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沒有閱讀的習慣,但很喜歡看電影,現在被愛讀書的老婆鄙視,我很無奈。彷彿看書的人高人一等,不知道這種優越感從哪兒來的。她說,看書是資訊的主動獲取,腦補很多畫面,會鍛鍊大腦的想象力,而電影則是被動獲取,大腦基本不用腦補畫面,限制了想象力。看書是會腦補畫面,但書籍的情感呈現是直接的,它必須描述情感,所以情感不用腦補,而電影需要通過畫面體會情感,因為電影表達情感不像文字直接,它通過表情,色彩,細節去刻畫。看書和看電影相同的一點:都是接收創作者的表達。只不過表達方式一種是文字,一種是動態畫面。不要告訴我書更正宗,電影經過了改編,我不這樣認為,我看電影的時候就直接認為這是與書不一樣的另外一部作品。我並不會以書為座標去評價電影是否正宗,是否符合書籍的情節,我把他看做另外一部作品去感受,去認知。另外奉勸閱讀者別把太多的時間放在是否原汁原味的對比上,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去感受閱讀或者觀影的快樂與感動上,用書或電影的表達、三觀對照自己,認知自己,提升自己。兩種形式沒有高低,不要有優越感。

120

讀書

回覆列表
  • 1 # 一個老豆

    看書和看電影誰更高階,在現在來說還真不一定了。過去的電影由於技術限制,很多文字描述的內容無法實現,只好省略或將就糊弄,這就顯然不如看書了,讀者自己腦補場景氛圍或者聲音,在這個過程中讀者的理解力肯定是得到更大鍛鍊的。但時至今日,電影技術非常發達,能用視覺表達的內容越來越多,可以同時欣賞畫面美術,音樂以及演員的表演,從生理上感受更直觀的刺激,這裡面所需要的理解和感知也比看書時接受的資訊更加豐富和立體,加上現代社會需要接受的資訊太多,看受時長限制的電影能夠使資訊的新陳代謝速度加快。

    對非虛構的作品來說,書籍的敘述也不如影像的的展現來得直觀,影像會使影片證據感更強,同時,由於影片有時間限制,看完了事。除非讀者是哪一個門類的研究者,那還是要在書裡做研究的。

    還有就是有的書真心不如改編過的影視劇好看。比如張藝謀最後的藝術片《活著》,原著小說那真沒法讀,作者以個人的惡趣味把主角的慘狀寫得很絕望,但又沒有足夠的文筆寫出為什麼會這樣,在電影中,因為有過場,間斷性的跳躍觀眾根據視覺感受和演員表演得到同腦補,最後為主角的遭遇付以同情,所以這部電影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對現在的人來說,閱讀和觀影都是基於精神上的需求,也有人其實是用於消磨時間。對後者來說,不在乎那種方式更高階,因為過後基本也都忘了,有的甚至有害。

    當然,對眼下的影視來說,並不是看電影的好時期,無論中國產還是歐美的電影均以爛片居多,要想看到一部好電影,需要廢水裡淘沙一樣善於尋找。書也一樣。

    最後,公平的說一句,其實誰也不一定比誰高階,真正高階的應該是喜歡看書的同時喜歡看電影,喜歡看電影的同時也喜歡看書,這其實才是完整的精神享受。爛片和爛書除外。

  • 2 # 電影歷史文化飯醉團伙

    你自己不是已經回答的已經很好了嗎。。我同意你的說法,電影和文學本來就是兩門不同的藝術,文學是更古老的藝術形式,而電影則是七大藝術當中最年輕的一個。但兩者不該有高低之分,確實不能因為自己喜歡看書就貶低電影。我喜歡電影藝術,但我也尊重文字藝術。

    至於你老婆說的:

    “看書是資訊的主動獲取,腦補很多畫面,會鍛鍊大腦的想象力,而電影則是被動獲取,大腦基本不用腦補畫面,限制了想象力。”

    這段我不同意,非常非常不同意,簡單說,文學是文字的藝術,電影則是鏡頭的藝術。比如:描述一個人遭遇愛人去世,文字就需要大量筆墨去渲染,去描繪,他是傷心,還是高興,還是有其他的複雜情緒,所以某種程度上講,文學的表達更為直接。

    而電影的鏡頭可能直接對準一個人的臉,然後鏡頭慢慢拉近,聚焦在他的眼神當中,那麼,所有這個人的他的表情,他的想法,內心活動,他的掙扎,他的糾結,都需要你通過這個人的眼神去自行體會,自行腦補,這就是電影的獨特魅力。

