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方不敗家
-
2 # 憨哥老楊
小病當然會去社群醫院看的。如今,隨著城鄉醫療體系的逐步完善,醫療水平和醫院環境較以往都有顯著提高。記得去年冬天咳嗽病犯了,就是去我們社群醫院看好的。社群王醫生是個大學生,八十年代生人,小夥計白白靜靜的,戴著副眼鏡,看上去斯斯文文的。特別是社群的鄰居們有個傷風感冒去看病,小夥子總是客客氣氣的喊著大爺大媽,還滿臉的笑,對大夥都很熱情。所以,一些年紀大的人都成了這裡的常客。小夥子不僅醫術精湛,關間還細心。有幾個慢性病的大爺大媽,他這都給他們作了個人資訊登記,有時怕老人忘了吃藥或要定期檢查的,他都會電話告之,這點很暖心。昨天我和老病號李師傅下象棋,李師傅高興地說:"社群醫院又增添了一些醫療裝置,再理療就不用跑大醫院了"。的確,一點小病小災往大醫院跑,路程遠不說,還要排隊掛號……,實在是太耽誤時間。平日裡,社群醫院來的都是街坊鄰居,彼此之間都認識。大夥邊打著針,聊著東家長西家短的事,氣氛十分融洽。所以說,社群醫院是我們小區一道獨特的風景。
-
3 # 愛穎0817
講一下我第一次懷孕。當時2個多月,之前沒啥反應,就是例假沒來,然後到三甲醫院檢查確認了懷孕,醫生給開了驗血,驗尿,彩超,等等一共500多,說孩子不錯回家養著吧!高高興興回家了。
過了幾天我媽知道了非得帶我去一個社群醫院再看一下,因為我有心臟病我媽比較擔心。這個不是我們社群的,挺遠,坐了挺久的公交車,到了,挺破,不起眼的社群醫院,大夫是個老太太 ,七十多歲顫顫巍巍,給我的感覺風吹她都能倒 ,問了一下,讓拍了個黑白的B超,花了45,圖片非常不清楚,老太太看了一下,馬上說,別要了,胎囊這麼大,沒有胎心!這就能做流產,啥!我晴天霹靂,我媽也懵了,我不知道怎麼回的家。
馬上給老公打了電話,老公說沒事肯定是社群醫院大夫,裝置不好,去醫大看看。
當天馬上到醫大二院掛了急診,排了很久,見到了了大夫50多歲的女大夫,胖胖的,感覺就很好,聽了我的自述,又讓做了彩超,300多吧,清楚多了,然後大夫看了一下說,孩子沒事,好好回家養著吧!我忙問不是沒有胎心嗎,她說孩子太小社群醫院裝置不行,沒看出來吧。真是雨過天晴,和老公開開心心回家了,有馬上告訴媽媽,還和媽媽說下回可不去社群醫院了,騙人,這要是做了可賠了!
我沒辦法說下次遇見這種情況,我會聽哪個大夫的,我只想說社群醫院的大夫她們依靠經驗要比依靠檢查社備多,社群醫院也有好醫生!
-
4 # 人在風上走
如果生病了,不去社群醫院看病,去哪裡看病?
根據我生活區域的社群醫院,我很不明白,為什麼幾粒藥丸就可以解決的事情,非要給我開好幾盒藥,最後一小半吃完了,一大半丟掉或過期了!
記的30多年前我小時候,每次我生病俺媽總是帶我到符家屯一家庭小醫院看院。那家人看病效果非常好(一家人都是冶病救人的醫生)。看病的費用也很低,小病小災包三天藥,略重一點的吃藥帶打針。小時候我如果在醫院見到掛瓶輸液的,我都會認為這個人病情非常嚴重。可是現在,隨便一個小病,醫生都讓你掛瓶輸液。
2000年前後,我們村裡有三、五家小診所,感冒發燒小病小災包三天的藥都好了,嚴重的打針。大約2012年前後,村裡診所改制,每村一診所、一室務室。從前年起,村裡也沒有診所了,只剩下了馬路邊上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
馬路邊有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也是方便附近居民的,但是附近的居民有很多都不想往那裡去,為什麼不願意去?因為這家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不包散藥,只給成包成包的藥。舉個實際的例子。去年冬天有一天半夜孩子有些發燒,帶孩子到馬路邊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看病,大夫診斷後,給開了藥,我去藥房拿藥,一共四、五種吧,168元,一個小小的發燒馬路邊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收費我168元。去年夏天,孩子上火嗓子疼起引發燒,我帶孩子到道北社群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為什麼我要帶孩子到道北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看病?因為這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給病人開的是按方子配的“藥片”,孩子因上火引起的發燒,給開的藥30元左右,如果嗓子上火嚴重,醫生會開一小針,小針5元錢。
前年9月3日,芳華路芳菲路口因道路維修鋪設了鋼板,我又因喝點酒在那裡摔一倒,下巴處掛個口子,縫了五小針,也沒給錢藥,清洗傷口加縫針花了我300多元。第二天俺媽讓我去打“破傷風”,到社群醫院皮試,說我過敏,十幾塊的針打不成,必須打365元的針“免疫球蛋白”。醫生在給我看完皮試後說:“我們這裡你是過敏,要不行你再到別的醫院看看。”在我做皮試與等待的時間裡,還有兩人也是做皮試,都過敏,都必須打365元一針的“免疫球蛋白”。下巴處的一個小口子,在家門口的社群醫院花了我700多元!
可有些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簡單的小病也給病人開成包、成盒的藥,一個簡單的感冒發燒就要花去幾百元!
