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山耕夫569
-
2 # 李三萬的三萬裡
討論二戰期間美德的經濟與工業實力差距,一定要從1919年巴黎和會結束,簽訂《凡爾賽和約》說起。雖然一戰的本質是帝國主義國家分贓不均的狗咬狗戰爭,但是卻也使一些列強一落千丈,德國就是最好的代表。 和約對德國造成的最大損害是重要領土的割讓和天文數字般的戰爭賠款。德國損失了13%的領土,這其中包含了魯爾區、薩爾去、阿爾薩斯和洛林,由此使喪失了1/5的煤炭產地和50%+的鋼鐵產量,重工業實力急劇下降;鉅額賠款首先使德國當時的通貨膨脹率瞬間提高了33%,其次這些賠款全部加到了德國民眾頭上,德國新政府也不得不發行債券來償還賠款,德國經濟就此背上了巨大的枷鎖,可以說是舉步維艱了。
再加上1929年爆發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德國經濟更是一路下滑,工業長期原地踏步,這些狀況直到希特勒上臺才算開始有明顯的改善。不過德華人一貫的嚴謹和良好的工業基礎,再加上希特勒的國家社會主義政策,使得德國從1933年開始,經濟、工業、軍事實力迅速回升,再加上接連吞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工業技術和戰略資源也發展到新水平,到對美宣戰時,德國在技術層面絲毫不落後美國,在一些領域還領先美國,經濟發展程度略遜於美國。 反觀美國。一戰前,美國一直奉行政治和經濟的雙重孤立主義,一直安心在國內發展,一戰爆發美華人大發戰爭財,隱隱有成為資本主義第一強國的跡象。戰後美國政策開始鬆動,開始更多的參與國際事務特別是歐洲事務,經濟上更強點完全的自由貿易,再加上美華人一貫的冒險精神,美國的經濟發展空前迅速,到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前,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佔資本主義世界的一半,國民收入達到近900億,要知道此時的資本主義各國貨幣仍然是金本位制。經濟危機爆發後,美國經歷了四年大蕭條,到羅斯福上臺後,以國家干預經濟的形式規範資本主義經濟,促進合理發展,使得美國迅速走出經濟危機,國內經濟、工業、軍事水平向更高的水平發展。二戰初期,美國嚴守中立,國內有《中立法修正案》《租借法案》,使得歐洲的大量黃金流向美國,進一步強大了美國的經濟實力,軍工企業因為戰爭的發展也開足馬力生產,為盟國提供武器裝備。截止珍珠港事件前,美國一直在和平安逸的環境下悠閒的發展實力,基本可以說是資本主義世界,甚至全世界最強的國家了。
把這一階段的美國和德國相比較就會發現,德國更多的勝在技術層面,在經濟實力、戰略資源掌控、工業規模、戰略縱深和戰略位置上基本是全面處於下風的,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美國的參戰讓盟軍各國領導人頓時安心了不少,有錢有閒有實力,對付幾個小國,實在是不用太過擔心,只不過盟軍有些低估了德華人和日本人的精神力量,不過好在邪不勝正。
回覆列表
二戰期間,德國在科技和工業創新方面領先於美國。但是經濟狀況和工業生產規模,和美國沒法兒比,因為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還處於百廢待興、償還戰爭賠款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