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龍在天9783
-
2 # 天使之翼22143
為什麼有人說物理學和哲學很像?
一般認為,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是關於自然、社會以及人類思維的最一般規律的概括和總結。而物理學家的一些理論的提出,恰恰反映了物理學家觀察問題看待問題的方法。
比如,愛因斯坦的“光量子論”就是如此。
“光量子論”是一種新的觀察問題看待問題的方法。
傳統觀念認為,凡爭論,其結果:要麼甲是對的,要麼乙是對,正確的結論只能有一個。
愛因斯坦的“光量子論”,為光的本性的爭論劃上了一個句號。
光的本性的爭論,從古希臘就開始,途經牛頓和惠更斯,一直到愛因斯坦,如果從牛頓算起,微粒說與波動說的爭論也長達二百年之久。光的本性問題爭論的結果是,兩個結論並存:光既具有微粒性,又具有波動性。
這在傳統觀念看來是不可理解的。
但是範圍論認為這卻是真實的。
愛因斯坦的“光量子論,反映了一種新的觀察問題看待問題的方法。
客觀事物是由兩個以上的部分構成的整體,具有整體性,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觀察同一個事物的現象。光的本性問題的爭論就是這樣形成的,微粒說與波動說,所觀察只是構成光的部分罷了,所以出現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結論。
愛因斯坦的“光量子論”的實質是,任何理論都僅僅只是在一定的範圍內才是正確的,無處不適用無處不正確的理論是不存在的。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到物理學與哲學不僅僅是很像,而是哲學賴依存在的基礎。
-
3 # 多彩火車VM
0、物理學的本質,是“哲學邏輯實證主義”的實踐展開。
1、物理學的,學科研究物件是:自然萬物,也就是“宇宙”。
物理學,主要分為:理論物理學,和實驗物理學。
像愛因斯坦,就是“理論物理學家”。理論物理學,的首要問題是“一般時空觀”。
2、物理學,跟哲學最大的不同是:物理學的“理論”,一定要經過“物理學實驗”的嚴格驗證,反覆驗證。要麼證實,要麼被證偽。
至今,還沒有聽說,哪個哲學體系聲稱,“我們要接受嚴格的實踐檢驗”。預言被證實了,就是真理;被證偽了,就是謬論。
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預言”,一般說來很難被驗證。
3、現代實驗物理學,與“理論物理學”相互配合,走過了四五百年的輝煌歷史,
這是西方“邏各斯中心主義”思維模式的成功。
因而,表面上看起來,近現代物理學與西方哲學傳統有著極其親密的關係。
-
4 # 波動哲學普進峰
物理學是整個自然科學的基礎,哲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同時也是包括自然科學在內的整個學科體系的基礎。
物理學應該對整個自然科學具有指導意義,如果沒有,只能說物理學的發展滯後了。哲學應該對整個學科體系具有指導意義,如果沒有,只能說哲學的發展滯後了。
-
5 # 端莊優雅星空lf
不是很像,而是一個層次的東西,一個是理論,一個是實踐,當然一般情況是理論要高於實踐的,不論怎麼,都屬二原辨證羅揖推理範疇。二原地看問題,懇定容易出偏,不如《易經》的多元辯證的方法全面,八元六個結段才是完整的辯證法。
-
6 # 龍一歐
物理學的研究物件是物質,物質無論試驗多少次都是不變的,所以可以重複試驗。社會學,心理學等等的研究物件是人,人與人是不同的,同一個人,做一次試驗後就變化了,不會回到原來的狀態了,所以沒有重複試驗的基礎,雖然沒法找到完全相同的人做重複試驗,但找相近的人做重複試驗還是可以的,由於只是相近,所以每次試驗的結果必然有誤差,這決定準確率會降低很多,但大致的規律還是可以掌握的。如果是邏輯訓練,還是選擇數學物理這兩門課程效果比較好,正因為如些,在歐美國家的大學,就算所學的文科不需要用到數學物理,也會要求學習這兩門課程,開設這兩門課程的目的,主要不是為了學習數學物理的內容,而是透過學習這兩門課程來掌握數理邏輯及運用,當然,由於是文科,對於這兩門課程學習的深度要求會大大降低,學這兩門課程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較好地理解什麼是科學,歐美國家的哲學分古典哲學和現代哲學兩大類,古典哲學的中心思想是邏輯自洽,現代哲學是實證哲學,其中心思想是實踐證明,中國哲學界很多人的數理基礎很差,在這些人中,大多數是看不懂實證哲學的,也不知道古典哲學存在什麼問題的,學習哲學後,一類人只是學會背書,另一類人只是學會詭辯,能用哲學辦實事的人很少很少。注:古典哲學,因為1+1=3,所以1+1=3,這就是一個完美的邏輯自洽證明,想要證明1+1等於多少都可以,不使用邏輯證明一下就是不完美。實證哲學,1+1=2是實踐公認的,是公理,是不需要邏輯證明的,誰使用邏輯去證明,就證明誰不懂科學思想,這是古典哲學與現代哲學在思想方面的根本區別。
