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的意思是: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出處】《飲酒(其五)》——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擴充套件資料
1、《飲酒(其五)》創作背景
陶淵明的組詩《飲酒》並不是酒後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借酒為題,寫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是為了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境下借醉酒來逃避迫害。這首詩大約作於公元四一七年,即詩人歸田後的第十二年,正值東晉滅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飲酒來抒情寫志。
2、《飲酒(其五)》鑑賞
這首詩的意境可分為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世俗煩惱後的感受。後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詩起首作者言自己雖然居住在人世間,但並無世俗的交往來打擾。為何處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煩惱?因為“心遠地自偏”,只要內心能遠遠地擺脫世俗的束縛,那麼即使處於喧鬧的環境裡,也如同居於僻靜之地。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中的“心遠”是遠離官場,更進一步說,是遠離塵俗,超凡脫俗。在陶淵明看來,人不僅是在社會、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個個體生命作為獨立的精神主體,都直接面對整個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悠然”寫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閒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境。“採菊”這一動作不是一般的動作,它包含著詩人超脫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將“見”改為“望”不好。“見”字表現了詩人看山不是有意之為,而是採菊時,無意間,山入眼簾。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兩句是景物描寫。這時我們隱隱可知詩人不光在勉勵自己“還”,含蓄寄託了與山林為伍的情意,還在規勸其他人;兩句雖是寫景,實是抒情悟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末兩句,詩人言自己的從大自然的美景中領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純潔自然的恬淡心情。詩裡的“此中”,我們可以理解為此時此地(秋夕籬邊),也可理解為整個田園生活。“至情言語即無聲”,這裡強調一個“真”字,指出辭官歸隱乃是人生的真諦。
這首詩也是陶詩藝術風格的一個典範代表。它除了具有陶詩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於理趣,詩句更流暢,語氣更自然,情貌更親切。
“採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的意思是: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出處】《飲酒(其五)》——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擴充套件資料
1、《飲酒(其五)》創作背景
陶淵明的組詩《飲酒》並不是酒後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借酒為題,寫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是為了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境下借醉酒來逃避迫害。這首詩大約作於公元四一七年,即詩人歸田後的第十二年,正值東晉滅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飲酒來抒情寫志。
2、《飲酒(其五)》鑑賞
這首詩的意境可分為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世俗煩惱後的感受。後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詩起首作者言自己雖然居住在人世間,但並無世俗的交往來打擾。為何處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煩惱?因為“心遠地自偏”,只要內心能遠遠地擺脫世俗的束縛,那麼即使處於喧鬧的環境裡,也如同居於僻靜之地。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中的“心遠”是遠離官場,更進一步說,是遠離塵俗,超凡脫俗。在陶淵明看來,人不僅是在社會、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個個體生命作為獨立的精神主體,都直接面對整個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悠然”寫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閒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境。“採菊”這一動作不是一般的動作,它包含著詩人超脫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將“見”改為“望”不好。“見”字表現了詩人看山不是有意之為,而是採菊時,無意間,山入眼簾。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兩句是景物描寫。這時我們隱隱可知詩人不光在勉勵自己“還”,含蓄寄託了與山林為伍的情意,還在規勸其他人;兩句雖是寫景,實是抒情悟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末兩句,詩人言自己的從大自然的美景中領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純潔自然的恬淡心情。詩裡的“此中”,我們可以理解為此時此地(秋夕籬邊),也可理解為整個田園生活。“至情言語即無聲”,這裡強調一個“真”字,指出辭官歸隱乃是人生的真諦。
這首詩也是陶詩藝術風格的一個典範代表。它除了具有陶詩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於理趣,詩句更流暢,語氣更自然,情貌更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