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泗安
-
2 # 曹老師xixi
如果你要這樣想,那你就進入的歷史的死衚衕。
歷史是人記載的,再是有原則的史官,也會在記載歷史的時候,多少具有自己的主觀意識,而歷史又是為政治服務,因此歷史記載不可能百分之百還原當時的情景。
為了儘可能的能還原最真實的歷史,史學家一般都以正史為依據,以野史為參考。很多人說正史都是新朝篡改的而形成的史書,以明史為例,清朝在記載明朝歷史的時候,多多少少有很多不客觀的記載,但是這些不客觀的記載,我們是可以辨別的,因為除了正史還有很多史書可以參考,但無論如何正史相對於野史,畢竟是官方史書,需要對言論負責,最為靠譜。
歷史,有多少是確實可信的,我可以告訴你,現在隨著考古的發掘,傳媒的發達,如今的歷史有90%的可信,一些有片面的觀點的記載也基本都達成了正確的共識。
-
3 # 心向青山
歷史本身是客觀的,但歷史學則自始至終都具有主觀性。
史料的記載都會有選擇性,選擇的角度不同,得出來的結論也必然會有差異。
我們瞭解歷史一般都是透過史學著作,所以更不可能完全客觀。
歷史學講究史才、史識和史德。
這裡面其實最難的便是史德,所謂史德,指的就是不抱偏見,不作武斷,不憑主觀,不求速達。
不是史學家不想客觀,是想客觀這一態度本身就是主觀的。
那麼,歷史就基本不可信了嗎?也不是。
我們以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為例,這一事件發生的時間武德九年是確定真實的,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尉遲恭殺了李元吉也都是真實的,李淵之後禪位也是真實的。
所以,這一歷史事件本身是確實可信的,而有疑問的是如何解釋這一事件的發生,那麼立場和史料的選擇就很重要了。
此外,過於遙遠的歷史有時候“真實”已不再是最重要的了,而它以一種什麼面貌流傳下來可能更為重要,畢竟這一流傳過程也是一種歷史的真實,而且對歷史本身影響也更大。
其實,歷史學遠不僅是還原現場。
-
4 # 歷史角落的一滴塵埃
史筆如鐵,你做的所有壞事今天或許迫於淫威沒人指斥,但絕對哄騙不了後人,更影響不了他們的正確判斷和批判。所以,才有了“孔子做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幾千年來史官們的表現無愧於這份地位崇高的工作,最有名有太史公司馬遷,春秋的董狐直筆,還有齊太史一家,而那汗牛充棟的史書便是一代又一代史官心血和榮譽的結晶。
但也有很多皇帝、當權者利用手中權力破壞規矩。
幾千年的史家傳統被破壞,歷史從此徹底變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歷史人物臉上的脂粉和糞便逐漸演化成臉譜,史書從此淪為吹捧或誣衊的幫閒。
所以我們要以理性的東西去看待歷史結果造成我們對歷史得出的結論,所以我們要從時勢、背景、本心、行為、結果、影響多方位,多角度深入的追尋歷史的本相,才能更好認知歷史,還歷史本來面目。
回覆列表
歷史是勝利者抒寫的,在過往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浮在上面的全都是演意,沉澱下去的全是真實,至於說有多少可信的?這還真不好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每件事,每個人,都有粉飾,錯誤,真實,欲想了解真相,不被眼前迷惑,就必須沉下心了,多點考證,去偽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