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瘋狂番薯81927
-
2 # 閱讀患者
我認為這種情況也不是不存在,是機會甚是渺小啊。一個作家的文筆要達到何種程度,才能如此明顯入微,簡直說要做到很難了,我看那麼多大家,如果非要我選一個的話,我會選魯迅。別問我為什麼,如果你看過他的作品,你便會懂得。要不,我即使費幾大頁紙也無法解釋清楚。
還要一種可能:也許是你曾經看過這篇文章,然後你忘了你看過。或者,你正在看的文章。裡面的一段話你曾記得是那位作家所寫。綜合兩種可能,能猜出也不怪。
說到底我還達不到那種境界。可能我讀書少了。
-
3 # 元元的天下
一個作家寫作自有個人的特色,但要達到過目不忘,見字如面還是要很深的功夫。
比如魯迅文字如青銅,刀鑿斧刻飽含攻擊批判之火藥味,雜文多投搶作匕大抵如此,加上白話文偶摻雜文言的顆粒讀來不那麼流暢,看過他的文集,一般亦能分辨得出來。
但是魯迅文章並非全數如此,閒摘《野草》(十)《好故事》文中一段,不說幾個能猜出來是他的文字,想來大多會以為沈從文筆下,才會有如此散漫空靈文字吧!
河邊枯柳樹下的幾株瘦削的一丈紅,該是村女種的罷。大紅花和斑紅花,都在水裡面浮動,忽而碎散拉長了,如縷縷的胭脂水,然而沒有暈。茅屋,狗,塔,村女,雲,……也都浮動著。大紅花一朵朵全被拉長了這時是潑刺奔迸的紅錦帶。帶織入狗中,狗織入白雲中,白雲織入村女中……。至於古龍一定比金庸更有辯識度,莫言與賈平凹也各有千秋,三毛和王安憶顯然不同,再比如厲害的六神磊磊,只要讀過他一篇公號文,便留下了他文筆痕跡,無論什麼時候再看其文章,便能因文猜出他是執筆之人。
除了他專攻金庸凡行文不離其作品人物,更有因小說及時弊詼諧中自帶攻擊力,將行文寫得如操演一套"八緞錦",稔熟於心施之於出神入化之形令人驚歎叫好不己,正如花露水遠遠便聞香識人了。
這是新晉級奶爸的六神磊磊的復出文,思過崖"磨皮擦癢"際,迎來初為人父之驚喜,截行文幾段各自味品味好了。
"我還瞬間更懂了金庸筆下,那些爹媽初為人父母時的種種。明白了李萍的喜極流淚,在大漠雪地上,為什麼能憑空生出一股力量,把小郭靖貼肉抱在懷裡,對仇人的滿腔恨意都消失了大半。也懂了大惡人段延慶為什麼狂笑:我有兒子了!然後皇帝都不想當了。還懂了謝遜聽見小張無忌的啼哭,突然就不抽風了,而是一呆:“我去燒水……”扛著屠龍刀就去十年砍柴。和女兒的見面,可能是男人一生裡最惶恐的約會。"
每個人的寫作特點和思想都不同,當然同樣的人也有不同的思想,如果說是一個系列肯定能認出來。但如果不是一個系列同樣換了另一種思路可能就不會這麼快發現,只有當真正的瞭解了才會對他的作品留下直觀的印象。
一個作家在不同的時期,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他的寫作特點也會發生變化,所以要想真正讀懂一個作家的作品還是要結合他的一個歷程。從小喜歡寫作,從前沒有網路,沒有手機,只能用筆將內心最真實的一種狀態寫在筆記本上,現在再重新將之前的筆記拿出來閱讀,稚嫩、純真、美好都是滿滿的記憶,再和現在對比,差異還是蠻大,現實、閱歷都是豐富自己文筆的過程,作家也同樣是這樣……
沒有一成不變的生活,哪怕再細微的改變,也會烙下不一樣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