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相馬的詩文攝
-
2 # 蕩馬路青年
過去無錫一帶有錢人中元節要設盂蘭盆會,請僧人做佛事,放焰口,以薦亡靈。“焰口”是古印度傳說中的一種惡鬼,身形焦枯,口內噴火,咽細如針,故而得名。佛教對這種餓鬼施食的經咒和唸經儀式,就叫放焰口,民間把這種儀式作為對死者追薦的佛事之一。
據老輩人的回憶,無錫在1935年曾經舉行過一次盛大的盂蘭盆會,地點在城中祟安寺大雄寶殿前的廣場上。由祟安寺的高僧登壇作法,壇高三層,中間坐著一位如《西遊記》裡唐僧一般打扮的和尚為主僧,兩邊是16個身披袈裟的僧人,桌上燃點香燭,法器齊鳴,莊嚴熱鬧。祟安寺東面是三清殿道觀,裡面的道士也沒閒著,他們也在道觀後門空地上塔臺,唱起了對臺戲。由道士登臺作法,中間坐的老道就像張天師模樣,兩旁則是16個身穿法衣的道士,桌上供著靈牌、寶劍、符等。他們奏著悅耳動聽的道教音樂,又是別有一番韻味。這次盛會被無錫老百姓稱之為“僧道鬥法”,一直到午夜才告結束。
-
3 # 鹹魚論翻身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老家家家戶戶格外忙碌……
傳說“七月半”,閻王大赦群鬼,放假半月。所以民間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的習俗。
我家“七月半”這天,吃過午飯,全家人圍成一桌包伏包。伏包是用商店買來的土黃紙紮成的,三五張包成有稜有角的金條模樣。母親和妹妹包得又快又好看,我是家裡的“秀才”,就在伏包上寫字。正面中間豎寫“故顯考魏公ⅹⅹ諱大人受用”字樣,右邊豎寫“今當中元之期,謹具伏包八十三包(父親享年83歲),伏乞納之”字樣,左下方寫“孝男ⅹⅹⅹ化”即成。
已出嫁的姐姐會在下午買些陰鈔(印製冥錢)和祖用供果等物趕過來。記得父親去世那年的七月半,姐姐還買過靈屋,跟真的一樣三層小洋樓,扶欄、臺階、窗花、門神都有,大堂中間還有電動式麻將桌……猶記得靈屋大門兩側有副對聯:“人間未遂青雲志,天上先成白玉樓”。
母親做好祭祖用的肉、魚等供品;哥哥買回鞭炮、陰鈔、香和酒,還有孔明燈。準備就緒後,我們把所有祭品擺放在簸箕上,然後,我和哥哥小心翼翼地抬著來到村口大道邊……
大道邊早已聚滿送祖的人。有上香燒紙的,有燃放煙花的,有放孔明燈的,還有作揖禱告的……我們好容易找了片空地,母親在地上用粉筆劃了一個大圓圈,並畫了個箭頭,方向指向父親墳墓方向。我們把伏包、陰鈔、魚肉、酒具等放在圓圈內。我們兄弟姊妹跪在地上,上香、燒紙……姐姐倒滿一杯酒,灑在地上,嗚咽起來;母親掩面而泣;我和哥哥妹妹大呼:“父親收下吧!給您送錢來了!保佑我們平安吧!……”。哥哥接著把鞭炮繞圓圈一週,點放起來,我點上孔明燈,讓它越升越高,越升越高,最後跟別人的燈聚在一起,漸漸變小……
送祖只是一種儀式,一種習俗,不變的是對先祖的感恩和思念……
-
4 # 弘玥
這是一個傳統的節日,尤其是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地區,每當這個節日,小輩們就會回到老家來為自己的祖先上墳。
……
回覆列表
在我老家,七月半、鬼節,燒亡人紙,好像不上墳。
而在徐州市區,七月半之前的三、五天內,路口、路邊,在晚上,多見燒紙的。而公交車上,不時遇有攜紙錢、該是上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