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對韻》是本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因為作者李漁,號笠翁,因此叫《笠翁對韻》。
第一篇內容是: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濛濛,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
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雲靉靆,日曈朦。臘屐對漁篷。過天星似箭,吐 魄月如弓。驛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風。茅店村前,皓月墜林雞唱韻;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
山對海,華對嵩。四嶽對三公。宮花對禁柳,塞雁對江龍。清暑殿,廣寒宮。拾翠對題紅。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北牖當風停夏扇,南簷曝日省冬烘。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翔臺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笠翁對韻》全書分為卷一和卷二。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
擴充套件資料:
作者簡介
李漁(1611-1680),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漢族,浙江金華府蘭溪縣夏李村人,生於南直隸雉皋(今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
自幼聰穎,及長擅古文詞。崇幀十年(1637年),考入金華府庠,為府學生。入清後,無意仕進,從事著述和指導戲劇演出。
順治八年(1651年),41歲的李漁搬家去杭州,後移家金陵,築金陵“芥子園”別業,並開設書鋪,編刻圖籍,廣交達官貴人、文壇名流。康熙十六年(1677年),復歸杭州,在杭州雲居山東麓修築“層園”。
李漁素有才子之譽,世稱“李十郎”,曾家設戲班,至各地演出,從而積累了豐富的戲曲創作、演出經驗,提出了較為完善的戲劇理論體系,被後世譽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是休閒文化的倡導者、文化產業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一生著述豐富,他的戲曲論著《閒情偶寄》詞曲部,以結構、詞采、音律、賓自、科譯、格局六方面論戲曲文學,以選劇、變調、授曲、教自、脫套五方面論戲曲表演,對中國古代戲曲理論有較大的豐富和發展。《閒情偶寄》除戲曲理論外,還有飲食、營造、園藝等方面的內容。
另著有《笠翁十種曲》(含《風箏誤》)、《無聲戲》(又名《連城璧》)、《十二樓》、《笠翁一家言》等共五百多萬字。他還批閱《三國志》,改定《金瓶梅》,倡編《芥子園畫譜》等,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藝術天才。
《笠翁對韻》是本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因為作者李漁,號笠翁,因此叫《笠翁對韻》。
第一篇內容是: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濛濛,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
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雲靉靆,日曈朦。臘屐對漁篷。過天星似箭,吐 魄月如弓。驛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風。茅店村前,皓月墜林雞唱韻;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
山對海,華對嵩。四嶽對三公。宮花對禁柳,塞雁對江龍。清暑殿,廣寒宮。拾翠對題紅。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北牖當風停夏扇,南簷曝日省冬烘。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翔臺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笠翁對韻》全書分為卷一和卷二。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
擴充套件資料:
作者簡介
李漁(1611-1680),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漢族,浙江金華府蘭溪縣夏李村人,生於南直隸雉皋(今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
自幼聰穎,及長擅古文詞。崇幀十年(1637年),考入金華府庠,為府學生。入清後,無意仕進,從事著述和指導戲劇演出。
順治八年(1651年),41歲的李漁搬家去杭州,後移家金陵,築金陵“芥子園”別業,並開設書鋪,編刻圖籍,廣交達官貴人、文壇名流。康熙十六年(1677年),復歸杭州,在杭州雲居山東麓修築“層園”。
李漁素有才子之譽,世稱“李十郎”,曾家設戲班,至各地演出,從而積累了豐富的戲曲創作、演出經驗,提出了較為完善的戲劇理論體系,被後世譽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是休閒文化的倡導者、文化產業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一生著述豐富,他的戲曲論著《閒情偶寄》詞曲部,以結構、詞采、音律、賓自、科譯、格局六方面論戲曲文學,以選劇、變調、授曲、教自、脫套五方面論戲曲表演,對中國古代戲曲理論有較大的豐富和發展。《閒情偶寄》除戲曲理論外,還有飲食、營造、園藝等方面的內容。
另著有《笠翁十種曲》(含《風箏誤》)、《無聲戲》(又名《連城璧》)、《十二樓》、《笠翁一家言》等共五百多萬字。他還批閱《三國志》,改定《金瓶梅》,倡編《芥子園畫譜》等,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藝術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