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漫步世界遺產
-
2 # 美伢呀
斜
現代語音:xié
特殊讀音:xiá
1.斜在中國古代時期的讀音為xiá,比如:遠上寒山石徑斜、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2.讀“xie”的情況。
《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
唐 韋莊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斜
現代語音:xié
特殊讀音:xiá
1.斜在中國古代時期的讀音為xiá,比如:遠上寒山石徑斜、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2.讀“xie”的情況。
《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
唐 韋莊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舉兩首古詩中出現了“斜”字的讀音:一首是唐代詩人李嶠的《風》。詩的原文是這樣的: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另一首是唐代詩人杜牧的《山行》。詩的內容是這樣的: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以前的詩集註解中曾有特別提示,為了押韻,詩中的這個“斜”字可以讀“xiá”,但是近年來可能是出於“規範字音”的需要,“xiá”的讀音便被取消了,以致於連《現代漢語詞典》這樣權威的工具字典中都顯示“斜”字只有“xié”的讀音。但是,即便是為了“規範讀音”,個人覺得這種改法有待商榷,理由如下:
其一,古詩文不單純是一種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民族的優秀文化,而這一民族文化的突出特徵就是韻律感強,讀起來琅琅上口,聽起來特別富有感染力。上邊的兩首古詩都是押“a”的韻,若把“斜”字讀成“xié”的音,整篇古詩的韻味便大大降低。
其二,從不少古詩的遣詞規律來看,“斜”字在中國古代應該存在“xiá”的讀音。如唐代詩人韓翃(音hóng)的《寒食》一詩中就有這樣的一個“斜”字,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再如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一詩中也有一個“斜”字: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兩首詩同樣都是押“a”的韻,“斜”字也都正好出現在詩的“韻角”一、二、四句最後一個字的位置被稱為“韻角”,而這兩首詩的作者都是當時著名的詩人,他們怎麼可能連韻律都不講究呢?倘若當時“斜”字不是“xiá”的讀音,詩人怎麼可能把它用到這樣的位置上去呢?
但“斜”字在古詩詞裡並非只有“xiá”音,《古代漢語詞典》第1731頁中就有舉例,如杜牧的詩《懷鐘陵舊遊》中“斜斜更落西山影,千步虹橋氣象兼”;張志和的詞《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中的“斜”字都念“xié”。因此,要判斷在古詩詞中“斜”字讀“xié”還是“xiá”,應該結合整首詩或詞連看,看有沒有涉及到押韻的問題。若涉及到押韻,一般發“xiá”音,若不涉及押韻,則一般發“x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