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兇猛青史
-
2 # 鈺文話歷史
安史之亂後,盛唐一去不復返的,大唐由盛而衰,中央政府日益衰微,藩鎮割據愈演愈烈,但是為什麼能保持長久,其實原因不難回答,可以參考東周的戰國時期,同樣的,戰國時期非常久。但是為什麼可以保持非常久呢。原因就是,中央政府雖衰微但是仍然有極大的合法性,具有極大的影響力,而藩鎮雖然強大,但是還沒有強大到足夠挑戰其他全部藩鎮的能力。
古人凡事講究合法性,所謂出師有名。若出師無名,便成了亂兵,有造反的嫌疑,古人痛恨造反,造反者必定是被唾棄。所以,身處中央政府的大唐天子仍是各藩鎮的天子,他們依舊是大唐天子的大臣,不可輕易造反,打破這臣窗戶紙,若造反,必定有其他各路藩鎮起兵鎮壓,與春秋戰國時期的“尊王攘夷”如出一轍,況且也沒有哪個藩鎮具有挑戰其他各路藩鎮的能力,如果有,那麼就是唐王朝的終結了。
唐王朝的終結者,就是朱溫,唐末時期,他成了最為強大的軍閥,他強大到足夠挑戰其他各路軍閥,所以,他可以強大到隨便找一個理由便打進長安,將唐朝故都長安一把火燒了,俘獲天子,最後,隨便找個理由,廢了天子,自己當皇帝。
朱溫廢了天子後,大唐正式滅亡,歷史走進了五代十國時期,類似於戰國時期的七國混戰,時間一久,並能誕生出一個最強國,終結這個亂世,統一全國,五代十國的最強國就是後周,後周的一開始的掌舵人是柴榮,後面變成趙匡胤(登基後國號為宋),這個最強國便開啟了統一戰爭,其他弱小的國家,一統天下。
唐朝中葉以後,邊患日益嚴重,與回鶻、吐蕃、突厥的衝突一直沒有停歇過。
唐朝為了應對邊患,需要在邊境設定一些具有臨近專斷大權的軍事集團,這些軍事集團的首腦被稱為節度使。
隨著邊患問題的不斷擴大,節度使的權力也越來越大,逐漸的,這些軍事集團,成為藩鎮之內,掌握了軍政錢糧的獨立王國。
節度使原本只是一個臨時機構,對於如何控制節度使的權力,中央朝廷明顯欠缺考慮。這些節度使,很多事從軍隊中提拔起來的武人,往往膽大包天,一旦窺視到中央虛弱,就很容易滋生反意。
天寶年間,坐擁天下一半兵馬的安祿山,突然造反!史稱“安史之亂”,唐玄宗倉皇逃離,藉助節度使的力量,才終於將這場叛亂平息。
但是,各個節度使,從這場叛亂中,看穿了中央政府的虛弱,也就越來越不把中央朝廷當回事。
李唐皇室,也逐漸衰微,朝堂之中,黨爭不斷,宦官專權,也就更加沒有能力,只能,看著藩鎮一步一步坐大,毫無辦法。
宋太祖,透過四處征戰,平定了五代亂世。
他鑑於唐朝時,武人禍國的教訓,採取了崇文抑武,壓制武人的態度。
對於手握重兵的將領,他透過“杯酒釋兵權”許以高官厚祿,將兵權集中到皇帝手中。
另外,透過拔高文人地位,讓天下的精英都去考科舉做文官,間接得打壓武人勢力。
最後,成立了樞密院,將兵權和指揮權分離,嚴密控制武人將國家軍隊培植成私人軍隊的可能性。
這一系列打壓武人的政策,終於使得宋朝,免去了武人禍國的危險,但是,這種制度,使得將領與士兵之間互相不瞭解,大大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這成為宋王朝亡國的巨大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