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86955584324

    增長極概念最初是由法國經濟學家弗郎索瓦·佩魯提出來的,他認為,如果把發生支配效應的經濟空間看作力場,那麼位於這個力場中推進性單元就可以描述為增長極。增長極是圍繞推進性的主導工業部門而組織的有活力的高度聯合的一組產業,它不僅能迅速增長,而且能透過乘數效應推動其他部門的增長。因此,增長並非出現在所有地方,而是以不同強度首先出現在一些增長點或增長極上,這些增長點或增長極透過不同的渠道向外擴散,對整個經濟產生不同的最終影響。

    法國的另一位經濟學家布代維爾認為,經濟空間是經濟變數在地理空間之中或之上的運用,增長極在擁有推進型產業的複合體城鎮中出現。因此,他定義:增長極是指在城市配置不斷擴大的工業綜合體,並在影響範圍內引導經濟活動的進一步發展。布代維爾主張,透過“最有效地規劃配置增長極並透過其推進工業的機制”,來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美國經濟學家蓋爾在研究了各種增長極觀點後,指出影響發展的空間再組織過程是擴散—迴流過程,如果擴散-迴流過程導致的空間影響為絕對發展水平的正增長,即是擴散效應,否則是迴流效應。

    由此可認為,增長極理論有幾個基本點作為支撐:第一,其地理空間表現為一定規模的城市;第二,必須存在推進性的主導工業部門和不斷擴大的工業綜合體;第三,具有擴散和迴流效應。

    以上學者分別在不同程度上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這一理論。佩魯的增長極理論(包括中心-外圍理論)雖然揭示了“極”的作用,表明了“極”的重要性,但並未就其生成、演化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中國學者賈文毓曾對經濟“造極”的重要性作了探索,但仍未清楚回答有關人類社會經濟活動中增長極的源頭、發展和更替問題。在地理學中,廖什的需求圓錐體模型對於人們理解其市場區位論起了重要作用。中國學者賈文毓在廖什需求圓錐體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廣義需求圓錐體模型,並指出技術創新推動著廣義需求圓錐體的不斷“胎生”。在現實社會經濟活動中,人們在探討一個區域的增長極時不可能只談一種產業,而一些區域增長極也常常依靠兩種或兩種以上產業作為其推動產業,例如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就具有多種產業。在打造區域增長極時,增長極的產業結構和推動型產業以及增長極的帶動能力大小等問題,都是我們必須研究的重點問題。所以,研究人類歷史上各產業的產生、發展及演替與增長極的關係就顯得頗有必要,它對當前區域增長極的規劃與佈局,尤其是對區域增長極的產業結構調整及增長極之間的產業合理分工,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也使我們能更加清晰地認識區域增長極。人文地理學研究者張戰軍在需求圓錐體相關理論和佩魯增長極理論,以及人類歷史上各產業演替規律的基礎上,對一定地域範圍內經濟增長極的產生、發展和演變過程,以及增長極的分類、性質等問題作出進一步探索,提出與之相應的“廣義增長極”理論及其“增長圓錐體模型”,並對廣義增長極生長的特點作了相關論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對教育有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