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幾心理
-
2 # 開眼明目
不請自來。捧殺是“心理周旋”的智慧手法。卻是屢試不爽,背後埋藏的玄機何在?
抓住了人性的弱點敢問誰不喜歡被別人讚揚和稱讚?當話語聽起來足夠好,足夠漂亮時,誰又會不為之所動,心靜如水?——很少。被捧殺的人,其內心都有一段相似的心理歷程,就是前後有起伏,僅憑這一點就足以付出致命的代價。所以說,關鍵就是在於人的心境不能為外物所左右,當你的心境極高的時候,別人的高低貶揚在你看來都沒有區別,這就是沒有分別心,如此一來,稍有一點不對勁,你就能在每個人的表達和表現斬獲到蛛絲馬跡——當然,這境界極高了。
世上沒有真正突如其來的好世界上沒有任何“好”是沒有任何理由的。還記得我們曾學過的《鄒忌諷齊王納諫》嗎?這就是答案。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歷史上的這些例子真是繁星耀眼,當年漢章帝登基時,馬太后就教導他說:“凡是說話辦事沒有理由的傾向支援於你的,必定有隱情,要加強防範,不可掉以輕心。”
對於聰明人,只要不捧自己,就沒人能捧殺你保持自己不張揚的心境,你不要做一個令人討厭的人。如果您受到別人的稱讚時,不要太關注自己,而是要關注說著話的人的立場和角度以及旁聽人的神態和立場。人生在世,無非“小心”二字。
結語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學會:罵自己的話不能忘,誇自己的話不能入心。
-
3 # 東爾黃樹
過分的誇獎或吹捧,使被吹捧者盲目自信,產生錯誤的自我認知,以至於停滯不前,甚至自甘墮落,這叫做捧殺。
捧殺像溫水煮青蛙,先讓你慢慢享受其中,等到溫水煮沸時有所察覺時,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最終只得慘死在現實的鍋中。
在王安石散文的《傷仲永》中主人公方仲永從天資聰慧的小神童最終才華盡失,變成了一個普通人,除了沒有系統的學習以外,周邊人對其捧殺也是他最終淪落“泯然眾人矣”這個結局的關鍵。捧得越高,便摔的越高。
面對他人的惡意捧殺,我們要做到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就是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能夠有一個清晰的自我認知,在人生路上時刻保持謙遜的姿態以及不斷完善自己,就可以化解別人的捧殺了♥
回覆列表
何為“捧殺”
“捧殺”此典故出自《風俗通》:"長吏馬肥,觀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馳驅不已,至於死。"五四運動中蔡元培先生5月9日在辭職啟示中引用了這個典故,原話:"吾倦矣,"殺君馬者道旁兒""。 意思就是說殺你馬的人就是在旁邊那些給你馬鼓掌的人,誇之者就是害之者。也就是捧殺。
釋義為過分地誇獎或吹捧,使人驕傲自滿、停滯退步甚至導致墮落、失敗。
“捧殺”為何容易毀掉一個人魯迅先生有一篇文章為《罵殺與捧殺》,他說“其實所謂捧與罵者,不過是將稱讚與攻擊,換了兩個不好看的字眼。”捧是在稱讚一個人,但是當它變成了種毀掉人的武器之後,它還是“稱讚”嗎?所以,我們說這是“捧殺”。
我覺得,捧殺是我見過的最陰險的毀掉一個人的方式,他不像罵殺一樣,直接了當,讓你能夠清楚的知道,捧殺像是在背後捅刀子一樣陰冷。
把一個人捧得高高在上,讓這個人變得自大,輕浮,自以為是,然後再讓這個人人因為自大犯下大錯誤,從神壇跌落的痛苦比罵殺還要痛苦
大部分人都喜歡稱讚,當受到的稱讚多了以後,忠言逆耳,哪裡還聽得進去呢?所以所我們敬佩唐太宗把魏徵當作一面鏡子,能夠真的做到認為“忠言逆耳利於行”,認真聽批評且改正。
面對捧殺怎麼做面對捧殺要保持謙遜冷靜,不能因為一次的誇獎而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