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1
回覆列表
  • 1 # 京博國學

    中國筷子,暗藏佛道大智慧

    兩根筷子,用起來不僅分左與右、上與下,而且一根主動,一根主靜;有開,也有合。這就是筷子中的陰陽之道。

    不止如此。

    用兩根筷子夾起一塊菜餚只需幾秒,用一根筷子夾起一塊菜餚呢?永遠夾不起來。兩根筷子可以夾無數的菜,其作用是無限的;一根筷子連一塊菜餚都夾不起來,所以無用。而且筷子在用的時候,要講究協調和配合,一根動,一根不動,才能夾得住、夾得穩;兩根都動,或兩根都不動,就夾不穩、夾不住。

    這道出的就是陰陽之道的內涵——陰陽和合、圓融通達、相互支撐、互為作用,其用不盡,《周易》所謂“生生之謂易”,生生不息便是陰陽之執行。反之,就是孤陰不生、孤陽不長,一無所用。

    有筷子的時候我們用筷子,沒筷子的時候我們隨便折兩根樹枝、兩根蘆葦,洗洗就能用,這就是老子的“道法自然”。《道德經》第25章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就是自然,自然就是天地,天地就是陰陽。

    最重要的是,我們從來都是稱呼“一雙筷子”,而不是“兩根筷子”,為什麼?《周易》所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陰陽要合,合二為一,才能成為一中有二、二中有一的太極,才是完整和圓滿。

    一雙筷子,貫通出的是天地大道,人生至理。

    緣起——筷子中的最深佛家智慧

    佛法的核心是緣起,這是佛陀悟道時所悟到並親自將其作為核心的,所有的佛教理論都是以緣起法為基礎。

    何為緣起?“緣”就是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都是因為不同的條件而存在的,條件會變化所以萬事萬物都會變化,這就叫性空。“起”就是萬事萬物在因緣和合中生滅變幻,如同一片波浪和泡沫無盡綿延起伏的大海,如夢如幻卻無休無止。

    中國筷子,完美地詮釋了緣起的真諦。

    人能把菜餚吃到嘴裡,靠的就是筷子這個緣。筷子在不斷的開合起落中,傳遞出中中國人幾千年來的繁衍生息,這就是起。筷子的存在就是緣於起菜,這就是緣起。

    緣起是生滅法。菜熱了,又涼了;客來了,又散了;人生了,又沒了;筷子在幾千年裡,見證了多少的生滅。上面沾著的,何止是菜餚的味道,更是人生的滋味。

    再說現象。

    你知道筷子的標準長度是多少嗎?七寸六分。為什麼要定這個長度?因為它代表著人的七情六慾。

    “七情”出自《禮記》,“六慾”出自《呂氏春秋》,“七情六慾”佛教亦說,也更有佛教色彩。佛家的修行,本是為了離情去欲,自在解脫。

    拿起筷子,觀天之道。放下筷子,立地成佛。

  • 2 # 歷史偵探君

    現在世界上人類進食的工具主要分為3類:歐洲和北美用刀、叉、匙,一餐飯三器並用;中國、日本、越南、南韓和北韓等用筷;非洲、中東、印尼及印度次大陸以手指抓食。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名譽教授懷特調查後說:“用刀叉、手指和筷子吃飯的3類人,都以強硬態度維護自己的餐具。”特別是以手抓食者,常被人看作不文明,可他們卻自我感覺良好。例如美國洛杉磯有一家菲律賓餐館,大做廣告以抓食為榮,公開警告那些不願以手抓飯的顧客,謝絕他們光臨。

    中國使用筷子的歷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記·微子世家》中有“紂始有象箸”的記載,紂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中國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歷史了。先秦時期稱筷子為“挾”,秦漢時期叫“箸”,古人十分講究忌諱,因“箸”與“住”字諧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語,所以就反其意而稱之為“筷”,這就是筷子名稱的由來。

    那麼是誰發明的筷子呢,歷史已無從考據,但有這麼幾種傳說:

    大禹發明筷子

    說的是堯舜時代,洪水氾濫成災,舜命禹去治理水患。大禹受命後,發誓要為民清除洪水之患,所以三過家門而不入。他日日夜夜和凶水惡浪搏鬥,別說休息,就是吃飯、睡覺也捨不得耽誤一分一秒。

    有一次,大禹乘船來到一個島上,飢餓難忍,就架起陶鍋煮肉。肉在水中煮沸後,因為燙手無法用手抓食。大禹不願等肉鍋冷卻而白白浪費時間,他要趕在洪峰前面而治水,所以就砍下兩根樹枝把肉從熱湯中夾出,吃了起來。從此,為節約時間,大禹總是以樹枝、細竹從沸滾的熱鍋中撈食。這樣可省出時間來制服洪水。如此久而久之,大禹練就了熟練使用細棍夾取食物的本領。手下的人見他這樣吃飯,既不燙手,又不會使手上沾染油膩,於是紛紛效仿,就這樣漸漸形成了筷子的雛形。

