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山水田園詩的大量出現,與隱逸之風的盛行有直接的關係。這一時期的詩人,多有或長或短的隱居經歷;即便身在仕途,也向往歸隱山林和泛舟江湖的閒適逍遙,有一種揮之難去的隱逸情結。
但在盛唐士人中,那種消極遁世、為隱居而隱居的純粹隱者是沒有的。有人以歸隱作為入仕的階梯,於是有“終南捷徑”之說。而更多的是將歸隱視為傲世獨立的表現,以入于山林、縱情山水顯示人品的高潔;進而把返歸自然作為精神的慰藉和享受,尋求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純美天地。大自然的山水之美,確具有某種淨化心靈的作用,能滌汙去濁、息煩靜慮,使人忘卻塵世的紛擾,產生忘情于山水而自甘寂寞的高逸情懷。
這種山水情懷對於明秀詩境的創造十分重要。因唯有甘於寂寞,才能對自然有細緻的觀察和敏銳的感覺,才能以一種虛靈的胸襟去體悟山水,由實入虛,一片空明,向外發現了山水的美,向內發現了自己的真性情。孟浩然的縱情山水,還不時流露出深感寂寞的孤獨;王維晚年的歸隱,確已達到了他在《裴右丞寫真贊》裡說的“氣和容眾,心靜如空”的“無我”境界。因此,在表現自然山水的寧靜之美方面,王維詩的心態更具典型意義。
王維《山居即事》說:“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這是他獨自隱居山中時的心態寫照。由於生性好靜而自甘寂寞,他能把獨往獨來的歸隱生活寫得很美,其《酬張少府》說:“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無心於世事而歸隱山林,與松風山月為伴,不僅沒有絲毫不堪孤獨的感覺,反而流露出自得和閒適。
著名的《輞川集二十首》,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別業時寫的一組小詩,將詩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懷錶露得極為透徹。在明秀的詩境中,讓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擺脫塵世之累的寧靜心境,似乎一切情緒的波動和思慮都被淨化掉了,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覺印象,難以言說的自然之美。如: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鹿柴》)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裡館》)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辛夷塢》)
一則說“不見人”,再則雲“人不知”,復又說“寂無人”,在常人看來,該是何等的孤獨寂寞!而王維則不然,因他所欣賞的正是人在寂寞時方能細察到的隱含自然生機的空靜之美。那空山青苔上的一縷夕陽、靜夜深林裡的月光、自開自落的芙蓉花,所展示的無一不是自然造物生生不息的原生狀態,不受人為因素的干擾,沒有孤獨,也沒有惆悵,只有一片空靈的寂靜,而美的意境就產生於對這自然永恆的空、靜之美的感悟之中。
在王、孟等人的隱逸心態裡,有一種脫情志於俗諦桎梏的義蘊;其心無滯礙、天機清妙的精神境界,比前人單純心繫歸隱的山林歌詠要高一個層次。這也使他們嚮往的隱逸,超出了一般意義上苟全性命的避世隱居,具有更為豐富和新鮮的思想文化蘊涵。
盛唐山水田園詩的大量出現,與隱逸之風的盛行有直接的關係。這一時期的詩人,多有或長或短的隱居經歷;即便身在仕途,也向往歸隱山林和泛舟江湖的閒適逍遙,有一種揮之難去的隱逸情結。
但在盛唐士人中,那種消極遁世、為隱居而隱居的純粹隱者是沒有的。有人以歸隱作為入仕的階梯,於是有“終南捷徑”之說。而更多的是將歸隱視為傲世獨立的表現,以入于山林、縱情山水顯示人品的高潔;進而把返歸自然作為精神的慰藉和享受,尋求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純美天地。大自然的山水之美,確具有某種淨化心靈的作用,能滌汙去濁、息煩靜慮,使人忘卻塵世的紛擾,產生忘情于山水而自甘寂寞的高逸情懷。
這種山水情懷對於明秀詩境的創造十分重要。因唯有甘於寂寞,才能對自然有細緻的觀察和敏銳的感覺,才能以一種虛靈的胸襟去體悟山水,由實入虛,一片空明,向外發現了山水的美,向內發現了自己的真性情。孟浩然的縱情山水,還不時流露出深感寂寞的孤獨;王維晚年的歸隱,確已達到了他在《裴右丞寫真贊》裡說的“氣和容眾,心靜如空”的“無我”境界。因此,在表現自然山水的寧靜之美方面,王維詩的心態更具典型意義。
王維《山居即事》說:“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這是他獨自隱居山中時的心態寫照。由於生性好靜而自甘寂寞,他能把獨往獨來的歸隱生活寫得很美,其《酬張少府》說:“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無心於世事而歸隱山林,與松風山月為伴,不僅沒有絲毫不堪孤獨的感覺,反而流露出自得和閒適。
著名的《輞川集二十首》,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別業時寫的一組小詩,將詩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懷錶露得極為透徹。在明秀的詩境中,讓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擺脫塵世之累的寧靜心境,似乎一切情緒的波動和思慮都被淨化掉了,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覺印象,難以言說的自然之美。如: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鹿柴》)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裡館》)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辛夷塢》)
一則說“不見人”,再則雲“人不知”,復又說“寂無人”,在常人看來,該是何等的孤獨寂寞!而王維則不然,因他所欣賞的正是人在寂寞時方能細察到的隱含自然生機的空靜之美。那空山青苔上的一縷夕陽、靜夜深林裡的月光、自開自落的芙蓉花,所展示的無一不是自然造物生生不息的原生狀態,不受人為因素的干擾,沒有孤獨,也沒有惆悵,只有一片空靈的寂靜,而美的意境就產生於對這自然永恆的空、靜之美的感悟之中。
在王、孟等人的隱逸心態裡,有一種脫情志於俗諦桎梏的義蘊;其心無滯礙、天機清妙的精神境界,比前人單純心繫歸隱的山林歌詠要高一個層次。這也使他們嚮往的隱逸,超出了一般意義上苟全性命的避世隱居,具有更為豐富和新鮮的思想文化蘊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