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度度狼gg

    若想準確理解六分割槽司令員的“官究竟有多大”,就要先理清八路軍和新四軍的編制級別。首先要知道,八路軍並非是“軍級”建制,因為“路軍”和“軍團”在理論上說,都是軍以上建制,這可以從1937年9月八路軍被重新授予“第18集團軍”的番號中得到證明,眾所周知,抗戰時期的集團軍是下轄兩個以上“軍”的。

    第18集團軍之所以只有三個師的建制(第115、120、129),是因為南京政府只答應給三個“國防師”的編制,屬於特殊歷史條件下特殊編制的部隊,但是它的級別仍然是集團軍而不是“軍”。一方面是政治地位超然,一方面紅軍當時總兵力也有74000餘人,只是將其中的精銳46000餘人編入了三個主力師而已,總兵力規模也遠遠超過一個軍。

    所以八路軍的編制級別被大家“視覺縮小了”,而新四軍在建軍之初的編制又被“紙面放大了”,它只編有四個支隊10300人,老實說兵力規模都不及一個正常的滿編師。所以第一個要弄清楚的重點就是,八路軍的編制級別從一開始就大於新四軍一級,那麼其下轄的三個師級單位級別,也就比新四軍1941年重建後成立的七個師整整高上一格。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八路軍的三個師長都是開國元帥軍銜,而新四軍的各師長(未授銜的不計)只授了開國大將的原因。粟裕、黃克誠、張雲逸等新四軍師長的軍銜,與八路軍最初的旅長陳賡、徐海東等持平。那麼既然《我的兄弟叫順溜》描述的是抗戰中後期的故事,於是我們再來了解一下“軍區”的級別。

    大家普遍掌握的知識,是解放戰爭後期我軍的“四級軍區”體制,即野戰軍司令部兼的一級軍區,比如三野兼的華東軍區、四野兼的中南軍區。然後下面是兵團司令部兼的二級軍區、軍級指揮部組建的三級軍區(省軍區)以及師級單位所兼的四級軍區(軍分割槽)。但要注意,此時我軍已經發展到500多萬兵力,其軍區設定是與抗戰時期有所不同的。

    在抗日戰爭時期的1941年以後(以皖南事變為時間分割線),八路軍和新四軍其實實行的是三級軍區體制,即八路軍各師部所兼的“大軍區”,比如第129師的晉冀魯豫軍區、第120師的晉綏軍區以及第115師發展起來的晉察冀軍區和山東軍區,以下各旅則發展為二級軍區,而新四軍軍部與八路軍的四大軍區級別相同。

    新四軍在軍部之下 ,所轄各師分別發展為二級軍區,比如粟裕的1師兼蘇浙軍區、黃克誠的3師兼蘇北軍區等等,然後各師所轄各旅則發展為“軍分割槽”,所以你別看陳大雷部隊不多,級別可是不低。比如第三師第8旅兼鹽埠軍分割槽、第10旅兼淮海軍分割槽等等,軍分割槽司令員(兼旅長)可以達到開國中將的軍銜(別抬槓,是指大部分)。

    但是陳大雷的情況比較特殊,他的六分割槽很顯然是在抗日大反攻階段的新建分割槽,等於就是給他點基幹部隊,白手起家開闢新的根據地。所以雖然也給了“軍分割槽”的名號,但是其部隊規模和級別,肯定要略低於老的軍分割槽,雖然這是電視劇的演繹,不過在歷史上肯定存在這種情況,這是毫無疑問的,這就是我軍快速發展的原因。

    前述已經說明,陳大雷頂頭上司那位“大司令”基本就是新四軍師級首長,而前面五個分割槽司令員可以理解為旅長,那麼脈絡就很清晰了:陳大雷之前必然曾是個戰功卓著的新四軍主力團長(老紅軍嘛),剛剛被提拔起來去組建六分割槽。這個六分割槽要是站住腳能夠發展壯大起來,那陳大雷也是個旅級司令員,如果失敗了那就只能回原部隊還去當個團長。

