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經典的故事有:《司馬懿受遺二主,佐命三朝》、《司馬懿征討孟達,智取上庸》、《祁山之勝,地位日隆》、《遼東大戰,巧奪襄平》、《兩虎相爭,奪取政權》。
1.司馬懿受遺二主,佐命三朝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後,曹操敗北,勢力減弱。孫權勢力達到交州地區,劉備也乘機佔有包括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皆在今湖南境內)的荊州江南部分。孫權和劉備的勢力都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勢已逐漸形成。
2.司馬懿征討孟達,智取上庸
由西蜀投降曹魏的孟達,於魏明帝太和元年(227年),在上庸(今湖北竹山縣)發動叛亂,棄魏投蜀。孟達自認為宛城距離上庸一千二百里,地勢險要,司馬懿一時無法趕到上庸。可是當孟達剛起事八天,司馬懿就親率大軍趕到上庸,兵臨城下。
司馬懿為什麼來得這麼快呢?原因是孟達平素與魏興太守申儀不和,申儀風聞孟達與西蜀又有來往,立即報告了魏明帝。魏明帝命令司馬懿監視孟達的行動。司馬懿為了充分做好消滅孟達的準備工作,並儘量推遲孟達的起事時間,除了從軍事上做好征討的準備工作,他還設法麻痺迷惑孟達,使他猶豫不決,延緩起事的時間。
3.祁山之勝,地位日隆
諸葛亮日夜規劃實現他的夙願,東聯孫吳,北伐曹魏,統一中原,但由於東吳偷襲荊州和章武二年(222年)的彝陵之戰,使雙方的關係十分緊張。雖然在劉備死前雙方互派使者,但東吳依舊是隸屬曹魏,對西蜀抱有敵對的態度。
蜀與吳的這種關係,對蜀國北伐曹魏不利,諸葛亮為了打破僵局,主動派遣鄧芝出使東吳。鄧芝對孫權詳細分析了恢復同盟關係的好處,孫權權衡了利弊,同意與西蜀恢復聯盟,斷絕與曹魏的臣屬關係,這樣吳、蜀又結成同盟,共同對抗曹魏政權。
4.遼東大戰,巧奪襄平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病死,其子曹芳即位。魏明帝在臨死前委託司馬懿與大將軍曹爽(曹真子)輔佐朝政。曹爽與司馬懿的關係,開始時還融洽,但時間一長就產生了矛盾。曹爽極力培植私黨,排擠司馬懿。
司馬懿外表上不露聲色,暗中積聚力量。曹爽有五個心腹,即何晏、丁謐、鄧颺、李勝和畢軌,這五人在當時號為名士。魏明帝認為他們浮誇無能,一律不用。曹爽提拔何晏、鄧颺、丁謐為尚書,李勝任河南尹,畢軌當了司隸校尉。除這五人之外,大司農桓範也是曹爽的親信,人稱“智囊”。曹爽的私黨為他出謀劃策,削弱司馬懿的實權,任用私人,控制京城內外、朝野上下。
5.兩虎相爭,奪取政權
正始十年正月(249年),魏帝曹芳拜謁魏明帝高平陵。曹爽兄弟四人及心腹何晏、鄧颺、丁謐、畢範全部隨從。司馬懿看到時機成熟,立刻帶領兩個兒子司馬師與司馬昭和三千武士,假傳皇太后的旨意,關閉城門,佔據武器庫,派兵佔領城南洛水上的浮橋,封鎖曹爽等人回京的要道。同時派人佔據中央各要害部門,命高柔行大將軍事,佔領曹爽的軍營,命王觀行中領軍事,控制軍權。
司馬懿經典的故事有:《司馬懿受遺二主,佐命三朝》、《司馬懿征討孟達,智取上庸》、《祁山之勝,地位日隆》、《遼東大戰,巧奪襄平》、《兩虎相爭,奪取政權》。
1.司馬懿受遺二主,佐命三朝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後,曹操敗北,勢力減弱。孫權勢力達到交州地區,劉備也乘機佔有包括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皆在今湖南境內)的荊州江南部分。孫權和劉備的勢力都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勢已逐漸形成。
2.司馬懿征討孟達,智取上庸
由西蜀投降曹魏的孟達,於魏明帝太和元年(227年),在上庸(今湖北竹山縣)發動叛亂,棄魏投蜀。孟達自認為宛城距離上庸一千二百里,地勢險要,司馬懿一時無法趕到上庸。可是當孟達剛起事八天,司馬懿就親率大軍趕到上庸,兵臨城下。
司馬懿為什麼來得這麼快呢?原因是孟達平素與魏興太守申儀不和,申儀風聞孟達與西蜀又有來往,立即報告了魏明帝。魏明帝命令司馬懿監視孟達的行動。司馬懿為了充分做好消滅孟達的準備工作,並儘量推遲孟達的起事時間,除了從軍事上做好征討的準備工作,他還設法麻痺迷惑孟達,使他猶豫不決,延緩起事的時間。
3.祁山之勝,地位日隆
諸葛亮日夜規劃實現他的夙願,東聯孫吳,北伐曹魏,統一中原,但由於東吳偷襲荊州和章武二年(222年)的彝陵之戰,使雙方的關係十分緊張。雖然在劉備死前雙方互派使者,但東吳依舊是隸屬曹魏,對西蜀抱有敵對的態度。
蜀與吳的這種關係,對蜀國北伐曹魏不利,諸葛亮為了打破僵局,主動派遣鄧芝出使東吳。鄧芝對孫權詳細分析了恢復同盟關係的好處,孫權權衡了利弊,同意與西蜀恢復聯盟,斷絕與曹魏的臣屬關係,這樣吳、蜀又結成同盟,共同對抗曹魏政權。
4.遼東大戰,巧奪襄平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病死,其子曹芳即位。魏明帝在臨死前委託司馬懿與大將軍曹爽(曹真子)輔佐朝政。曹爽與司馬懿的關係,開始時還融洽,但時間一長就產生了矛盾。曹爽極力培植私黨,排擠司馬懿。
司馬懿外表上不露聲色,暗中積聚力量。曹爽有五個心腹,即何晏、丁謐、鄧颺、李勝和畢軌,這五人在當時號為名士。魏明帝認為他們浮誇無能,一律不用。曹爽提拔何晏、鄧颺、丁謐為尚書,李勝任河南尹,畢軌當了司隸校尉。除這五人之外,大司農桓範也是曹爽的親信,人稱“智囊”。曹爽的私黨為他出謀劃策,削弱司馬懿的實權,任用私人,控制京城內外、朝野上下。
5.兩虎相爭,奪取政權
正始十年正月(249年),魏帝曹芳拜謁魏明帝高平陵。曹爽兄弟四人及心腹何晏、鄧颺、丁謐、畢範全部隨從。司馬懿看到時機成熟,立刻帶領兩個兒子司馬師與司馬昭和三千武士,假傳皇太后的旨意,關閉城門,佔據武器庫,派兵佔領城南洛水上的浮橋,封鎖曹爽等人回京的要道。同時派人佔據中央各要害部門,命高柔行大將軍事,佔領曹爽的軍營,命王觀行中領軍事,控制軍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