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契茶書舍

    我想這位程大人一定沒有餓過飯,更別說餓死了,而他也不是寡婦,所以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反正要求的不是他自己。

    至於這種說法能不能實踐,我覺得看個人,有些人的思想別人也理解不了,但是至於能不能作為普世價值,我覺得不行,為什麼?因為如果這是先進文化的話,先秦時活潑潑、有人性的儒家思想也不會在宋朝開始變質變味,從而演變為腐朽的宋明理學,進而導致中國從思想上開歷史倒車。

    當然我們程大人是搞學術的,這和現代很多搞學術的一樣,你不能用普通老百姓的思維去評價。

    其實這樣的人不單中國有,國外也有,相傳法國路易十六的皇后瑪麗·安託瓦內特在她短暫的一生中也留下了兩句名言,其中一句是,當大臣告訴瑪麗法國老百姓連麵包都沒得吃的時候,瑪麗天真甜蜜的笑道:“那他們怎麼不吃蛋糕?”

  • 2 # 13天易

    那個年代的價值觀與今天相去甚遠,問現代人如何看待這句話有意義嘛?莫非你是要借這問題來煽乎眾人來罵程老夫子???閉眼不看都知道現代人是如何回答這問題的,但倒退回那個年代,世人就是信奉這個理念,程頤就是留名青史的鴻儒!這個提問太沒水平

  • 3 # 吳鉤的鉤沉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是北宋程頤提出的,南宋的朱熹引述過,所以一般認為,程朱理學主張“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但我們不應該這麼簡單地理解。

    其實程頤本人並不反對婦女再適,他有一個侄女成了寡婦,程父幫她再嫁,程頤因此盛讚父親“嫁遣孤女,必盡其力”。朱熹也不反對女子再嫁,他承認:“夫死而嫁固為失節,然亦有不得已者,聖人不能禁也。”

    那麼程朱理學提倡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是怎麼回事?究程朱本意,“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並不是對庶民的要求,而是強調士大夫的氣節。這一點清代的徐繼畲看出來了:“宋承五季之後,世風靡靡,夫婦一倫輕褻已甚,故伊川(程頤)立此嚴峻之防,使士大夫有所矜式,非為愚夫愚婦言也。”

    還有一點也必須指出,程朱理學在宋代的影響非常有限。我舉個例子:朱熹有一位好友叫鄭鑑,娶了陳俊卿之女、陳師中之妹陳氏為妻。後鄭鑑早逝,坊間傳出陳氏意欲再嫁的訊息,朱熹便給陳俊卿與陳師中寫信,請他們勸說陳氏不要改嫁,留在鄭家“養老撫孤”。

    信中,朱熹引用了程頤提出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一語,但他又承認,“自世俗觀之,誠為迂闊”,可見當時社會並無女性不改嫁的一般觀念。只不過陳家乃宰相之家,“名教所宗”,朱熹才“僭率”建議,他實際的用心恐怕還是出於對亡友一家老幼未來生活的憂慮。然而,儘管朱熹說得非常懇切,陳氏最終還是改嫁了。

    另外,程頤也沒有認為娶二婚女的男人是不道德的,題主應該誤解了他的原文。程頤的觀點是說,士族女性改嫁是不道德的,士族男性再娶也是不道德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完全失重,失重有區別嗎?區別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