    軍區大司令其實只給了陳大雷一個連的主力部隊,所以六軍區建立之初架子雖然鋪得很大(虛張聲勢所用),其實只有一個團番號、下轄,一個營番號(三營)和實際上的一個步兵連。但是六分割槽既然敢下轄團級部隊番號,那麼它的理論級別就不言而喻了,不能因為陳大雷“創業”之初兵力少,咱們就否定他的職務級別,新三板公司哪。

    所以陳大雷的準確級別是“新四軍某師後建旅的旅長”,與李雲龍那個八路軍第二批主力團長的級別是可以劃等號的,其實八路軍不少後建團也兼著軍分割槽的名義,《亮劍》在這一點上有所忽略。到陳大雷硬剛鬆井聯隊時,他至少已經擴大到一個團的武裝(否則早被鬼子一個衝鋒吃掉了),而到了鬼子投降的時節,他也肯定不止一個團的兵力了。

    至於建國以後軍銜嘛,跟李雲龍差不多,少將是八九不離十的,新四軍的旅級部隊,後來基本都壯大為解放戰爭時期華野的縱隊級規模。

  • 2 # 方城闕

    雖然說“七七事變”後,國共兩黨合作了,但蔣介石對共產黨的部隊還是“另眼相待”,劃定的作戰區域大多在華北黃河以北地區,企圖讓八路軍和日寇拼個魚死網破。

    而由江南諸省游擊隊改編的新四軍,因為被蔣限制不得在江南發展,並且屢屢逼迫新四軍渡江北上,轉移到淮河以北發展,因而在改編後的2年,新四軍發展緩慢。最終,蔣某人還整出個令“親者痛,仇者快”的“皖南事變”。

    面對蔣介石的險惡用心,黨中央在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抗戰方針,對國民黨投降派和頑固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1940年8月,黃克誠率領115師344旅主力組成的八路軍第五縱隊,南下支援華中地區的新四軍。在皖南事變後,新四軍重建,下轄7個師,黃克誠帶來的老八路,被改編為新四軍3師,人數達2萬之眾,是當時新四軍7個師中,人數最多,戰鬥力最強的一個師。

    新四軍3師,當時下轄鹽阜軍區、淮海軍區。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最困難期,為了更好的領導整個蘇北抗日根據地的抗日鬥爭,同年底,新四軍專門成了蘇北軍區,由黃克誠兼任蘇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實行整個蘇北抗日根據地的一元化領導。

    同時將鹽阜軍區和淮海軍區改稱為軍分割槽,由洪學智和劉震分別擔任司令員。為了徹底的粉碎日偽軍的圍剿和封鎖,軍區及軍分割槽機關實行精兵簡政,並將主力部隊地方化,地方部隊區隊化。

    轉年,因為日偽的“殘酷清鄉”,根據地面積不斷被敵人分割與縮小。為了加強被分割後的抗日根據地的鬥爭力量,淮海軍分割槽又在被分割的根據地下設4個軍分割槽,因此此時的軍分割槽級別與建置相差很大,有的是由旅長兼任,有的是副旅長兼任,有的是團長兼任,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而從《我的兄弟叫順溜》劇情來看,陳大雷的六分割槽,就是這個時期組成的。雖然陳大雷是司令員,其實六分割槽就是個小團的編制,因此陳大雷司令員,也就是3師某旅下屬的一個團,實行主力部隊地方化後的產物,說是司令員,實際就是個團長。

  • 3 # 白話歷史君

    陳大雷少說也是個團長!

