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陽學舍書懷
宋代 · 范仲淹
白雲無賴帝鄉遙,漢苑誰人奏洞簫。
多難未應歌鳳鳥,薄才猶可賦鷦鷯。
瓢思顏子心還樂,琴遇鍾君恨即銷。
但使斯文天未喪,澗松何必怨山苗。
賞析
白雲無賴帝鄉遙,漢苑誰人奏洞簫。在睢陽學舍,范仲淹望著天空中“無賴”的流雲,思緒萬千,飄渺不可期的“帝鄉”、“漢苑”讓范仲淹神往不已。究竟誰人才能在那裡奏洞簫之聲,是自己嗎?他離開朱家的時候就在盼望著這一天,盼望著金榜題名,複姓姑蘇範氏。
多難未應歌鳳鳥,薄才猶可賦鷦鷯。”鳳鳥的典故出自《論語》。“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闢之,不得與之言。”楚狂接輿譏孔子不能隱,棲棲皇皇,熱心於用世。對於青年時期的范仲淹來說,無論世路多麼艱難,也絕不會心生遁世歸隱之念的。更何況,他對自己的才華高度自信,他說“薄才猶可賦鷦鷯”,“賦鷦鷯”說的是西晉的張華,據《晉書·張華傳》記載:(張華)初未知名,著《鷦鷯賦》以自寄。陳留阮籍見之,嘆曰:“王佐之才也!”由是聲名始著。由此可見,求學時期的范仲淹,入仕之心是多麼強烈啊!
“瓢思顏子心還樂,琴遇鍾君恨即銷。” 顏子是顏淵,孔子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顏子之貧如此,而處之泰然,不以貧窶累其心而改其所樂也,范仲淹離家求學睢陽學舍,生活亦是清貧,“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因為無論物質生活多麼清苦,他如顏淵般自有心中之樂。在勤奮苦讀之餘,他還在渴望知音,渴望高山流水得遇知己,若伯牙和子期那般,倘若如此,不負苦學,遺憾消解,便是人生快事。
“但使斯文天未喪,澗松何必怨山苗。“孔子周遊列國途中,在匡地,因貌若惡人陽虎而被鄉人圍困,孔子說 :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意為:“周文王死了以後,周代的禮樂文化不都體現在我的身上嗎?上天如果想要消滅這種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這種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滅這種文化,那麼匡人又能把我怎麼樣呢?”這裡充分體現了孔子的巨大自信和強烈的神聖的使命感。有了這樣的自信,范仲淹接下來發出了“澗松何必怨山苗”的呼聲。左思《詠史》詩有言:“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澗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山苗”喻指世襲高位的庸才。但出身寒微的范仲淹卻自信樂觀,這樣的性格還使得他在多年以後,在《岳陽樓記》中寬慰滕宗諒時,為後人留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千古名句。
睢陽學舍書懷
宋代 · 范仲淹
白雲無賴帝鄉遙,漢苑誰人奏洞簫。
多難未應歌鳳鳥,薄才猶可賦鷦鷯。
瓢思顏子心還樂,琴遇鍾君恨即銷。
但使斯文天未喪,澗松何必怨山苗。
賞析
白雲無賴帝鄉遙,漢苑誰人奏洞簫。在睢陽學舍,范仲淹望著天空中“無賴”的流雲,思緒萬千,飄渺不可期的“帝鄉”、“漢苑”讓范仲淹神往不已。究竟誰人才能在那裡奏洞簫之聲,是自己嗎?他離開朱家的時候就在盼望著這一天,盼望著金榜題名,複姓姑蘇範氏。
多難未應歌鳳鳥,薄才猶可賦鷦鷯。”鳳鳥的典故出自《論語》。“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闢之,不得與之言。”楚狂接輿譏孔子不能隱,棲棲皇皇,熱心於用世。對於青年時期的范仲淹來說,無論世路多麼艱難,也絕不會心生遁世歸隱之念的。更何況,他對自己的才華高度自信,他說“薄才猶可賦鷦鷯”,“賦鷦鷯”說的是西晉的張華,據《晉書·張華傳》記載:(張華)初未知名,著《鷦鷯賦》以自寄。陳留阮籍見之,嘆曰:“王佐之才也!”由是聲名始著。由此可見,求學時期的范仲淹,入仕之心是多麼強烈啊!
“瓢思顏子心還樂,琴遇鍾君恨即銷。” 顏子是顏淵,孔子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顏子之貧如此,而處之泰然,不以貧窶累其心而改其所樂也,范仲淹離家求學睢陽學舍,生活亦是清貧,“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因為無論物質生活多麼清苦,他如顏淵般自有心中之樂。在勤奮苦讀之餘,他還在渴望知音,渴望高山流水得遇知己,若伯牙和子期那般,倘若如此,不負苦學,遺憾消解,便是人生快事。
“但使斯文天未喪,澗松何必怨山苗。“孔子周遊列國途中,在匡地,因貌若惡人陽虎而被鄉人圍困,孔子說 :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意為:“周文王死了以後,周代的禮樂文化不都體現在我的身上嗎?上天如果想要消滅這種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這種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滅這種文化,那麼匡人又能把我怎麼樣呢?”這裡充分體現了孔子的巨大自信和強烈的神聖的使命感。有了這樣的自信,范仲淹接下來發出了“澗松何必怨山苗”的呼聲。左思《詠史》詩有言:“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澗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山苗”喻指世襲高位的庸才。但出身寒微的范仲淹卻自信樂觀,這樣的性格還使得他在多年以後,在《岳陽樓記》中寬慰滕宗諒時,為後人留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