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笨笨龍愛唱歌
-
2 # 西安交大黎荔
與琵琶行相比,《李憑箜篌引》是專門來寫音樂的。在寫法上,作者一是借用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如江娥、女媧、吳剛、神嫗等,發揮想象的空間,浮想聯翩,讓人去想象音樂的美妙和神奇,從而去體會中國文化的精深。二是不是從正面來描寫,而是依託側面烘托, 借“江娥啼竹素女怨”“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溼玉兔”,來寫彈奏者技藝的出神入化。三是運用誇張的手法,寫到“空山凝雲頹不流”、“石破天驚逗秋雨”,意在表現藝人李憑的精湛技藝。《李憑彈箜篌》則更具有浪漫主義、馳騁想象的特點,《琵琶行》現實主義的色彩更多一些。
-
3 # 平民之宴
白居易和李賀都是唐朝著名詩人,同時也都是音樂名家。
第一,他們都善於把無形的音樂化為有形的物象,藉助一系列比喻喚起讀者對樂聲的聯想和想象,再造聽覺形象,令人如聞其聲,如歷其境。如《琵琶行》中這樣寫音樂: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將音樂聲比之於急雨、私語、大小珍珠墜落玉盤的音響,這音樂是何等的美妙!
詩中還運用“間關鶯語”、“幽咽泉流”來比喻喻曲調流轉和凝澀,用“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來比喻曲調高亢、雄壯激越。 同樣,李賀也用比喻正面描寫李憑彈奏箜篌的音樂之美。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樂聲清脆鏗鏘,如同那崑崙山美玉碎裂的聲音;樂聲舒緩悠揚,就像那鳳凰喈喈和唱;又是如此慘淡淒涼,像那殘荷泣露,含著無限憂傷;樂聲又是如此明麗歡暢,就像那春蘭吐蕊,送來陣陣芳香。
如此精彩之筆,恰有神助,把無形的音樂變得具象可感,令人聯想翩翩。
第二,白居易和李賀同中有異,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種題材實踐的經典對比體現。白居易詩中的比喻,用日常生活中常見之物作比方,是現實主義寫法。而李賀之比喻呢,“崑山玉碎”之崑山,出產美玉,是個充滿神話色彩的遙遠之地,鳳凰是古代傳說中之百鳥之王,芙蓉、香蘭則浸染著《楚辭》情調,再加上擬人手法的運用,就使詩句充滿瑰麗想象,散發出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
第三,李賀還善於用景、物和人的不同情狀表現,來烘托和渲染李憑高妙的音樂魅力。如寫景,“空山凝雲頹不流”、“十二門前融冷光”——凝雲欲雨;“石破天驚逗秋雨”——秋雨驟降;“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驟雨已歇,詩人巧妙地借一場秋雨來烘托李憑出神入化的箜篌藝術。
如寫人,李憑的箜篌聲可以使“江娥啼竹素女愁”,可以使“吳質不眠倚桂樹”。樂曲聲之初起時,寫“江娥”、“素女”;一曲既終呢,就寫“吳質”。這些神話人物,都是詩化了的聽眾,透過寫這些神話人物的感受,來寫出李憑箜篌藝術的神奇魅力。
李憑箜篌引_百度漢語
作者: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溼寒兔。
回覆列表
我反覆聽了幾遍,作者把曲中之意境描繪地惟妙惟肖,生動形象,又充滿著詩情畫意,彷彿自己身臨其中,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彷彿感覺“此曲只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