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齊魯勵志哥
-
2 # 流浪的雲999
電音市場應該會做大做強起來。。。!未來將三分天下!網路流行歌曲將成為第一。其二就是民歌民樂。其三就是電音(DJ,喊麥,舞曲等等)今天不要以為歐美的電音不得了。。。15年以內將是華人的天下。。。!因為音樂已經平民化。。。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東西!只是國家相關部門多一點倡導。。。就OK了!中國的復興就是文化,藝術,科技的迴歸。。。就是中國的復興之日。。。!
-
3 # 漢語土司
K歌火了那是全民運動,電音不過也不冷,那是高手過招,根本不是一個檔次。拿K歌和電音比,有點瞎胡鬧。伴隨人工智慧的出現,相信會有更好的電音作品誕生。
-
4 # 人魚小然
K歌是全民運動,只要有嗓音愛唱歌就可以進入的門檻 大連電音節因為票賣很少而把搭好的舞臺重拆甚至改期 取消 愛有了 怎麼讓它變好呢
-
5 # 豆漿音樂
個人感覺電子樂應該是很有前景的。畢竟電子樂呈現了那麼多種不一樣的音色。國內有一些廉價電子樂導致大家想到電子樂就想到了舞廳的動次打次。這其實還是一種落後,還是由於音樂產業不發達。技術落後。不過藝術這個東西,我覺得還是靈感和創造能力比較重要,技術還是應該放到第二位(當然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不該努力提高技術水平)。所以我覺得中國的電子樂市場前景很好。
-
6 # 藝娛影音臺
2015年國家統計局抽樣的資料顯示,中國15-29歲之間的人口數大概是3個億,西方電音比較發達的國家英國、荷蘭、西班牙,過去三年有參加電子音樂演出的比例為14%-33%之間,平均每一個電音愛好者在電音現場門票、流媒體付費以及電音相關的衍生消費在500元左右。按照3億受眾,14%的近三年線下參與率,人均消費500計算,中國電音在市場成熟時的規模為70億元。
2017年中國電子音樂市場規模很小,只有5-7個億,但可拓展的空間約為70億元。
談論電音市場,很多人把邏輯順序顛倒了。既然說市場,那也不用講那麼多不相關的東西。市場就是需求和供給,大家需要音樂,製作團隊就做音樂,相應的就有團隊和公司策劃這些活動。
-
7 # 實在教育
一、我個人一直比較喜歡電音,電音市場在中國一直有不少市場,當然大家都應該知道主要是以年輕人為主。年輕人這個群體畢竟比較龐大。
二、相信很多人最近對《即刻電音》有了解,這是由騰訊影片出品,企鵝影視和燦星製作聯合制作的電子音樂製作人競演秀。
“即刻”放在“電音”之前有兩重含義。一方面,是希望透過製作人和主理人用電子音樂來釋放“電音”的荷爾蒙,能夠即刻讓觀眾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這是一種快樂和釋放;另一方面,“即刻”也表達了現代中國電音製作人、中國年輕一代情緒和才華急需釋放、刻不容緩的狀態
自從《即刻電音》播出之後,大眾對這節目很有好感,各種app搜尋電音的資料大增,相信有了節目的引導,國內會迅速掀起一段電音的浪潮,個人覺得會是網際網路音樂繼K歌之後的下一個浪潮了。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你喜歡!
騰訊影片12月1日的《即刻電音》,網易丁磊現身上海夜店打碟,王思聰也參與進來,似乎一切的安排預示著電音市場將被啟用,資本是否也將進場?
回覆列表
小眾市場也可以做大,關鍵是前期你如何活下去,現在的年齡因為你的愛好而覺得可行,隨著年齡的增長,你也會認為是一個小眾市場,雖然可以讓個人有所謂傳統意義上的成功,但不一定會是你長久的愛好,還是要說你不一定能堅持活到能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