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用心去感受YY
-
2 # 朋友A朋友
結合馬致遠的創作背景和小令內容,我覺得《壽陽曲·江天暮雪》和張志和《漁歌子》表達的歸隱之情不一樣,而是表達詞人在冬天暮靄時猶如雪花飛舞一樣的清涼悠閒之情。
《壽陽曲·江天暮雪》是馬致遠為“瀟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所和的一首小令。宋代畫家宋迪以瀟湘一帶的名勝美景為題,畫了八幅山水畫,後來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描述為“瀟湘八景”,分別是山市晴嵐、遠浦帆歸、平沙落雁、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後世有很多文人才子根據這八景唱詩附和,馬致遠也以此為題材創作了小令組曲《壽陽曲·瀟湘八景》。《壽陽曲·江天暮雪》就是為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所作的和詞。
江天暮雪在湘江橘子洲,自古以來就是風景名勝。冬季到來大雪瀰漫的時候,江面、天空和雪花一起組成了白茫茫的世界,渾然一色。此時人們不再出行,商船也靠岸停泊,所以冬季大雪紛飛的時候是人們清閒的時光,是悠閒的時刻。只是清冷的季節、清冷的世界,也影響著人的心情隨之有點清涼。
這首小令描寫的正是冬天雪花飛舞,釣魚人雪中歸來的場景,雪花飄舞的悠閒和釣魚人的悠閒相得益彰。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蓑歸去。小令詞句淺顯直白,易於理解。天色將暗,雪花飛舞,像是梅花飄舞,又像是飄飛的柳絮。此時的暮色之中江面之上,有一幅畫面就是釣魚人划著船披著蓑衣悠然而去。
張志和無心仕途,一心歸隱,說的是“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馬致遠是“釣魚人一蓑歸去”,不是張志和的歸隱之情。而在江面之上、雪花之中,冬天的清涼影響著釣魚人的心情,但那份悠閒卻和漫天飛舞的雪花一樣,隨風自由飄蕩。
綜上而言,馬致遠《壽陽曲·江天暮雪》是為江天暮雪勝景所和之詞,表現的是冬天雪花飛舞時刻的悠閒心情, 和張志和的《漁歌子》不同。
《壽陽曲:江天暮雪》這首小令是元代馬致遠所做的“瀟湘八景”組曲之一,表達了作者孤獨淒涼的情感和歸隱的意願。
我們跟隨作者走進“江天暮雪”吧:
全文如下: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
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蓑歸去。
翻譯如下:
天漸晚了,雪花漫天,風吹著蕩汀洲,遠遠望去,像天空席捲著玉雕般浪花,水天一色,頗為壯觀。漁翁感到寒冷想回家,卻忘記了歸路。只好獨自躺在船上,任其飄流,於是在江面上隱約看見一條漸漸遠去的小船。
作者以天將暮開筆點明時間,為全曲定了基調,那就是黃昏傍晚人生下半場落幕時候。雪亂舞,可見雪之大風之猛。半梅花半飄柳絮,那可真是一下子烘托了作者淒涼心境。而最後一句一蓑歸去,更是直接表達了歸去的願望。
馬致遠,元曲四大家之一。年輕時熱衷功名,有“佐國心,拿雲手”的政治抱負,但一直沒能實現,在經歷了“二十年飄泊生涯”之後,他看透了人生的榮辱,遂歸隱林泉,晚年過著“林間友”“世外客”的閒逸生活。
他的人生階段,差不多都可以在他的作品裡體現,比如《壽陽曲:江天暮雪》表達的就是當時他孤獨淒涼的情感和歸隱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