-
5 # 甲午金秋
你提出的“你會去社群醫院看病嗎”。我的回答是:會的。
可惜我們社群尚未建立社群醫院。盼望早日建立。
社群醫院有以下好處:
①買藥要比醫院、藥品商店便宜、方便。便於居民日常購買,省去抽出專門買藥的(工作)時間。更便於避免慢性病老人去醫院掛號排隊買藥的時間。
②對於已經確診病情的病人來說,如有病發,可以隨時在短時間內去社群治療,不必跑區級或市級醫院治療,如有病重轉院也方便,並可最大程度的確保病人生命安全。
④對於不知病情的人來說,可以先去社群醫院,一般社群醫院的醫生全科經驗多,向醫生進行初步諮詢後根據症狀,到大醫院直接掛號去科室檢查確診,減少誤診可能,並得以及時治療,或返回社群治療。
⑤對於常年在社群醫院看病、吃藥、打針的老病號來說,社群醫院對病人的病情,吃什麼藥,打什麼針有效,醫生都瞭解知情,可節省時間,很快減緩見效。
⑥病人對社群醫院的醫生掌握、瞭解、熟悉,有些病情可以有機會不受時間的限制,能與醫生進行詳細的溝通,使醫生了解你的病情,便於確診治療。
總之,常見病、普通病、已確診的病及買藥打針,都可去社群醫院看病,方便居民,優點多於缺點。
未知病、大病,還是要去大醫院看病確診治療。
-
6 # 茶後123
社群醫院是大醫院的前沿醫院。也正是這前沿醫院的方便,服務態度好並且全科,去社群看病,能第一時間判斷和是否需要推送到上一級醫院就診,這個很關鍵。因為大醫院一般都要進行儀器檢查的,以準確的確定病人的病情。也正是為了減少大醫院的醫療資源壓力,把那些更需要上大醫院看病的患者留出寶貴的醫療空間!去社群醫院看病,首先得對自己的病情有個簡單的評估。如果自己的病不是很重,只是一般的病。那麼本人觀點,我要去社群醫院看病的。一般社群醫院的醫療裝置沒上一級醫院的裝置多。配置醫生也是要有一定的全科醫療水平的,是面對普通患者而言的。我們總不能有了小病就去大醫院,掛號,B超,CT樣樣去做吧?讓那些大醫院的專家,教授來看咱們的小病。我看過有關報道,咱們國家的醫生和目前人口的配比數很低。不要浪費醫療資源!從我做起!
-
7 # 王江波40
社群醫院嚴格意義是鄉鎮衛生院或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在承擔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基礎上醫療裝置和職能更大的基層醫院。公共衛生服務都是免費的,基本醫療是按基層醫院標準收費的,實行基本藥物制度(藥品不加層),一般常見病多發病都可以在社群和鄉鎮醫院解決,尤其是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病診斷明確,用藥相對固定,沒必要去大醫院浪費醫療資源和金錢以及自己的精力。縣級以上(二級)醫院主要以疑難雜症,危重病人為主。盲目迷信大醫院,扎堆去大醫院或許也是造成看病難,看病貴的原因之一。
做得好的基層醫院發揮好全科醫生的作用,用全科的思維和技能去診治患者,會取得比專科醫生更好的療效。比如單純高血壓患者控制不好,全科醫生還要結合家醫簽約服務綜合瞭解家人及家庭社會情況,綜合分析總結,甚至運用心理學、營養學綜合治療患者,取得更好療效!
這次疫情後,國家也越來越注重基層建設。基層不差,基層也要努力!社群醫院也會越來越好!
-
8 # YX182672759
曾經去看過頸椎病,拍片後骨科醫生的診斷驚人,我的頸椎差不多要斷了,不能牽引也不能動,要帶頸箍,睡覺也不能脫下。嚇得我趕緊去二甲醫院,同樣是骨科醫生,沒事,比較輕的頸椎病,或牽引幾次,或打打針灸就會緩解。從此以後,再也不敢讓社群醫院的醫生做診斷了。
-
9 # 和皓元五穀食品
一般頭疼感冒會去社群醫院,還有基礎性的檢查化驗會去社群醫院,社群醫院現在配備的裝置和大夫能夠滿足看一些小病,沒必要去大醫院排隊,幹什麼都要排隊!很煩!
-
10 # 麥芽糖vlog
社群醫院的缺點:藥品少、醫生少,最重要的是脾氣大。問一下就說這也沒有那也沒有讓你去醫院看,打疫苗也是沒有,比大爺還要裝大爺。
回覆列表
會去,而且很香。
我平時有些小迷糊,一到生病就犯大迷糊,所以去什麼醫院都是問老公。
老公是體制內的,常說什麼分級診療,反正我不懂,但是小病小恙去社群醫完全沒問題。
優點:距離近,在路途上、在候診上消耗的時間短,而且醫生超有耐心(可能是病患少,也可能是我運氣好),花錢也相對較少。
那種排隊一小時,看病兩分鐘的情況基本沒有。
缺點:醫療條件有限,環境方面也差點意思,看老年人的病,還是要慎重點。
像我們家老人,常規的慢性病基本上去社群拿藥,但是心血管疾病,強烈建議直接去大醫院,畢竟關鍵時刻,真是一分鐘都耽誤不起。
選擇社群醫院還是大醫院,要看你的實際需求。
總之,還是:
常體檢(這個錢不能省,一年一檢不能少)
多運動(最好選擇能堅持、且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關注天氣變化(特別是老人孩子,要特別關注)
注意飲食結構(這個不太懂)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愛護身體,保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