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秋歷史一壺酒
-
2 # 勤勞的貝貝兔
這個問題,我之前回答過一個,這裡再說一下。
趙武靈王的結局歷來為人唏噓,武靈王胡服騎射對於中原文明以及後世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但其餓死沙丘宮完全是他自己造下的。
《資治通鑑》中對於其原因也有簡單介紹,先說一下經過吧。
當初,武靈王封長子公子章為太子,肥義輔佐。但後來,武靈王寵信後宮吳娃,為了她都到了好幾年不出宮的地步,後來吳娃生了公子何,武靈王愛屋及烏,愈加喜愛公子何,於是便廢掉了公子章,封為安陽君,封地於代,以田不禮為相輔佐,立公子何為太子。彼時,李兌肥義等人就已察覺公子章和田不禮並非好人,但並沒有採取措施。再後來,武靈王將王位傳給公子何,是為趙惠文王,他自己出宮到雲中九原等地,還到了秦國暗訪。
見到惠文王上朝,長子公子章要侍立於下,還得對自己的弟弟畢恭畢敬的,武靈王又於心不忍了,便想分裂趙國,封其為代王,但又猶豫不決。等到武靈王與惠文王來到沙丘宮,兩人分宮居住時,公子章與田不禮便以宮內有人作亂為藉口,以武靈王名義召惠文王入見,肥義先進而被殺。這時,公子成和李兌從封地帶兵趕來平叛,公子章失敗後進入沙丘宮被武靈王收容,但公子成和李兌將沙丘宮包圍,讓宮中的人趕緊出來,就是要追究公子章,但公子章死,二人擔心被清算而繼續圍宮,這樣,沙丘宮內沒有衣食,武靈王硬撐了三個多月,就連樹上的鳥窩都被掏來吃,最終被活活餓死。
《資治通鑑》中司馬光認為,正是武靈王想分裂趙國給兩個兒子,才導致發生了動亂。司馬光所說正中要害。其實,武靈王讓位給公子何,而自己又沒有完全退出,本來就已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內亂,國無二主,如果再封一個代王,那麼趙國必會國將不國。
因此,說到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武靈王沒有將家事與國事分開,國事中摻雜了個人感情,無法釐清權力。
趙武靈王,戰國時代,趙國的中興之主。
他繼位時,面臨十分嚴峻的外部環境:西有強秦,南有魏,東接齊國,西北一箇中山國割據,北部是強悍的遊牧騎兵。
故此,趙武靈王積極推行改革,進行“胡服騎射”,使得趙國國力大幅增強。並相繼擊敗林胡,樓煩,滅掉中山國,開疆拓土,擁有與強秦抗衡的實力。
這樣的一代英主,卻在立嗣問題上昏頭了,導致二子奪權,自己被活活餓死。
本來,趙武靈王已立公子章為太子。後面又愛屋及烏,廢公子章,改立吳娃之子公子何,也就是趙惠文王,自己退居幕後。
這樣一來,公子章心裡極度不平衡,準備發動政變,奪回王位。
公子章和田不禮,先假傳趙武靈王命令,召見趙惠文王,但此陰謀被大臣肥義識破,二人只好先殺了肥義,隨後進攻趙惠文王。
另一邊,趙惠文王早有準備,公子成和李兌很快帶領勤王軍隊趕到,全殲叛軍。公子章逃到趙武靈王的行宮中躲藏,還是被殺。
由於率兵圍困王宮,屬於犯上作亂之舉,公子成決定繼續包圍王宮,放走所有宮女等人,唯獨不放趙武靈王。
圍困長達三月,趙武靈王沒吃沒喝,被活活餓死,死得挺冤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