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慈史

    三國時期延續的是東漢末年,由於漢朝多次進行對匈奴的戰爭,所以皇帝帶頭國內盛行養馬,也有著訓練騎兵部隊的傳統。到了東漢末年雖然中央政權已經衰落,但是在幽州這樣的邊境地區,還有存在非常強大的成建制騎兵部隊,比如史書就有記載“幽州突騎,冀州強弩,為天下精兵”。

    這其中在公孫瓚的手下就訓練了一支精銳的騎兵,因為皆騎白馬,左右互翼,也叫做“白馬義從”。但是在和袁紹爭奪冀州的戰鬥中,公孫瓚以兩萬步兵,排列成方陣,左、右兩翼各自配備騎兵五千多人,卻被袁紹以800人的步兵所擊敗,白馬義從從此也煙消雲散,那麼在脆弱的步兵是如何擊敗強大的騎兵呢?

    一、麴義的先登死士

    袁紹以800人擊敗萬人的騎兵部隊,首功在於麴義的先登死士。步兵對抗騎兵是仰攻,騎兵高頭大馬在心理上就形成了威勢,所以自古騎兵對步兵大概在1:3。但是麴義的先登死士挑選的都是犯人,屬於不怕死的那種,以戰功抵罪過,如果能勝利就可以免去牢獄,自然是不懼騎兵強大的衝擊力,這就保證了在騎兵衝擊的過程中,部隊陣型不會潰敗,為下一步的戰術做好了準備。

    二、冀州強弩

    其實這八百的先登死士只是誘餌,袁紹真正的算盤是在這八百人使用強弩攻擊,以及其後佈置的千張強弩。剛才說過冀州強弩天下聞名,說明當時的袁紹手下有一支精銳的弩兵部隊,只要是這八百先登死士能夠臨危不亂,拖住騎兵部隊,那麼後面的這千人的弩箭就可以發揮巨大的效果。弩箭不同於弓箭,在近距離的打擊是致死性極高的,即便沒有射中人,射中馬匹後騎兵也就失去了戰鬥力。而且白馬義從不是重騎兵,應該是騎射的輕騎兵,依靠這支部隊公孫瓚多次打敗鮮卑、烏桓等遊牧民族。但是密集的弩箭攢射之下,輕甲的騎兵甚至還不如步兵的防護力高,一旦失去了機動性,那就只有等死。這和多年以後英國長弓手全殲法國騎士的阿金庫爾戰役極其相似。

    三、戰術錯誤

    其實公孫瓚此戰並非必輸,主要還是他的指揮錯誤。因為公孫瓚從幽州起兵,常年和遊牧民族戰鬥,騎兵戰術水平很高,尤其依仗白馬義從,而且騎兵對步兵幾乎擁有絕對的優勢。在這場對袁紹的戰鬥中,公孫瓚不僅有幾千的騎兵,其實還有兩萬步兵,這時候只需要派出步兵緩緩推進擠壓弓弩部隊的空間,在用騎兵兩側突襲就能勝利。但是不知道是公孫瓚過於自信,還是因為輕視袁紹兵少,竟然不是用步兵,而用騎兵衝擊對方。直接就被先登死士在近距離打了一個反衝擊,而麴義的反抗之強烈估計也是公孫瓚未料到的,畢竟八百死士不要命的抵抗也不是鬧著玩的。

    而在損失了大量騎兵之後,連將領緊都被麴義當場斬殺,靠剩下的步兵公孫瓚也難以抵抗袁紹了,畢竟他最精銳的部分全在騎兵,步兵的戰鬥力應該比較一般,這樣就難免全線潰敗了。

  • 2 # 空氣世界

    長槍盾甲氣功同歸於盡敢死心。敢問天下誰是我方反對者,這就是先登死士的特點,就這麼說吧,都置生死於度外了,誰又能把先登死士咋地!別說白馬義從就是皇帝將軍也不一定是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收費專欄文章你會付費閱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