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鼕鼕先生
-
2 # 尼山布衣
水滸中的“義”,最初就是建立在“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基礎上,所謂“仗義疏財歸水泊,報仇雪恨上梁山”,“論秤分金銀,大碗吃酒肉”,沒有剝削的痛苦,沒有階級的壓迫,只有“生死相托,吉凶相救,患難相扶”。只可惜,宋江的義又和忠君思想混雜在一起,終於不得貫徹始終。正所謂“反貪官不反皇帝”,接受招安,最後落得個“魂聚蓼兒窪”的歷史悲劇。
水滸英雄們的“酷吏贓官都殺盡”與“忠心報答趙官家”,本來就是互相矛盾的,可在他們看來,卻是統一的。這種矛盾統一的思想,一直貫穿在梁山好漢的行動中:一方面和封建王朝做鬥爭,一方面又寄希望於皇帝的招安。擁護皇帝,反對貪官汙吏,這正是封建制度統治下的普通農民的思想,所以,正確認識水滸中的“義”,一定不能離開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所處的時代。
根據金庸先生自己的觀點:“俠與英雄的區別在於俠士可以不顧於自己的利益,可以為正義、為社會、為國家犧牲自己。“對國家忠,對朋友義,對愛情貞”,這是郭靖一生貫穿不便的原則。在《神鵰俠侶》中,他助守襄陽,抵抗蒙古的入侵,可以說正是在實踐他自己所說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時的郭靖其實已經超越了一般的江湖恩仇框架,完全是把國家興亡,百姓疾苦與自身聯絡在一起了,所以江湖上人人都稱郭靖“郭大俠”,這並不是因為他武功高,而是因為他為國為民的情懷。
可見,金庸先生小說中的“義”,又提升了一個層次,上升到為國為民的高度,而梁山好漢的“義”,卻是圍繞著自己的個人利益或者小團體利益在體制內做事。
我來談談我個人的見解,《水滸傳》不同版本的我也都看過,金庸大師的作品就更不用說了 ,被拍成各種電視劇電影。《水滸》中108將群雄相聚,義蓋雲天。金庸大師筆下的江湖俠客,大俠,更是俠肝義膽,風行天下,這兩者中的這個“義”字的含義是不盡相同的。
相同之處都是俠肝義膽,都是江湖中人鋤強扶弱,有人為國有人為民!其不同之處可以細說一下。
首先說《水滸傳》,《水滸》是一部通俗小說,他的題材故事都是源於當時現實社會背景,說白了就是更接近與現實,水滸中不管是誰殺了人都是要吃官司的,不管是公務員林沖,還是小管事宋江,保安魯智深,無論什麼出身殺了人都是要負責人的,這108人被逼上梁山,完全是被現實所迫,朝政腐敗民不聊生,但他們兄弟一群人出生入死,鋤強扶弱,他們揭竿而起,共舉大旗“替天行道”,他們的“義”,是兄弟之義,不拋棄不放棄,為國為民之義!
再說金庸大師武俠世界中的“義”,金庸所表達的是對武俠精神的探索《射鵰三部曲》《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這些哲學問題大都是超脫於生活本身的不同於《水滸傳》。金庸大師的“義”
那是快意恩仇,瀟瀟灑灑,不用擔心行俠仗義殺人後要不要坐牢,大俠從不用擔心掙錢的問題,不像《水滸》中那麼有本事的楊志還要賣掉自己的寶刀去維持生計,金庸筆下的江湖大義是一種哲學,遠遠超越於生活,充滿浪漫色彩,他的江湖永遠沒有絕路,那些大俠就算走到逆境也會逢生!金庸大師的“義”是快意恩仇中不失兒女情長,瀟瀟灑灑鋤強扶弱,義鐵錚錚也有柔情!
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