世顯赫,心氣很高,又外寬內忌,剛愎自用。他好謀寡斷,耳根子又軟。這就註定了他對待謀臣的態度不是那麼友好。

    古代想要成大事的人,對待謀臣一般都會以禮相待,奉為上賓,袁紹卻不這樣做,他動不動就吹鬍子瞪眼,大發雷霆,視謀臣如家奴,自然導致人心浮動。再者他又不肯聽取正確的意見,所以,就算有更多的謀士,更好的計謀,袁紹也不會用的。

    所以,袁紹只能碰到比他差的人,一旦有人做的比他好,那他基本上就會失敗。很顯然,這點無論是曹操還是劉備甚至是孫權,做的都比他好了太多。

    所以,袁紹不會敗給別人,他只會敗給自己。

    這種人,諸葛亮是看不上的,你想想,諸葛亮連曹操、孫權都看不上,怎麼可能去投靠袁紹,當年荀彧投靠袁紹,最後不是也失望地離開了袁紹兒投奔了曹操嗎?前車之鑑擺著,諸葛亮不傻。

    所以,諸葛亮根本就不會去幫助袁紹,就算幫組袁紹,袁紹要他幫自己嗎?袁紹缺的是一個諸葛亮嗎?

  • 10 # 海中巖haha

    肯定不能,諸葛亮能出的主意,田豐沮授都出過了,都坐牢了,諸葛亮去了,要麼和他倆一起坐牢,要麼就別說話了。諸葛亮投劉備圖的就是言聽計從,袁紹手下能人有的是,只是用不好,有什麼能人也沒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000人封閉的學校食堂,承包費60萬抽成20%可以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