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58114238191884

    黛玉--風露清愁的芙蓉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寫眾人抽花名籤子行令。黛玉抽到一枝芙蓉,題著"風露清愁"四字,並繫著一句舊詩"莫怨東風當自嗟"。可見,曹雪芹是要把林黛玉比擬為芙蓉的。唐人詠芙蓉詩:"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條倒是著花時。平明露滴巒紅臉,似有朝開暮落悲",以芙蓉的孤傲清霜喻黛玉的孤標傲世,怕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芙蓉八、九月間開花,花冠白色或淡紅色。《廣群芳譜》載"此花清姿雅質,獨殿眾芳,秋江寂寞,不怨東風,可稱候命之君子矣"。既說到芙蓉就不能不提有關芙蓉的典故。據《歸田錄》記載,石曼卿死後當芙蓉城主;《石林燕語》亦載有丁度民死的孬芙蓉館主的趣聞。這些典故對於曹雪芹編造晴雯死後做了芙蓉花神的章節不無啟發。

    《紅樓夢》中對芙蓉所述不多,其描寫遠遠不及海棠、菊花之類,唯是一篇《芙蓉女兒誄》卻璀燦綺麗,足以寫出芙蓉的精髓。"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期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可見,在曹氏的心目中,芙蓉是不同凡響的其葩。然則,芙蓉女兒指的又是誰人?晴雯?且看《芙蓉女兒誄》是如何描寫的:"花原自怯,豈奈狂飆?柳本多愁,何禁驟雨"、"汝南斑斑淚血,灑向西風;梓澤默默餘衷,訴憑冷月"。簡直是活脫脫的一個林妹妹。及至寶玉斟酌了一句"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黛玉聽了,陡然變色。又有一節提及王夫人說道"眉梢眼角,有些像你林妹妹的"似乎都在暗示晴雯是黛玉的影子。因而,真正的芙蓉女兒應當是指黛玉了。

    林黛玉是一個具有典型悲劇形象的薄命佳人。她聰慧美麗、孤標傲世卻又多愁善感、纖弱多病。試想在重權、重利、重封建禮教的社會,怎能容得下一個孤苦伶仃而又具有反抗精神的弱女子?因此,她不得不在這個宗法的社會里苦苦掙扎,過著"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日子。在前途未卜,人生渺茫,重重的精神枷鎖之下,她唯有哀嘆"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發出"願儂此日生又翼,隨花飛到天盡頭"的呼聲。但"天盡頭,何處有芳丘"?她只得彷佛一株不勝哀愁的芙蓉蕭瑟於秋江,最後落得個"一抔淨土掩風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結局。

  • 2 # 使用者4901841896917

    並蒂芙蓉本自雙,日暮水漂花出城。

    說到蓉漂,有“李杜蓉城過,千古詩香留”

    說到古代“蓉漂”,最出名的當數李白、杜甫。

    所以,古有“少不入川,老不出蜀”之說,今有“華人固有一死,或死於成都美女,或死於成都美食”的調侃。成都那永恆的魔性,是水旱從人,是商賈繁華,是文脈豐盈,是慵懶閒適。這裡有此岸的煙火,也有彼岸的詩和遠方。

    總之,這種魔性令文人騷客欲罷不能,令飲食男女著迷上癮。從古至今,那些漂在成都的人,本身就構成了成都的歷史和故事。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知道,怎樣判斷兩個人是否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