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若初若己若心

    不能說都在用,但是也確實有不少是在用的。

    一部分知識性的東西,比如算數、英語、寫作等在工作中肯定是用得到的。可能有些學科的知識不大用得到,比如化學、物理之類。但這不是重點。學校裡學的知識性的東西有一半可能會遺忘,而且也可能根本用不到。但是有些思維性的東西就可能在個人的工作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有很多時候,學習不光是知識性的,而是學會一直思維方式。比如,遇到不懂的問題如何找到答案,可以透過搜尋引擎搜尋,然後進一步看書深入研究。也可以藉助思維導圖進行分析。

    此外,還有一類是審美方面的能力。在學校裡收到音樂和美術的啟蒙,在畢業後的生活裡可以學會欣賞音樂和美術,在生活中發現美,或者乾脆發展成自己的愛好,閒暇時可以唱歌或畫畫。

    所以,學校裡學到的東西不能說用不到就是沒有用的,其實潛移默化中,有些思維方式有些審美都來自最初的學校教育。

  • 2 # 楓散

    有,不多。

    高中因為是理科生,學數理化的書本知識,現在都忘記很多了,倒是英語,有時候看一些英文文章,可以用到。

    大學的話,開過一門《Excel資料……》,名字給忘記了,但是表格的函式呀,資料彙總分析呀,現在倒是經常用到

  • 3 # TF麥小田

    看到這個問題,我開始回憶我的整個學生時代,學過了什麼。2018年我研究生畢業開始正式工作,學生時代共計19年(不算幼兒園)。

    首先,在學校裡學到的主要內容是:知識。

    小學初中高中是分學科階段性遞進式學習,學到的都是些基本的表達、科普、常識,我們必然一直在用,只是很多東西都潛移默化了,可能有時候並沒有注意到。比如說,你不會捂著胸口說你胃疼(生物上學的),你知道手溼的時候不要去碰插排容易觸電(物理上學的),你也知道84消毒液和潔廁劑不能混用(化學上學的),你知道八國聯軍侵華將我們的圓明園毀容式的掠奪,你知道長江是世界第三長河,你也知道中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些知識是我們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基礎,是我們成為一個“有趣”的人的前提。

    上大學及之後,我們有了不同的專業,在專業領域又有了不同的方向,學到的知識更加的深入細緻了。我讀大學及研究生都是修的地質學,但是畢業後由於種種原因我選擇了高校輔導員這一職業,我的專業知識基本上在工作中用不大到。但是絕不能說我學了7年的專業沒有用,它可能只是沒有給我帶來經濟上的收益,但是它豐富了我的知識與視野,我內化了一個地質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所以說它依然有用。

    其次,知識之外,上學時還學到了什麼?我覺得應該是見識,或者說一種待人接物的素質。從小學時老師就教我們走路要靠右邊走,過人行橫道不要闖紅燈,在公交車上要主動給爺爺奶奶讓座,不要隨地扔垃圾…這些學到的東西我依舊在用,我相信大家也都在用,所以我們才會對高鐵上的“座霸”、地鐵上吃東西吐一地的乘客、搶公交車方向盤的人深惡痛絕。除了品德與道德,比如在大學社團裡培養的人際交往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這些都是受益終身的。

    所以,我始終認為,只要我用心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感悟、汲取、吸收,不論是在學校也好離開學校也罷,看到的學到的所有的東西,都是有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晚期37周以後還需要繼續吃鈣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