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蓋世楠爵

    魏國從三家分晉後,經過魏文侯、魏武侯的變法,魏國成為當時諸侯國中的強國,加上訓練有素的魏武卒,更是狂的沒邊。

    說魏國留不住人才也不全對,像李悝、吳起不也在魏國施展才能嗎?只是後來在魏惠王時期,魏惠王仗著強盛的國力,並且稱王了,逐漸沉迷在這種沒夢中。朝堂政權也把握在王室貴族和權臣手中,人才遭到排擠。我們熟悉的商鞅、張儀、範睢。

    並且當時選拔人才的方式就是推薦制,靠有威望的大臣推薦(大秦帝國中景監就推薦過商鞅),還有世襲制。

    因為以上原因,魏國留不住人才,魏國的霸主地位也動搖了,國力逐漸下降,去魏國的人才也少了。像秦孝公發求賢令任用商鞅變法,到秦始皇統一六國,秦國都是明君,任用賢能,秦國才能統一。

    人治的社會就這樣,君王要是賢明,國力也就強盛。君王要是昏庸,國力也就江河日下。

  • 2 # 光芒萬丈34957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不是魏國不想留住人才,而是不知將人才放在什麼位置。

    秦國君王為了讓秦國快速強大起來,向天下發出招賢令,願以“君”相稱,與天下有才之人共治秦國,共榮秦國,共享秦國,才吸引了天下的人才。

    魏國君王卻給不了人才這種待遇,太子世襲家族也不會同意將天下分給人才共治,共榮,共享,就好比你將家裡金銀珠寶都拿出來投資人才,你家裡的人會怎麼想?

    秦國是窮怕了,只要有一線生機,君王就願拼死博一回,相信人不相信物,認為人才是這個世界最寶貴的財富,後來普魯士威廉一世也這樣認為,實行全民義務教育,才有普法戰爭的大勝。

    秦國君王就是這麼有遠見,兩千年前就想到了,人才是立國,強國,富國的資本,有了人才就能沒地搶到地,沒錢搶到錢,沒人搶到人,才有最近中國各大城市的搶人才大戰。

    魏國君王從沒想到這點,以為人才可以用金錢買到,不知道真正的大才視全錢如糞土,能實現自己遠大報復才會投奔你,就好比錢學森放棄美國綠卡,別墅,高工資,也要回到中國,就為報毛主席,周總理的知遇之恩。

    可是很多華人都看不到這點,掉進錢眼裡了,認為錢可以買到一切,卻從曾想過錢不過是張紙,是統治者用來束縛你的工具,只要你眼中只有錢,就會成為金錢的奴隸。

    商鞅就很聰明,不用錢去愚弄民眾,而用土地去激勵民眾,只要你不怕死,不貪財就能成為新秦人,獲得屬於你的土地,秦國才能最終統一中國。

  • 3 # 懷舊金曲304

    淺談下吧。人才的界定,在戰國時應該是首推的是才。魏文侯時期招攬和任用了不少能人,文侯知人善任是關鍵。之後的武侯、惠王也可以說盡心盡力,馬陵之戰是國勢的拐點。雖然之前東征西討,魏國仍然是被強國所包圍,並未有所突破,特別是戰略意義上的突破,常年被列強所圍堵,致使魏國表面強大。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人才未出仕之前就基本定下了揚名立萬和榮華富貴為目標(1、儒學的發展尚不成熟,特別是服務於政治上的理念並不明顯;2、並未有更高遠的人生目標,戰國各國更像一個個家族企業,人才的流動也驗證了各國的興衰)。魏國一旦衰落,或者出現變故,必然跳到別的國家做上卿,所以魏國留不住人也是必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中哪些餐具不適合長時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