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格律4

    “思想”就是你目前內心的真實想法

    “思想”是一個抽象的詞彙,你可以理解為你“所有的所思所想=思想”(所有思考出來的答案的總和)

    你在看書你會所思所想。(哇,好看,很有吸引力……)媽媽打你,你會所思所想。(我錯了?我該不該離家出走……)高考成績還未出來,你會所思所想。(好擔心……)你看見一坨石頭,你會所思所想。(好不好看……)

    ……

    總之,所思所想無處不在,每一個人一天當中有無數個所思所想(思考)的總和!

    舉例:小明滿腦子不正當思想。也就是說小明一天滿腦子都在想(思考)一些YYoo……的事情。舉例:小花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人。也就是說我是一個積極向上的人。一個想法有什麼構成?

    “想法”你可以把它理解為對一件事情的看法!那麼就是,對一件事情的看法由什麼構成(●—●)?這個很抽象,好像談不成什麼構成。

    思想有質量嗎?

    思想就好像是一個人的靈魂,它需要載體,思想本身是不存在質量的,衡量思想只能用品質好壞來談,只能用“打分”來談?如果說非要有質量來談的話,它也只是透過質量的方式來比喻品質的好壞?

    就這樣吧?

  • 2 #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這個問題確實是困擾科學家很久了。

    首先說,從現在生物學對人的理解來看,人的記憶和思維本質上是大腦中神經元的活動,這些神經元活躍的狀態決定了你的記憶還有思維是什麼樣的。

    包括最近大火的人工智慧,也是利用對這些神經網路結構的模擬來實現的,就是把人類的大腦的生物結構用電路或者軟體模擬出來,從而讓整個系統有了“智慧”。

    但是具體這些複雜的神經網路和神經訊號傳遞是怎麼變成人的思維的,還是一個“黑箱子”,科學家只是認為這麼模擬最後也許能夠讓機器跟人類一樣有思維,卻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究竟是什麼。

    而且在心理學上,科學家們也對人的思維、學習等等的行為做了很多的研究,有一門學科就叫做“創造心理學”,這門學科研究的就是人到底是怎麼實現“創造”,是怎麼有“思維”的。相關的理論很多,但是彎彎繞繞最終也沒有說明白人為什麼會學習,又是怎麼能在學習的基礎上創造的。

    至於說思維有沒有重量,這個問題我覺得不好回答,因為思維本質上是“資訊”的一種表現形式,資訊的載體不同,“資訊”的質量也不一樣。

    比如說有一種東西叫做“打孔卡”,是很久之前計算機用來記錄資訊的介質,顯然一張有資訊的打孔卡要比沒有資訊的打孔卡輕一些——但是如果是一張寫滿了字的紙,顯然要比一張空白紙重一些。所以承載資訊的質量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負的。

    而如果把這張打孔卡從一個資訊狀態改到另一個資訊狀態,最後的重量是減輕還是加重也不一定。

    所以說,思維可以有質量,也可以是負質量,關鍵看是什麼媒介、具體又是什麼資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性感染高危HPV型會引發宮頸癌病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