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古名將英雄夢

    大家通常以為三華人口急劇降低的原因是由於戰亂,但最大的原因並不是這個,現在就拿荊州南四郡舉個例子:

    按王勇《湖南人口變遷史》據《續漢書》統計,赤壁之戰前七十年也就是公元140年的南四郡人口數字,如下表:

    我們看到,東漢盛時南四郡的人口還是很多的,有近280萬人口。然而,到了孫權晚年,也就是赤壁之戰過後近三十年的赤烏五年(242年),孫權“亦取中州嘉號封建諸王。其戶五十二萬三千,男女口二百四十萬。”整個江東加上荊州、交州也才240萬人口,那麼南四郡的人口就算打個三分之一也最多隻有八十萬。

    另外,《湖南人口變遷史》還根據《晉書 地理志》統計了吳國降晉時(公元280年)湖南各郡的人口數字。表中南平郡乃南郡的江南部分,所以劃掉不算南四郡的人口,而天門郡乃從武陵郡中分出,衡陽郡、湘東郡乃從長沙郡中分出,邵陵郡乃從零陵郡中分出,所以也應算作南四郡的人口。這樣算的話,孫權晚期再過四十年後南四郡的人口也就八十多萬,與我預估的數字的吻合。

    那麼問題來了,從東漢的140年,到三國的240年,一百年間南四郡的人口竟然減少了近兩百萬,這些人口到底跑哪兒去了?要知道南四郡僻處江南,遠離黃巾起義與中原諸侯混戰,就算後來關羽與呂蒙爭荊州時損失了一些兵力,但也不至於人口驟減。事實上,由於中原混戰,大量的人口南遷流徙,南四郡的人口反而應該大大增加才對。

    答案關鍵就在兩個字:在籍

    中國史書上統計的所有人口數字,都是在籍人口。那些沒有或沒辦法被政府統計在籍的人戶,是不算在內的。所以,若沒有大戰亂卻人口爆減的話,只有一個可能——有大量人口脫籍了。

    據路遇、滕澤之《中國分省區歷史人口考》考證,東漢140年南四郡之人口,乃當時中國在籍人口增長最迅速的地區之一,如下表:

    另有學者發現,“從公元2年到公元140年,荊、揚兩州新增人口,竟然有88%來自零陵、桂陽、長沙、豫章四郡”。“所以路遇、滕澤之認為,南四郡在當時作為蠻荒之地,卻能有如此迅猛的在籍人口增長,其最大原因便是東漢王朝對此控制力加強(如馬援平武陵蠻等行動),導致少數民族人口大量入籍,其人數推算應在百萬以上。

    而到了東漢末年,由於董卓之亂,王綱解紐,政府控制力減弱,南方出現了嚴重的封建割據現象,據《三國志 劉表傳》注引司馬彪《戰略》記載:“劉表之初為荊州也,江南宗賊盛,各阻兵作亂。”所謂宗賊,就是結聚宗族反抗政府的豪強,他們修建鄔堡,收容了大量當地貧民與從北方逃來的流民,租田給他們耕作,抗拒賦稅與勞役,與政府爭奪人口。除此之外,那些山民與少數民族自然更是脫離了政府的控制,逃匿深山,自給自足,自成一國,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就發生在南四郡中的武陵郡,這雖然是文學作品,但也反映了相當的現實,估計南四郡還有更多的桃花源。總之,由於百姓依附豪強大族,少民部族又逃居深山,導致南四郡在籍人口稀少,兵力薄弱,無足大局,所以荊州牧劉表才能在對抗北方曹操與東方孫策的同時,還能輕鬆平定長沙太守張羨率領的南四郡割據力量。

  • 2 # 清風說雨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農民起義暴動此起彼伏,這樣的環境下,老百姓生存環境嚴重惡化,死於戰亂,餓死在流離途中的不計其數,再就是出生率,嬰兒死亡率高,所以人口下降是必然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羅進球,尤文客場2:0AC米蘭,如何評價本場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