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貸款、信用卡、這些在中國一定會失敗。畢竟在我身邊,我的朋友,親戚,同學,幾乎很少有人去貸款的——有多少錢,辦多少錢的事情,就是相互之間,都很少借錢,除非迫不得已。吃飯穿衣看家當,我們父母是這樣教我們的,我們也是這麼實施的。我一直認為這些透支未來的消費模式一定會在中國鎩羽而歸。可我錯了,當我說出這些話時,我旁邊的幾個九零後竟眼睛圓睜,非常不可思議的說:“你與這個社會怎麼脫節成這個樣子了?”我說怎麼了?他們一本正經地告訴我:“如果把花唄算上,九零後的負債率應該在90%”,我被震撼了,但我還是有點不相信,畢竟這個資料有點太高了,但從他們一本正經的目光中,我感覺到他們對這個資料的堅信。我借人錢後,心裡總會有個事情,時時惦記,分分惦記,坐臥不安,必須還了,要不連覺都睡不好。但現在的孩子,借到錢好像就和自己掙到了一樣,這是十分恐怖的!
後來我仔細分析了自改革開放到現在以來文化和思想的變化。
這個時期,金錢漸漸成為社會發展的指揮棒,經濟就是旗艦。在這個作用下,拜金主義開始萌發,它與傳統思想及習慣之間進行著激烈的衝突,80後就是在這樣一種環境下慢慢成長的。所以80後一代人,以傳統為思想為主,但又有積極開放的心態,有了一定的包容性。
這個時期,很多舊的體制還在起著作用,商品糧,房屋是分配的,工做也是分配的,醫療也是公費。但可惜的是,這些舊的集體經濟制度又在快速消亡,這代人經歷了社會的突變,他們是國家發展“實驗一代”,變革是這一代人身上的烙印,壓力是這一代人共同的心理感受。
到了90年代,真正的市場經濟建立起來了,社會的心思潮成熟了。這個思潮就是“中國特色”,為什麼要加上中國特色?因為我們學到的是西方那一套,我們學習人家的先進技術,拿人力換外匯,拿市場換技術,慢慢滲透,潛移默化地學習,90年代後,我們已經“學業有成了”。但我們發現,華人骨子裡傳統的東西還在,一切照抄似乎並不適合中國的實際,而這個“文化磨合”的過程在80後一代身上已經實驗過了。所以,90後就到了享受磨合後的成果的時候了。這裡邊,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和美華人一樣,借貸式消費。甚至在美國次貸危機以前,我們都在積極地宣傳信用卡,宣傳槓桿,宣傳貸款的好處。直到次貸危機之後,才有所收斂。
但“借貸是會上癮的,從簡入奢易,從奢入簡難”借不成大額的,就小額的,小額的無所謂,壓力也小——很多借貸上癮的人在小額借貸面前就會變的非常輕鬆,內心也能過的去,壓力也能承受的來。
於是,花唄,京東,銀行……一擁而上,高額而輕鬆的利潤誘惑了很多資源,合法的不合法的,都出來了……於是,因借貸導致的案件越來越多,被欺騙的甚至被詐騙的機率很高。
借貸+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社會安全的隱患=社會心情的體現
國家該出手規範了,該糾正思潮的錯誤了。
我一直認為,貸款、信用卡、這些在中國一定會失敗。畢竟在我身邊,我的朋友,親戚,同學,幾乎很少有人去貸款的——有多少錢,辦多少錢的事情,就是相互之間,都很少借錢,除非迫不得已。吃飯穿衣看家當,我們父母是這樣教我們的,我們也是這麼實施的。我一直認為這些透支未來的消費模式一定會在中國鎩羽而歸。可我錯了,當我說出這些話時,我旁邊的幾個九零後竟眼睛圓睜,非常不可思議的說:“你與這個社會怎麼脫節成這個樣子了?”我說怎麼了?他們一本正經地告訴我:“如果把花唄算上,九零後的負債率應該在90%”,我被震撼了,但我還是有點不相信,畢竟這個資料有點太高了,但從他們一本正經的目光中,我感覺到他們對這個資料的堅信。我借人錢後,心裡總會有個事情,時時惦記,分分惦記,坐臥不安,必須還了,要不連覺都睡不好。但現在的孩子,借到錢好像就和自己掙到了一樣,這是十分恐怖的!
後來我仔細分析了自改革開放到現在以來文化和思想的變化。
改革初期,經濟開始蓬勃發展。這個時期,金錢漸漸成為社會發展的指揮棒,經濟就是旗艦。在這個作用下,拜金主義開始萌發,它與傳統思想及習慣之間進行著激烈的衝突,80後就是在這樣一種環境下慢慢成長的。所以80後一代人,以傳統為思想為主,但又有積極開放的心態,有了一定的包容性。
這個時期,很多舊的體制還在起著作用,商品糧,房屋是分配的,工做也是分配的,醫療也是公費。但可惜的是,這些舊的集體經濟制度又在快速消亡,這代人經歷了社會的突變,他們是國家發展“實驗一代”,變革是這一代人身上的烙印,壓力是這一代人共同的心理感受。
九零後,西化的一代。到了90年代,真正的市場經濟建立起來了,社會的心思潮成熟了。這個思潮就是“中國特色”,為什麼要加上中國特色?因為我們學到的是西方那一套,我們學習人家的先進技術,拿人力換外匯,拿市場換技術,慢慢滲透,潛移默化地學習,90年代後,我們已經“學業有成了”。但我們發現,華人骨子裡傳統的東西還在,一切照抄似乎並不適合中國的實際,而這個“文化磨合”的過程在80後一代身上已經實驗過了。所以,90後就到了享受磨合後的成果的時候了。這裡邊,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和美華人一樣,借貸式消費。甚至在美國次貸危機以前,我們都在積極地宣傳信用卡,宣傳槓桿,宣傳貸款的好處。直到次貸危機之後,才有所收斂。
但“借貸是會上癮的,從簡入奢易,從奢入簡難”借不成大額的,就小額的,小額的無所謂,壓力也小——很多借貸上癮的人在小額借貸面前就會變的非常輕鬆,內心也能過的去,壓力也能承受的來。
於是,花唄,京東,銀行……一擁而上,高額而輕鬆的利潤誘惑了很多資源,合法的不合法的,都出來了……於是,因借貸導致的案件越來越多,被欺騙的甚至被詐騙的機率很高。
借貸+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社會安全的隱患=社會心情的體現
國家該出手規範了,該糾正思潮的錯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