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龔潤澤1
-
2 # 文史洪荒小鯰魚
兩晉南北朝時文學和文化特點是,文人自我覺醒,開始追求個性,出現了首批文學理論,尤其是以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陶淵明、劉勰等人為代表的文化名人在詩、賦、文學理論上頗具建樹。在詩詞格律、文學理論、小說等方面對後世的文學文化發展有奠基的作用。
那時的文人跟唐宋時文人的最大區別就是不為功名而讀書創作,自由奔放。
-
3 # 文武看歷史
文學是現實生活的反映,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動盪,社會矛盾尖銳,是在戰國百家爭鳴之後文學思想最為活躍的時期。
從三個方面來說,第一是魏晉文人的文學自覺,文學開始出現了系統性的文學批評專著,如《典論》、《昭明文選》等。第二是儒家在漢代時期的統治地位不再,文學不再是政治需要的附庸,開始更多的表達個人情感,詠歎自我人生價值,像大家耳熟能詳的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陳情表》。再比如謝朓的《秋夜詩》中“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佇立·······誰能長分居,秋盡冬夏及”詩中開始發掘人的慾望這個主題,而這也是魏晉文學的一個重要特徵。
而唐時期的文人承魏晉風骨,在多年戰亂後的大一統王朝,文學意象更加豐富,社會穩定,人們開始更多的探求自身價值的實現,從魏晉的自我歸隱,發展出關注輝煌武功,民生大眾。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兩句詩,一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就躍然紙上,詩言志,大抵如此。
總而言之,魏晉是士族文人將目光轉向自身,自我意識覺醒的開始,而唐的文人則是進一步的發掘其內涵,為後世的文學留下了萬古長存的精神食糧。
魏晉南北朝治短亂長,分裂動亂,北方一百多年戰亂頻仍,只有西晉數十年短暫統一。階級丶民族矛盾尖銳。門閥士(或世)族形成。至晉代世襲制形成。魏晉六朝文人大多來自上層階級。他們逃避戰亂丶逃避現實,全身遠禍,憤世嫉俗,於是玄學清談之風興起,佛教盛行。玄學即六朝人稱為三玄的《老子》丶《莊子》和《周易》哲學的糅合。這一時期的文人追求精神寄託,但消極避世,如“竹林七賢”的阮藉對司馬氏政權的不合作以醉酒丶佯狂來掩飾。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種豆南山。但也有如曹操父子為代表的“建安風骨"一掃漢朝形式主義宮廷文出之風,七言古詩與新體律詩萌芽,樂府民歌繼承傳統有新發展。《文心雕龍》丶《詩品》等出現,使文學批評和文學評論得以發展。
至唐宋,治長亂短。自隋文帝開科取士,往後科舉選材為盛,為下層開闢上升通道。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丶“學而優則仕”,文人皆有把學問“貨於帝王家”,“治國修身平天下”的理想。許多文人來自中下層,以“濟蒼生,安社稷"為已任。如韓愈的《諫迎佛骨》丶柳宗元的《封建論》。盛唐的詩歌,中唐的古文,形成南北文化交融的汪洋。中外文化交流促進了各種藝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