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0595751616

    歐洲中部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的東伸部分。從捷克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附近的多瑙河谷起,經波蘭、蘇聯邊境到羅馬尼亞西南多瑙河畔的鐵門,呈一半環形,全長1450公里。為阿爾卑斯造山運動前期構成的褶皺山脈,歷經風化侵蝕,後又重行抬升,山勢渾圓,斷層作用發達,塊狀地形顯著。地勢不高,一般海拔在2000米以下。冰川地貌僅限於少數高聳山峰。

    地質構造上,喀爾巴阡山脈形成了近於平行的3條構造帶,外帶是由白堊紀和第三紀的頁岩、砂岩等組成的復理層帶,呈山頂渾圓、山坡平緩的中山地貌;中帶由古老結晶岩和變質岩構成,間有中生代石灰岩分佈,地勢較高,多呈塊狀山;內帶為第三紀火山岩構成的山脈。按照地貌形態和地質構造,喀爾巴阡山脈可分為5段:

    (1)西喀爾巴阡山。從布拉迪斯拉發至杜克拉山口,是喀爾巴阡山脈最高最寬的一段。外、中、內 3條構造帶分佈明顯:外帶為復理層帶,有西貝斯基德山等;中帶結晶岩山體,雄偉峻拔,北部為高塔特拉山脈,最高峰格爾拉赫峰海拔2655米,也是全喀爾巴阡山脈最高點,這裡有冰蝕地貌如角峰、冰斗、懸谷等;內帶是面積廣大的第三系噴出巖區,稱為斯洛伐克礦山。

    (2)中喀爾巴阡山(森林喀爾巴阡山)。從杜克拉山口到蒂薩河河源,山幅較窄,山勢最低,復理層帶佔優勢,僅內側有連續的火山熔岩帶。有許多低山口,為南北交通孔道。

    (3)東喀爾巴阡山。從蒂薩河河源至布拉索夫,山幅增寬,3條構造帶重現:東部(外帶)的復理層帶,幾條山嶺平行逶迤;中部由結晶岩為主構成的羅德納山,山勢高峻,多2000米左右的山峰;西部(內帶)由噴出巖構成的克利曼山等,以長嶺之勢高聳於西側。

    (4)南喀爾巴阡山(特蘭西瓦尼亞阿爾卑斯山脈)。從布拉索夫西折至鐵門,構造上屬中央帶,主要由結晶岩構成,山高坡陡,有多座2200米以上山峰,冰川地貌發育。

    (5)比霍爾山地和特蘭西瓦尼亞高原,前者主要由古老花崗岩和結晶片岩構成,呈塊狀地貌,山勢渾圓;後者是全山系最大的山間盆地,一般海拔500~600米,表層由水平狀的第三系岩層構成,夾有石膏層和岩鹽層,受風化作用呈丘陵地貌。

    礦藏豐富。石油、天然氣和岩鹽分佈於整個外側山麓地帶,如波蘭的亞斯沃、克羅斯諾油田,羅馬尼亞的以普洛耶什蒂為中心的油田等。天然氣和岩鹽分佈於特蘭西瓦尼亞高原。還有鐵、銅、金、銀、鉛、鋅、鉀鹽、褐煤等。

    氣候屬西歐海洋性與東歐大陸性之間的過渡型。1月平均氣溫-2~-5℃,7月17~20℃。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最高地段和迎風山坡達1200毫米以上,山麓和內部盆地一般600~800毫米,夏季降水較多;積雪期在山地可達5個月。河流主要屬黑海水系,主要有多瑙河及其支流發格河、蒂薩河、奧爾特河等;最北部屬波羅的海水系,主要河流有奧德河和維斯瓦河。河水以雨、雪補給為主,春季和初夏為洪水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望海潮》全部字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