    比如描繪一個場景,文字要去主觀的去描繪它。

    我們引用一段王朔經典小說《動物凶猛》中的文字描述,來展示一下它的魅力和特點:

    我站在五米跳臺上,看著一碧如洗的晴空,真想與它融為一體,在它的無垠中消逝,讓任何人都無處去覓我的形蹤,就像我從來沒來過這個世界。會有人為我傷心麼?我傷心地想。我閉著眼睛往前一躍,兩腳猛地懸空,身體無可挽回地墜向水平“呼”的一聲便失蹤了,在一片雅雀無聲和萬念俱寂中我“砰”地淺落在水面。水浪以有力的衝擊撲打著我,在我全身一朵朵炸開,一股股刀子般鋒利的水柱刺入我的鼻腔,耳廓和柔軟的腹部,如遭凌遲,頃刻徹底吞沒了我,用刺骨的冰涼和無邊柔情接納了我,擁抱了我。我在清澈透明的池底翻滾、爬行,驚恐地揮臂蹬腿,想摸著、踩著什麼緊硬結實的東西,可手足所到之處,皆是一片溫情脈脈的空虛。能感到它們沉甸甸、柔韌的存在,可聚散無形,一把抓去,又眼睜睜地看著它們從指縫中瀉出、溜走。Sunny投在水底的光環,明晃晃地耀人眼目。我麻木遲鈍地遊向岸邊。當我撐著池邊準備爬上岸時,我看到那個曾捱過我們痛毆的同學穿著游泳褲站在我面前。他抬起一個腳丫踩在我臉上,用力往下一踹,我便摔回池中。。。。。。他們使的力量越來越猛,我的臉、肩頭都被踢紅了。我筋疲力盡地在池中游著,接二連三從跳臺上跳下來的人不斷在我身後左右濺起高高的水花,“撲通”、 “撲通”的落水聲此伏彼起。我開始不停地喝水,屢次到水下又掙扎著浮出。他們沒有一點罷手的樣子,看到我總不靠岸,便咋呼著要下水灌我,有幾個人已經把腿伸進了水池中。我抽抽嗒嗒地哭了,邊遊邊絕望地無聲飲泣。

    下面我們再用一段姜文在改編自王朔《動物凶猛》的電影《Sunny燦爛的日子》中對應的那個片段的幾個截圖

    有興趣的朋友不管看過還是沒看過的,都可以再去回顧一下影片最後的那個片段,通過以上的例子我們當然可以看到電影藝術和文字藝術的區別,電影的整個片段在《鄉村騎士》的音樂營造中,通過鏡頭以及演員夏雨的表演把主人公的內心情感傳達給觀眾,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所有人物的內在感受都通過具有著天然渲染力的構圖去營造,從而呈現出一種絕望的氛圍,其實這些都是需要觀眾通過畫面及音樂去自行腦補,自行感受而得來的。

    而王朔的文字描寫的極為細膩,他把人物的內心活動、掙扎,絕望,以及外在的身體感受都描繪到極致了,幾乎已經沒有讓讀可供想象的空間了,從這方面講,我們在《動物凶猛》中已經被王朔“被動獲取”了。而電影則賦予了觀眾更多的想象空間,如果你沒看過原著小說,那麼王朔的那些文字都是需要你通過《Sunny燦爛的日子》中那些畫面去腦補、去體會、去感受出來的,並且每個人通過這個畫面感受出來的東西也會有細微的差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變成了是在“主動獲取”。

    電影的“作者”沒有講任何話,只是通過鏡頭和背景樂及人物的肢體活動給你傳達訊號,這就叫做“鏡頭語言”。

    當然,咱們不說哪個更好,還是開頭那句話,這是不同的藝術形式,所以他們有不同的特點。至於“小說有更多想象空間,而畫面沒有”,這個說法靠不住。

    我認為,看書的人認為比看電影的人高一檔的這種心態可能是產生於對電影藝術缺乏足夠認知後產生的一種優越感。因為在當代社會當中電影擁有著更好的傳播性,它比其他傳統藝術有著更大的受眾群體,所以許多喜歡看書的人認為電影只是一個相對娛樂化的產物。實際上應該把“電影”和“電影藝術”分開來看。

    總之,希望大家都能正確客觀的看待不同藝術形式,求存同異吧

  • 3 # 出國那些事兒

    讀書自己想象的空間比較大,電影呈現出的不一定和讀書人的一樣。而且,有些東西電影是展現不出來的。但是,也不存在哪個更高階,每個人的興趣點不一樣。讀書每一個人都是這個故事的導演,看電影就隨著一個導演的思路和想法進行。

