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套他猴子的

    積極

    第一,中體西用思想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中體西用"的合法化打破了中學的一統天下,使中國落後封閉僵化的局面得以改觀。隨著西學範圍的不斷擴大,西學為用的主張不再視為離經叛道,"用夷變夏"不再是中國思想界爭論的主要問題之後,是否應該對中國封建政治制度及其意識形態這個"體"進行某些改變以適應資本主義經濟因素的發展,就成為人們關注各思考的主要問題。因此,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在學習西方器物的同時,也間或滲入了西方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內容,這就使向西方學習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中體西用"的集大成者張之洞將"中體西用論"發展成"整頓中法,仿行西法",並提出"以仿西法為主";以康梁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將"中體西用"發展為變法維新,要求實行君主立憲制度;而以孫中山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也受到"中體西用論"的影響,開始向西方學習,尋求救國救民的方略。不過他們突破了中體西用論的框框,思想認識發生了質的變化,主張仿效歐美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用暴力革命推翻滿清王朝,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第二,中體西用思想起了強化民族整合性的作用。在殖民主義侵略狂潮的衝擊下,一個民族倘若不想淪為殖民地,就必須加強本民族的凝聚力,提高民族的整合程度。唯有如此,方可確立一個藉以發展與更新的根基。在當時,中體西用原則所包含的中國意識是團結愛國者的旗幟,它號召著人們加強民族團結,抵抗侵略,保衛中華。縱觀當時先進人們的有關言論,不難發現:雖然少數人曾對中體西用這一文化原則整體上的正確性有過疑慮,但是從未有人對其中所含的民族性提出過懷疑。相反,每當涉及中國的命運和中國在世界中的位置時,人們總不擴音起中體西用。如康有為等人有關"保種保國保教"的口號就很難說與中體西用沒有一點歷史聯絡。沒有中體作為紐帶,中國文化是難為繼的。

    第三,中體西用給人們思想以新的啟示,即學習外國的東西,必須結合本國的實際。中體西用的本意沒有這個內容,但它的思維邏輯,卻在客觀上使人們得到了啟示。洋務運動後,拒絕學習外國的盲目排外思想固然沒有市場了,而全盤西化的主張,也被多數人所否定。結合本國實際學習外國的東西,已經逐漸成人們遵循的法則。維新派在主張君主立憲的同時,也提出"保國保種保教"的口號。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一方面吸收了西方的政治理論,另一方面又結合當時中國的實際,提出了民生主義(即平均地權)。儘管維新運動和辛亥革命因種種原因而失敗了,但是維新派人士和孫中山對怎樣學習外國的思路是正確的。總之,中體西用是中國在特定歷史環境下為尋求中國出路的文化自救方案和關於如何向西方學習的戰略思想"在封建專制統治和頑固守舊思想佔據主導地位的歷史條件下,中體西用是當時唯一可行的過渡性模式"它的提出,不僅開了社會風氣之先,為引進西學提供了理論依據,而且促成了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奧地利公開賽資格賽第一輪,何卓佳爆發4-0科利什,對手4局僅得13分,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