-
7 # Teana人2
物理學研究的主要物件是物質的力學結構與運動原理的一門專業學科。而哲學研究的是關於世界普遍存在與發展規律的一項系統科學,理論技術,生物工程。屬於物理學的上層建築領域的思想建設,理論的系統建設和學術研究工作。它主要倡導的是意識的特殊功效和巨大威能。它屬於多維體系的高層領域體系。
-
8 # 民族服飾藝術
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
這是物理學和哲學不可分割之間的關係。物理學是哲學與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寅生出物理學,而物理學又不斷推動哲學的發展。
哲學中的“哲”意譯為“聰明”之意,而“學”意譯為“學問”之意。哲學是指使人聰明的學問。人們在其中的世界以及和世界關係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從而產生精神和思想。
最早期的物理學,被命名為“格致學”,即為格物致知之意,它是研究自然現象、規律和尋求研究方法,首先發現自然界本來存在的現象或規律,把在研究過程中的直覺經驗和研究方法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思維方式。物理學從哲學中走出來,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科特點,形成了一套解決相關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
物理學是人們對無生命自然界中物質的轉變的知識做出規律性的總結。這種運動和轉變應有兩種。
一是早期人們透過感官視覺的延伸,
二是近代人們透過發明創造供觀察測量用的科學儀器,實驗得出的結果。物理學從研究角度可分為微觀與宏觀兩部分。
1、宏觀是不分析微粒群中的單個作用效果而直接考慮整體效果,
2、微觀物理學隨著科技、科學的發展理論逐漸完善。
回覆列表
因為科學是從哲學中分化出來的。
哲學要求,你的邏輯完整。你得在邏輯上說通,至少能夠自圓其說,不能自己自相矛盾。在哲學上這個觀點才是站得住的。
而科學和哲學的區別在於科學不僅要求在邏輯上站得住,而且還必須有實證,這就是伽利略的偉大貢獻,將實證引入了科學,才使得科學從哲學中分離出來,為近代科學革命奠定了基礎。
比如說地心說和日心說。如果單從哲學上分析,兩者都說得通,但是誰更符合事實呢,那就需要用實證,用觀測來證明,到底是地球圍著太陽轉,還是太陽圍著地球轉。
科學是解釋世界的理論體系,它要求:
首先,理論系統必須自身邏輯是融洽的,不能自相矛盾。
其次,能夠實證,科學理論要與實際觀測相符,能夠歸納總結解釋已知的所有現象,而且可以重複驗證。
最後,理論可以預測未來,且預言可證偽。如果未來的實際觀測證明了理論是正確的,則理論繼續適用,如果未來的觀測與理論不符,則理論被推翻,需要尋找更適合的理論,所以科學是可證偽的。
比如牛頓的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四者之間必須是內在融洽的,不能出現自相矛盾。其次要能夠總結歸納解釋現有的所有現象。其次要能夠預測未來。比如根據牛頓的力學理論,就計算出了後來的海洋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證實了牛頓力學的正確和偉大。
再例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解釋了當時存在的光速不變現象,邁克爾遜莫雷實驗。其次能夠預測未來,如後來的廣義相對論時間變慢效應,引力波,黑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