    按照陳大雷自己的話講,他們六分割槽正經有三個營的編制。不過,這三個營裡面,一營和二營只是名義上存在,真正能打的也就一個三營。所以三營長就是陳大雷手下的最高級別指揮官。

    更有趣的是,就算是這個僅存的三營,也只是虛有其表。編制上雖然有三個連,但一連只是一個待見的空殼子,二連剛剛拉出來一個架子,真正能作戰的,也就三連。所以,即使是算上正在建設中的二連,陳大雷的六分割槽頂多一個加強連的兵力。

    如果僅就指揮的兵力而言,他陳大雷當營長都還不夠格。但是,如果結合當時陳大雷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發現,他手中的兵力雖然不多,但級別並不低。

    舉個例子,和陳大雷同級別的一分割槽司令員劉強,曾經在支援陳大雷的時候,就帶了一個團的兵力,這說明劉強的級別至少是團長。而同理,陳大雷的級別也應該至少是團長。這也符合,陳大雷自己規劃的三個營的編制。

    之所以家底這麼薄,主要還是因為陳大雷的這個六分割槽剛剛建立,還沒有編出一支與編制相匹配的部隊來。

    事實上,如果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來講,陳大雷的級別應該比團長還要高一點。

    劇中曾提到,六分割槽乃是新四軍江淮軍區下屬的一個軍分割槽,是一個典型的二級軍區。而在當時新四軍的編制裡面,二級軍區應該就是一個旅級編制。

    在軍區下面,會設有若干軍分割槽,其內部結構和軍區差不多,由師下轄的旅擔當主力作戰部隊,旅長和政委擔任“司令員”和“政委”。

    所以,不能僅靠人數論高低,《亮劍》中錢伯鈞一個加強營兩千多人,相當於當時李雲龍兩個獨立團,但是看到李雲龍,他錢伯鈞依然得叫長官。

  • 4 # 靚仔愛剪輯

    看過電視劇的都知道,陳大雷這個六分割槽是個“新區”,剛開服,處於“內測”階段。

    當時六分割槽有三個營的編制,不過只有三營是戰鬥部隊,一營二營只是空殼子,還停留在口頭規劃上。而三營也好不到哪裡去,底下三個連,能打的也就三連,二連剛拉出來個架子,一連則是待建。

    這樣看來,六分割槽滿打滿算也就一個半連的兵力,典型的空手套白狼。

    沒辦法,當時陳大雷的任務就是在蘇北開闢新區,六分割槽則完全是從零開始,他準備先建立一個團的編制,但還沒有招夠人馬,所以先建立了“三營”;即便這個營,一口湖北腔的三營長也沒有完全拉起來呢,只建起一個連。

    也就是說,在小黃莊戰鬥中,陳大雷的六分割槽僅僅還只有一個連的兵力,所以才被一箇中隊的日軍差點消滅。

    從這一層意思看,陳大雷應該是“大司令”手下六個分割槽司令員中資歷最淺的,建立新根據地時也沒給派多少基幹部隊,最多撥了一個主力連甚至排,完全就是“空手套白狼”。

    但是這卻符合歷史事實,抗日戰爭時期的不少根據地,都是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後分散以後,以連排兵力建立起來的,最後都發展成為一個團甚至數個團。

    當然了,陳大雷這個軍分割槽司令級別還是挺高的,至少是團長以上。

    劇中提到,陳大雷的六分割槽隸屬新四軍江淮軍區,新四軍是國民革命軍軍一級別的建制,底下的軍區應該是師級別建制。從這個角度來說,陳大雷的部隊應該是一個團級編制。但新四軍作為兩大主力之一,其編制可不能完全參照中央軍。

    要知道當初聯合作戰的時候,陳大雷被包圍,一分割槽司令員劉強可是直接帶了一個主力團來增援。這說明,這個軍分割槽的級別應該要比團要高一點。

    劇中談到國民黨55師是與六分割槽對等的編制,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六分割槽的編制至少也是師旅一級。

    不過,陳大雷的級別肯定到不了師長,因為新四軍師長就那麼些。

    當年新四軍在皖南事變之後,先後統編成了7個師。第1師師長粟裕;第2師師長張雲逸;第3師師長兼政治委員黃克誠;第4師師長兼政治委員彭雪楓;第5師師長兼政治委員李先念;第6師師長兼政治委員譚震林;第7師師長張鼎丞。