  • 4 # 白光娣

    當然不一樣!電影是視覺藝術,它濃縮或改編了文學,看電影不用過腦子,提供給你什麼你接受就是,沒有拓展空間。看書則不然,書中的故事任你思緒馳騁,《紅樓夢》中人物描寫詡詡如生,聽聲如見其人,她們的樣子,任你暇想……讀書漸入佳境,你會感如身在其中,與人物同哭同笑,廢寢忘食...時代的發展,快節奏的生活讓人浮躁,影視成全了人們。靜下心來讀一本書,開卷有益,成了奢侈,但,要修練自己的深度,還是讀書為高!

  • 5 # I彩色鉛筆I

    如果是編劇原創劇本,就沒有什麼高階不高階。你所說的,應該是小說改編類電影。別人不知道,我自己喜歡看原著,《妖貓傳》《嫌疑人X的獻身》《長安十二時辰》等等吧,電影都是不如小說的。 為什麼,你看小說,你腦子裡是有畫面的。你看電影,畫面是導演給你的,導演的畫面是哪來的,是他看小說得來的。 同一部小說,每個人看完後,腦子裡的畫面是不一樣的。 這麼多年的閱讀經歷,我特別不喜歡的一件事就是,我覺得好看的小說,特別反感別改編電影。所以,我非常理解你老婆。 我給你的建議就是,看一部小說,然後再看改編的電影。那時候,你就也能理解你老婆了。

  • 6 # 南風多雲

    看電影,就是導演把自己想象的畫面展現給你。

    看書,就是你自己想象未知的畫面。

    人都對未知有好奇,當你看電影是對情節畫面都已經展現到腦海裡,你此時就沒有想象了,就是已知事務,缺乏好奇心和對未知的興趣了。

  • 7 # 衡勝珠寶Vip

    讀書最大的好處就是好像跟作者面對面談話一樣,書本所說的每一句都是作者親口所說,與作者具有強烈的共鳴感!而電影是一種視覺藝術表達,裡面包含了許多色彩元素,有編劇的情感,有導演的商業視覺,也有投資人的技術要求,先不論能不能把作者的原意表達出來,就是經過中間人的色彩新增,更多已經偏離了作者所表達的意圖!讀書是原始文化的積累,電影是情感需求的昇華!

  • 8 # 使用者3253102189658

    讀書和看電影無髙級丶低階之分。電影有自己一套無可替代的藝術,文學也無法抗衡。只是有些電影是名著改編的,電影語言無法全譯全載原著,使人覺得電影太簡單,所以產生不如文學原著高階之感。名著能改編成著名電影,確實很難!

  • 9 # 小雨彩繪

    我不這麼認為!

    俗話說:看書明理!看半天書反而覺得看書比看電影高階?這是什麼邏輯呢?

    文化藝術產業在現在社會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宣傳作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已經達到必不可少的一個領域,在這個資訊發達的世界裡,我覺得視訊電影宣傳力更大更廣泛。

    書籍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不可否認的基礎學,每個人從認識字開始就在不斷的肯書本,有的人一生都在努力讀書,雖然社會一直在不斷變化進步,書籍的記錄存在不可缺少,從我們知道的史詩和現代漢語文學社會發展中書籍一直在記錄著發生的一切,日常生活中我們在閒暇時間也會翻看自己喜歡的文章小說之類,看書是我們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雖然時代進步了,書籍已經變成了電子版,但是我們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而已,而電影是根據不同的書籍劇本創作改編而來,雖然它是後者,但是它發展的速度相當快。

    資料顯示中國電影第一個產業時期是1922年—1937年。在世界電影誕生的第二年,1896年電影現身於上海開始,中國本土的電影業便從商業放映起步了。電影的發展速度有目共睹,在這個資訊紛飛的年代裡,電影視訊創作簡單直接的宣傳效果不言而喻!作為影視文化傳播在這個高科技的時代必不可少。那些經典的電影作品讓我們回味無窮,我記憶中有《地道戰》《英雄兒女》等等數不勝數,經歷了多少年還是讓人百看不厭!它教育和陪伴了幾代人,到現在也是小孩子們的最愛!

    不管是看書看電影,主要的目的就是讓我們更好的充實自己,利用有限的時間進行無限的學習,活到老學到老,知識是無限的,惜時如金努力塑造自己的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南韓已經進入發達國家行列,那南韓人的生活水平如何?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