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洋精靈17

    排比是一種把結構相同、意思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能“增文勢”“廣文義”。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是孟子最著名的一篇論證嚴密,雄辯有力的說理散文。文章開篇就用排比的手法,列舉六位經過貧困挫折的磨鍊而終於擔當大任的人的事例,證明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圖強,磨難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在逆境中,不屈於任何困難和失敗,經受住考驗,就能鍛煉出當重任的力量和本領。文章排比的應用,使語氣錯落有致,造成一種勢不可擋的氣勢,有力地增強論辯的說服力。

  • 2 # 易學與生態

    孟子說:"舜從田野中受到起用,傳說從建築工中受到起用,膠鬲從魚鹽商販中受到起用,管仲從牢獄中受到起用,孫叔敖在偏僻的海邊受到起用,百里奚從市場中受到啟用。所以說,上天要把重任降到這個人身上,必先讓他的心志受到困苦的磨練,筋骨受到勞苦的鍛鍊,身體受到飢餓的考驗,使他身處貪困,資財空乏,做事受到挫折不能達到願望,因為用這麼多磨難來撼他的心靈,可以堅韌山山的性格,加強他所難以達到的能力。‘’

    ‘做人會經常出現過錯,然後能改正;心智受到困苦,思想受到堵塞,然後才能發奮有為;在臉上有所表現,在言談中有所表露,然後才能被人所瞭解。一個國家中,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臣子和敢於直諫的賢士,沒有敵國與外來的禍患,這個國家就易於滅亡。然而從這裡可以瞭解到生存來自於憂患,滅亡來自於安樂。‘’

    文章開頭,一連列舉了六位古代聖賢在困難憂患中崛起的事例,來證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一著名論斷。

    這個推理過程屬於邏輯學上的歸納推理,即由前面六個特殊的事例,歸納出後面帶普通意義的結論;又通過後面的結論,說明了前面六個人物所以成功的原因:在艱苦的環境下,一方面給人們以困苦、飢餓、貧困、疲乏、憂慮,每每就不如人意,但另一方面,也正是這些困難,堅定、振奮人們的意志,使人們在不斷克服困難,求得生存的過程中增加了聰明才幹。然而道理在此還沒有說完,上面只談到,在人與客觀環境這一對矛盾中,客觀環境對人的觸動,反過來,針對人的主觀世界對此又是怎樣做出反應,他接著指出:“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客觀環境的困難和自身判斷的失誤,造成人在改造客觀的過程中的錯誤,而他也就在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中積累了經驗教訓,從而達到“能改”的境界——這個“能”,從語義上講,不僅體現了人的願望、決心,也體現了人的能力。他因為自身所遭遇的困難而憂慮、痛苦、困惑,造成內心的壓抑,而他也就在不斷衝破這些心理壓抑的嘗試中,活躍了自己的思維,激發了自己的創造力。更重要的一點,人是有感情的,又是社會性的,他有痛苦,有憂慮,想發憤,想創造,必然表現在形色上,吐發在言辭中,期望得到理解與同情、啟發與幫助。人就在這一切與憂患的鬥爭中,一方面求得了物質的生存可能,另一方面更求得了精神的生存,表現了他的活力、意志、情感、創造能力,一句話,表現了他“生”的價值。這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全部含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可以接受多少價位的石頭花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