    那可都是名將,也沒帶過一個半連這樣的規模。

    而且要知道六分割槽只是一個軍分割槽,其上面還有軍區,有著“大司令”、“大政委”;新四軍當年在活動區域成立若干軍區,這些軍區一般設在7個主力師活動區域,且師部一般兼所在軍區機關,如蘇北軍區機關由第三師師部兼,淮北軍區機關由第四師師部兼,鄂豫皖湘贛軍區機關由第五師師部兼任。

    所以而這個軍區應該才是師一級編制,其“大司令”、“大政委”就差不多是師長、政委這樣的師一級長官。

    以此類推,軍區下設軍分割槽,師下轄旅,且常由旅長(副旅長)兼軍分割槽司令員(副司令員),故軍分割槽與旅同一級別,軍分割槽司令員與旅長平級。

    劇中陳大雷在蘇北混,而在歷史上,那應該歸屬為新四軍第三師為主體的“蘇北軍區”,其就是一個大軍區,其軍區司令員是第三師師長黃克誠。蘇北軍區和新四軍第三師下轄第7、第8、第9、第10旅和淮海、鹽阜兩個軍分割槽。之所以既有旅,又有軍分割槽,主要是因為新四軍部隊戰鬥力不同,旅一般是作為主力和機動部隊直接由師部統一指揮,軍分割槽則主要是指揮其他戰鬥力相對較弱的地方部隊

    所以,這個陳大雷應該是旅級幹部。

    這個說法我們可以從八路軍的編制裡面得到印證,386旅為主體組建的“太嶽軍區”,其上面就還有個“晉冀魯豫軍區”。

    別看他陳大雷當年就一個連,論級別可不比有八個營的李雲龍低。不能以人員來判斷級別,當時軍分割槽就是旅級,就說他就是一個人,他也是旅級幹部。

    當然了,誰都是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別看當時人少,架子搭起來了,後面人可就多了。當年八路軍新四軍就是這樣“長大”的。

    值得一提的是,軍分割槽到現在依然存在,其乃是屬於軍區(戰區)底下的二級軍區,是妥妥的師級編制。其司令長官軍銜乃是大校級別,部分軍區甚至會是少將

  • 5 # 狄飛驚

    六分割槽司令員,聽起來名頭大,實際上沒多少人馬,基本是個空架子。

    陳大雷手底下有三個營,聽起來似乎是團級幹部,但其中一營、二營待建,實際只有一個三營;三營下面有三個連,一連、二連待建,實際只有一個三連。

    這麼算的話,陳大雷手底下只有一個連,就兵力而言,他只是個連長。

    《我的兄弟叫順溜》講的是抗戰時期新四軍的故事,說新四軍在江北地區建立了第六分割槽,軍區任命陳大雷為六分割槽司令。真實的歷史上,新四軍的分割槽司令是什麼級別?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軍部重建,陳毅為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新四軍下轄7個師,師下轄若干旅和獨立團,各師師長都是大名鼎鼎的將領,包括粟裕、張雲逸、黃克誠、彭雪楓、李先念、譚震林等,幾乎都是後來的開國大將。

    上述是新四軍主力作戰部隊。另外,新四軍還成立若干軍區,軍區機關由上述7個師師部兼,這說明軍區司令與師長平級,也就是《我的兄弟叫順溜》中說的“軍區大司令和大政委。”

    這麼算的話,陳大雷是第六分割槽司令員,級別比軍區低一級,應該是旅長級。事實上,有些人就認為陳慶先中將就是陳大雷的原型,這更說明陳大雷是旅級幹部。

  • 6 # 歷史軍魂

    新四軍和八路軍一樣,除了使用國民政府提供的正規番號之外,還實行軍區制。那麼,什麼是軍區呢?是根據戰略需要劃分的軍事區域,設領導機關以統一領導該區軍隊的作戰、訓練、政治、後勤等工作,相當於國民黨軍的戰區。

    新四軍的軍分割槽司令員都是由旅長兼任的,通常下轄2-3個團。陳大雷身為軍分割槽司令員,兵力最多時也就一個團,說明陳大雷在任6分割槽司令員之前的職務是團長。讓團長兼任軍分割槽司令員,陳大雷已經屬於高配了。或許抗戰勝利後,陳大雷的部隊迅速發展到2-3個團,陳大雷在解放戰爭中擔任旅長職務,如果不犯錯誤的話,55年授銜時最低少將,最高能授中將。