    姜子牙發明筷子

    說的是姜子牙只會直鉤釣魚,其他事一件也不會幹,所以十分窮困。他老婆實在無法跟他過苦日子,就想將他害死另嫁他人。

    這天姜子牙釣魚又兩手空空回到家中,老婆說:“你餓了吧?我給你燒好了肉,你快吃吧!”姜子牙確實餓了,就伸手去抓肉。窗外突然飛來一隻鳥,啄了他一口。他疼得“阿呀”一聲,肉沒吃成,忙去趕鳥。當他第二次去拿肉時,鳥又啄他的手背。姜子牙犯疑了,鳥為什麼兩次啄我,難道這肉我吃不得?為了試鳥,他第三次去抓肉,這時鳥又來啄他。姜子牙知道這是一隻神鳥,於是裝著趕鳥一直追出門去,直追到一個無人的山坡上。神鳥棲在一枝絲竹上,並呢喃鳴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夾肉就在我腳下…。”姜子牙聽了神鳥的指點,忙摘了兩根細絲竹回到家中。這時老婆又催他吃肉,姜子牙於是將兩根絲竹伸進碗中夾肉,突然看見絲竹噝噝地冒出一股股青煙。姜子牙假裝不知放毒之事,對老婆說:“肉怎麼會冒煙,難道有毒?”說著,姜子牙夾起肉就向老婆嘴裡送。老婆臉都嚇白了,忙逃出門去。

    姜子牙明白這絲竹是神鳥送的神竹,任何毒物都能驗出來,從此每餐都用兩根絲竹進餐。此事傳出後,他老婆不但不敢再下毒,而且四鄰也紛紛學著用竹枝吃飯。後來效仿的人越來越多,用筷吃飯的習俗也就一代代傳了下來。

    妲己發明筷子

    說的是商紂正喜怒無常,吃飯時不是說魚肉不鮮,就是說雞湯太燙,有時又說菜餚冰涼不能入口。結果,很多廚師成了他的刀下之鬼。寵妃妲已也知道他難以侍奉,所以每次擺酒設宴,她都要事先嚐一嘗,免得紂王鹹淡不可口又要發怒。有一次,妲已嚐到有幾碗佳餚太燙,可是調換己來不及了,因為紂王已來到餐桌前。妲已為討得紂王的歡心,急中生智,忙取下頭上長長玉簪將萊夾起來,吹了又吹,等菜涼了一些再送入紂王口中。紂王是荒淫無恥之徒,他認為由妲已夾菜餵飯是件享樂之事,於是天天要妲已如此。妲已即讓工匠為她特製了兩根長玉簪夾菜,這就是玉筷的雛形。以後這種夾菜的方式傳到了民間,便產生了筷子。

  • 3 # 四夕清禾

    筷子起源於中國,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是中華飲食文明的一部分。它是華夏民族智慧的結晶和東方餐飲禮儀的文化象徵。

    筷子古稱“挾”,又名“箸”、“筯”。明朝時期,由於江南地區船工以水上行船為生,以其與“駐”、“蛀”同音,視為不吉,故反其名稱為“筷兒”。後因其名新穎而廣為流傳,“至有士大夫間亦呼箸為筷子者,忘其始也。”

    歷史上關於筷子最著名的兩個典故一為亡國,一為興國。

    《韓非子·喻老》有言:“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箕子乃商紂王叔父,殷末賢臣。他見紂王開始使用象牙箸,便知其不久必將追求精物美食,耽於聲色而荒廢國政,認為這是國家敗亡的徵兆。後來紂王果然因為荒淫昏聵而亡國,是所謂見微知著。

    《史記·留侯世家》嘗載,留侯張良為漢高祖籌劃楚漢爭鋒之計謀,“藉前箸為大王籌之”,羅列條陳八項意見批駁漢祖門客腐儒迂見,並陳破局良策,及時點醒漢王追回前命,最終成就了漢家天下四百年的巨集圖偉業。是即“藉箸代籌”。

    箸雖無情,能寓褒貶。唐玄宗時期一代名臣、宰相宋璟為人剛直,大公無私,常常為了民生犯顏直諫。唐玄宗得賢臣如此深為欣慰,特賜其一雙金箸,以表其剛直。

    筷子雖小,卻不簡單。

    筷子的標準尺寸是七寸六分,大約二十三釐米左右,代表人的七情六慾,食色性也,以示人與動物的本質不同;

    筷子的形狀是前圓後方,一方一圓,對應的是天圓地方,天方地圓,天地和諧的哲學觀,上方,便於持執;下圓,利於使用。"持方行圓"既有太極的精髓,也是我們為人處世的行為準則;

    筷子的計量單位為雙,一雙,而不能稱為兩根,這是因為中中國人講究一分為二和合二為一,一是太極,二是陰陽。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陰陽結合才會有一個好的結果。必須要兩支同時使用,稱為“一雙”或“一對”,“一副”,代表著陰陽調和、合二為一的文化內涵;

