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懶惰的讀書客
-
2 # 季我努學社
卡倫,又名喀倫、喀龍、卡路等,為清代在邊疆險要關隘設立的軍事哨所,在努爾哈赤時期就已經形成。東北、新疆、西北等地皆有設定。最早對卡倫下明確定義的是清人西清,他在《黑龍江外記》(成書於嘉靖十五年,1810年)中說:“更番候望之所曰臺,國語謂之喀倫,俗稱卡路,古區脫遺制。”後代學者多沿用此說。
卡倫遺址
根據卡倫所處地理位置和主要任務,可分為邊地卡倫,內地卡倫和禁地卡倫三種類型。邊地卡倫主要負責邊界巡邏,防止非法入境和他國入侵。內地卡倫與邊境卡倫互為表裡,相互配合,但內地卡倫也負責賦稅的徵收和商民管理。禁地卡倫類似於現在的軍事禁地,沒有特殊允許常人不得入內,是清王朝為滿足其的特殊需要而設立的。如康熙時期曾設定木蘭圍場,四周便有卡倫分佈,主要負責圍場內康熙及其文武大臣的人身安全。
納旦木卡倫遺址
卡倫設立之初主要負責收集軍事情報以協助大部隊作戰,依據軍事情況隨機設定,後主要負責邊境巡邏、貿易督查、遊牧管理、禁區管理等。設有卡倫侍衛,一般由北京直接任命派遣,特殊情況也會選取其他人充任,是卡倫的直接管理者。卡倫士兵則從當地百姓中抽任,主要由少數民族組成。隨著清王朝的逐漸衰落,卡倫制度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卡倫遺址
綜合來看,卡倫制度主要有以下積極作用:維護了清朝邊疆地區的穩定和民族團結,利於發展民生,便利了內地和邊地的資訊交流與溝通,清王朝能快速掌握邊境動向,維護清王朝統治,增加財政收入。清王朝發展到中後期,隨著統治的日漸穩固,邊地戰事減少,卡倫因時制宜開始涉及民事管理,卡倫的軍事職能逐漸減弱,管理職能逐漸上升,這種變化不利於邊境地區軍事防衛。綜合來看,卡倫制度在清王朝建立、壯大和繁榮的過程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雖然伴隨著清王朝的壽終正寢,它也逐漸失去的往日的作用而逐漸弱化乃至消失,但應理性、客觀分析它曾起過的歷史作用。
參考文獻:
1.西清:《黑龍江外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2. 馬長泉:《清代卡倫制度研究》,哈爾濱:哈爾濱和出版社,2005年。
3. 馬長泉:《清代卡倫職能簡論》,《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6月第2期。
回覆列表
卡倫
卡倫在清朝的一種防守的要塞是一種,獨特去清朝特有的防禦要塞也是個軍事駐防,卡倫,卡倫的具體資料與清史錄中記載,是在清朝統一天山之後穩定了,為了穩定天山那邊的秩序,創造了一種軍事,防禦設施。卡倫是在,現在的新疆的西北邊,主要是分佈於天山的南北邊境,東北三省等地,
卡倫的型別
《清實錄》中記載卡倫之例子有三,其在內者曰長設卡倫,在外者曰,移設卡倫,最外者約天設卡倫,三者常設卡倫為永遠駐守之地;
卡倫的功能
卡倫的主要職能就是根據當時的環境來定,卡倫多為駐守巡查邊境之用,後來也有當做邊境哨所的用處,還有屯田,稽查貿易,守山監礦等作用,總而言之當時在清朝,卡倫的用處極為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