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趙燕雲

      八旗指八旗制度,源於狩獵出身的女真部落組織。初期是“丁壯戰時皆兵,平時皆民”的兵民合一,全民皆兵的軍事組織,後來演變成社會生活軍事組織,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女真最初狩獵打仗時按家族村寨組織隊伍,每十人選一人為首領,稱為“牛錄額真”(額真,即箭主之意)。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整頓編制,定三百人為一牛錄(嘉慶年間改為一百五十人),作為基本的戶口和軍事編制單位,設牛錄額真一人管理。

      五牛錄為一甲喇(可以理解為隊),設甲喇額真一人;五甲喇為一固山,設固山額真一人。固山是滿語,漢語譯為旗。額真為一旗之長官,管理全旗戶口、生產、教養、訓練等事。

      需要指出的是,固山額真雖為旗的軍政長官,有旗主的意思,但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旗主。入關前,八旗中的正黃、鑲黃兩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統領,其它六旗分別由汗王的子侄統領。

      順治十七年(1660),定八旗官職漢稱,以固山額真為都統。自順治時,除上三旗(正白、正黃、鑲黃)屬皇帝,餘五旗(下五旗)分屬諸王、貝勒、貝子等貴族。任固山額真者在身份上隸屬某旗主,在職務上與旗主無關,只是政府委派的軍政長官。雍正元年(1723年),又改固山額真滿名為固山昂邦,以清除“旗主”之意。

      最初置黃、白、紅、藍四色旗,稱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旗皆純色。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又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編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鑲,俗寫也作廂)。

      天命年間又始設蒙古旗,至皇太極天聰九年(1635年)編成蒙古八旗。皇太極於天聰五年(1631年)開始漢軍旗編制,至崇德七年(1642年)完成漢軍八旗的編制。

      所以清代八旗實際上共有二十四旗。

      八旗由皇帝、諸王、貝勒控制,與清政權相始終。

      順治八年(1651年)多爾袞死後,順治帝親政,收多爾袞所轄的正白旗歸皇帝統領,於是形成了上三旗與下五旗。因此,八旗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的格局。上三旗是皇帝的親兵,下五旗則由各自的旗主掌管。

      清朝初期,旗主的權力很大,國家的小事皇帝可以直接做主,但大事就須要和幾位旗主商定施行。後來隨著皇權的逐漸鞏固和集中,到了康熙帝后期,旗主基本就不再被提及。清代中後期,旗主的實權基本被削光。

      八旗結構是:旗主、都統、參領、佐領和旗下兵丁。都統從一品,副都統二人,正二品。參領,正三品,八旗滿洲和八旗漢軍每旗之下均有五個參領,八旗蒙古每旗之下有兩個參領。

      參領的下一級是佐領(正四品)。佐領在滿語中稱為牛錄章京,也就是牛錄領導人之意。

      佐領在戰時為領兵官,平時為行政官,掌管所屬牛錄的戶口、田宅、兵籍、訴訟諸事。

      另外,八旗中正黃旗最為尊貴,但因清太祖努爾哈赤就是鑲黃旗的旗主,所以鑲黃旗也被稱為頭旗。

      旗人之外,還有伺候旗人的僕人---包衣。包衣即家奴。

      上三旗的包衣因為為皇帝服務,與皇室關係密切,有不少上三旗包衣奴才出身的都做到成為封疆大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自家滷調料如何滷牛肉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