    筷子的使用:持方行圓,方為做人之本,圓為處世之道;

    筷子的狀態:一動一靜,動者為陽,靜者屬陰。夫妻之道,一個主內一個主外;

    筷子不用時:合二為一,做人應該理想與現實互相結合;

    筷子使用時:一分為二,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間,是為天、地、人,做事要天時、地利、人和;

    筷子輕巧靈便,不用時合二為一,用時一分為二,一靜一動。動者為陽,靜者屬陰。一陰一陽謂之道,千變萬化蘊其中。

  • 4 # 茉茉mo

    關於筷子有兩個典故:一,妲己發明了筷子

    據說商朝紂王,暴虐成性,整天花天酒地而且特別挑剔,吃飯時,總是說這個菜太涼啦、那個肉太燙啦,為此很多廚師就這麼白白丟了性命。妲己雖說是紂王的愛妃,但紂王發怒時她也有些害怕,於是,每次都會在紂王吃飯前先嚐一嘗是否合口。

    有一次,妲己感覺菜有些燙,可是紂王吃飯時間不能耽擱,急中生智,從頭上取下玉簪子,把菜夾起來吹涼後送入紂王口中。紂王大喜,認為這是一種享受,於是讓工匠製作兩根長玉箸,天天由妲己來喂自己吃飯。後來這種吃飯方式流傳到民間,普及至今。

    這時候,大禹索性就從樹上砍下兩個樹枝把肉夾出來進食,感覺這樣很不錯。後來,大禹為了節約時間便總是用樹枝從沸騰的鍋裡夾出肉來吃。慢慢地,他的手下看大禹這樣吃飯特別快,既沒燙到手還不會讓自己的手沾滿油漬,所以便紛紛效仿。這樣就慢慢流行開了,有了筷子。

  • 5 # 曉肥俠

    筷子是我們現在最常用的餐具,但是你知道嗎?在古代,如果不知道筷子的這些用法,可是會引來殺身之禍的!來看看古代筷子的特殊用法。

    到了宋朝,箸搖身一變,成為嫁妝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陪嫁箸寓意著小夫妻成雙成對,永不分離的意思。

    清朝的時候,宮廷裡的很多重要人物用餐時都用銀筷子來試毒,這是因為古代下毒一般都用砒霜,而古代的砒霜純度不高,裡面含有大量的硫化物,硫化物與銀器接觸,就會在銀的表面產生一層黑色的“硫銀”。

    西餐的刀叉是13世紀以後發明的,在那之前西方人吃飯都是直接上手,而筷子這種3000年以前的古老發明,直到今天卻依然是中中國人用餐的利器,它不僅承載了中國幾千年的飲食傳統,更代表著中中國人對家的依戀,對民族文化的傳承。

  • 6 # 桂花芳香77105282

    關於筷子的象徵,介紹如下:

    ①筷子七點六寸,代表古人說的“七情六慾”;

    ②筷子的一端為圓,一端為四方形,代表“天圓地方”;人拿著筷子夾食物,代表“天,地,人”;

    總之,筷子的使用,隱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比起西方人用刀叉,要高明多了!

    以上供參考。

  • 7 # 思然哥哥

    中國民間關於筷子的典故有不少:

    有說姜子牙受神鳥啟示,發明了筷子;

    有的說妲己為了討紂王開心,用玉簪做筷;

    還有點說大禹治水時,為了節省時間,用樹枝夾取比較熱的食物。

    以上都是民間流傳下來的,筷子具體是怎麼來的,還需要考證。

    李白的《行路難》中有“停杯投箸不能食”

    杜甫的《麗人行》中有“犀箸厭飲酒來下”

  • 8 # 奉名齋

    一根筷子 很容易被折斷,但是一把筷子就沒那麼容易斷了,這 說明團結 具有無限能力。。。很古老的典故。。。但是很實用。。。

  • 9 # 彭克榮老虎點茶

    筷子,食具。

    古稱“箸”。

    勺匙,古稱“匕”。

    取食工具統稱“匕箸”。

    “匕箸”也為春秋時期齊國的一個典故。

    “失匕箸”是《三國志》中一段記載。

    唐代王維有“箸處是蓮花”詩句。

    宋代林逋孤山絕唱:“箸點瓊花我自珍”。

    二根筷子,幾千年的傳承,留下了許多許多靜態的文化印記。

  • 10 # I菩提心I

    有一天,有兩個人在船上吃飯,後來有一個人提出要來一次吃飯比賽,比誰吃的快,後來另一個人從他身旁的一可樹上折了兩根樹枝來吃,贏得了比賽.結果著件事情傳了出去,就被後人把兩根樹枝叫做了快子,但有考慮到快子是用竹子或是樹枝做的,就把快該成了筷.才有了進天的筷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走出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