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空空杳

    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希望自己人生更上一層樓的人偏向於去書中尋找答案,當真的更上一層樓之後,早已形成了遇到問題去看書的習慣。

    因為,書本在很長時間裡,是最不受時空限制的資訊展現形式。

    原因如下

    【一】從現實可接觸的人中獲取的解決方案資訊受限

    ●現實生活中,我們遇到問題,有以下兩個傾向

    【1】觀察他人

    其實,在遇到一個特定問題之前,我們就已經開始下意識去觀察自己能夠觀察的人了。觀察人雖然在某一種程度上是為了樂趣,但還有一個潛在的本質需求,那就是為自己的生存所需蒐集大量資訊。

    一旦遇到自己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首先就是在自己大腦中重組過往資訊,透過判定現實情況和過往自己以及他人的經驗情況制定一個解決方案。

    也就是說,透過觀察他人得到的,他人對人事物問題的處理方法,可以作為自己處理同類人事物問題的備選方案。

    比如,最開始,我們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總是先從模仿開始的,模仿周圍人怎麼說話,怎麼待人接物,怎麼處理事情。

    【2】詢問他人

    針對一個具體問題,當大腦沒有足夠資訊來支撐自己形成一個解決方案時,我們就會傾向於去詢問別人,對此類問題是否有相應的解決方案。

    因為,很多資訊,不是僅透過觀察就能得到的。因此,詢問別人解決方案,其實就是去獲取別人大腦中的儲存資訊。

    ●但是,這兩種傾向有很大的侷限性,具體如下

    【1】受空間限制

    受到空間限制,遇到一個問題,我們既不可能滿世界去觀察人,也不可能滿世界去問人。

    我們只能去觀察和詢問,我們能遇到的,能接觸到的一些人。

    【2】受時間限制

    受到時間限制,我們不可能因為一個問題,大半夜去問人,更不可能動不動就跑到古代去,問古人一些問題的解決辦法是啥。

    【二】讀書更易持續獲取更多資訊【01】讀書最初,不是愛,而是需要,需要從書中找尋方案

    通常,我們對“高層次”人的界定,是鎖定在其解決各種人事物問題的思維層面。即,從整個生命長度來講,層次高的人,相較於層次低的人,在大機率上,擁有更全面更妥帖的解決問題的思維邏輯。

    但是,更全面更妥帖的思維邏輯並非天生使然,需要經歷很多人事物,並且,透過大量思考,不斷嘗試各種不同的解決方法。因為有很多成功解決問題的方案,因此,才有“高層次”的外在表現。

    然而,在嘗試解決各種解決辦法時,單單依靠周圍人的智慧資訊已遠遠不夠,必須獲取更多的智慧資訊。而更多的智慧資訊都凝聚在一本本書裡,因此,才有很多被界定為“層次高”的人愛讀書的情況。

    【2】書可以跨越時空,讀書是與古今中外所有智者對話

    如果說現實生活中接觸詢問到的人是100個智者,那麼,讀書就相當於是10000以上的智者。

    如果說,現實生活中接觸詢問到的人涉及的知識範圍有限,那麼,讀書就可以不受限制,五花八門,無所不包。

    當然,隨著科技的發展,資訊載體逐漸多樣化,獲取解決問題的資訊,不一定非要侷限於書籍。但是,從整個量級來看,書籍,依舊是目前長效獲取資訊的首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用生石灰解決土壤酸化、防治土傳病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