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史記聞

    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在封建帝制時代,高度中央集權不但不是帝國滅亡的原因,反而是一個帝國興盛的標誌。

    秦始皇統一六國,標誌著高度中央集權的產生,其實這也正是民心所向。春秋戰國時期連續數百年的戰亂,讓每個華人都渴望出現終止戰爭的“救世主”,雖然秦始皇和秦二世沒能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是大一統成為主旋律。

    劉邦在連續多年的戰爭中取得勝利,他沒有完全恢復分封制,而是採用了分封與郡縣並行的制度,高度中央集權再次產生。相對而言,西漢大部分時間都是高度集權的,劉邦、呂雉、文景以及漢武帝、漢宣帝等等手中都握有絕對的權利,他們執政期間都是漢朝最興盛的時期。但是後來權利不再集中,開始旁落於權臣、外戚等人手中,漢元帝、漢平帝、孺子嬰等時期,都是漢朝相對沒落的時期。

    在西漢末年,尤其是王莽篡位並出現大範圍起義之後,國家再次進入混亂的局面,此時,人們再次渴望出現一位蓋世英雄來拯救天下。光武帝劉秀應運而出,他當然又是另一個手握最高權利的“獨裁者”,而這,正是順應民心。此後,漢朝再次進去國運上升期。

    後來的朝代也基本上都是如此,每當有大獨裁者出現,即高度中央集權出現之時,就是這個朝代最強盛的時期。因為只有雄才大略的人才能有集天下權力於一身的能力。

  • 2 # 四十五度說

    高度的中央集權是帝國滅亡原因之一,但並不能將所有帝國滅亡的原因都歸結於中央集權制度,一個國家的滅亡是因為社會的各方面都出現了問題,以唐朝為例:

    從政治制度來看

    唐朝建立之初將中國的綜合國力以及經濟都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開創了自秦漢以來又一個黃金時期。但後來隨著制度的僵化,統治者不思進取,潛在矛盾逐漸積累,導致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後唐朝的形式急轉下滑,像一個苟延殘喘的老人,一個半世紀之後,曾經輝煌的大唐王朝被地方藩鎮的朱溫所推翻。

    中央集權制度在王朝的末期一般都體現為外戚專權,宦官專權。為什麼後兩者能夠體現中央集權?因為後兩者的權利來源於皇帝,只是中央集權從皇帝的手中自願或者被迫轉移到另一個人手中。東漢、唐朝、明朝,是宦官專權最嚴重的三個朝代。唐朝宦官專權不雅於名聲惡臭的明朝宦官。在沒有接觸過權術教育的宦官手中把持朝政,相當於讓老鼠領導一群獅子,怎麼可能走上發展的道路。

    軍事制度

    大唐滅亡的直接導火索就是地方割據勢力。提到藩鎮割據,不得不說當時的募兵制度。為了保衛邊疆地區,唐朝在景雲年間設定了節度使,節度使有什麼權利,為什麼能夠掌握地方的行政大權。一切都起源於募兵制取代徵兵制,這種制度是為了節省中央財政的支出,減輕政府眷養軍隊的壓力。地方節度使徵兵養兵,特別是邊疆計程車兵,天高皇帝遠只認節度使。再加上長慶至大中年間的“牛李黨爭”,朝廷烏煙瘴氣,大唐王朝氣數已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教會聽障兒童保護好自己的“小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