  • 7 # 歷史笑春風

    接下來,終於組建成功了,國民黨對這支眼皮底下的軍隊又百般壓制,加上自身的原因,新四軍發展緩慢。最後,新四軍形成了小番號,大編制的特點。那就是以師為戰略單位,師下有旅,旅下有團。

    從新四軍序列來看,在所有的軍分割槽裡,只有極少數軍分割槽是一個團的編制,大部分都是兩三個團級單位的編制。所以,軍分割槽的首長應該是旅級待遇,這是無可置疑的。

    至於說陳大雷,有歷史事實,也有藝術虛構。在當年,確實有將主力部隊分散派到地方發展武裝的政策。曾經有很多人想不通,後來部隊壯大了好幾倍,這才轉過彎來。

    第一個原因是寫劇本的為了增加戲劇性這樣寫的,不過這種小細節不影響劇情。

    可陳大雷是個團長,給他一個主力連是合適的。因此,他以這個主力連作為基礎,發展軍分割槽的野戰部隊。但是,他在部隊整編前,對上級說自己只有一個連,無非就是哭窮,要援助。

    因此,陳大雷的軍分割槽級別是旅級。他在這個地區以那個主力連為骨幹,很快就發展到幾千武裝。但是,那個連是他的種子。這才會當和鬆井聯隊硬剛後,他對那些老班長,老兵的死那麼心疼的原因。

  • 8 # 北方老頭常大昊

    陳大雷手下有一個團,也就是說陳大雷相當於是個縣團級,可這個團只有一個營,而這個營只有一個連,這樣看來陳大雷相當區隊級,連縣大隊都不夠,所以當年司令滿天飛,胡傳奎只有七八個人也敢稱司令。

  • 9 # 甜橙加油站

    晴天一聲霹靂響,老孃生下陳營長!!

    拍馬屁拍的如此幽默風趣的,也只有三營長了。

    三營長的犧牲,是劇中的一大遺憾。

    跑偏了.........

    話說陳營長:六分割槽司令員陳大雷。

    陳大雷究竟官居何職呢?

    陳大雷屬於典型的空手套白狼,他這個六分割槽司令員,聽上去來頭不小,但事實上,根本沒多少家底。按照陳大雷自己的話講,他們六分割槽正經有三個營的編制。不過,這三個營裡面,一營和二營只是名義上存在,真正能打的也就一個三營,所以三營長就是陳大雷手下的最高級別指揮官。就算是這個僅存的三營,也只是虛有其表。編制上雖然有三個連,但一連只是一個待見的空殼子,二連剛剛拉出來一個架子,真正能作戰的,也就三連。所以,即使是算上正在建設中的二連,陳大雷的六分割槽頂多一個加強連的兵力。

    這也說明了,六分割槽在小黃莊戰鬥中,僅僅是面對日軍一箇中隊,都打的如此艱難。但是,如果結合當時陳大雷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發現,他手中的兵力雖然不多,但級別並不低,和陳大雷同級別的一分割槽司令員劉強,曾經在支援陳大雷的時候,就帶了一個團的兵力,這說明劉強的級別至少是團長。而同理,陳大雷的級別也應該至少是團長。這也符合,陳大雷自己規劃的三個營的編制。

    家底薄,主要是因為六分割槽剛剛建立,還沒有編出一支與編制相匹配的部隊。這也完全符合當時的歷史背景,當年無論是新四軍還是八路軍,都經歷了一個不斷髮展壯大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中,往往就是像陳大雷這樣,帶著少數骨幹成員,以連排為基礎,開闢根據地,最終發展出一支符合根據地級別的部隊來,甚至於還有超出。

    劇中曾提到,六分割槽乃是新四軍江淮軍區下屬的一個軍分割槽,是一個典型的二級軍區。而在當時新四軍的編制裡面,二級軍區應該就是一個旅級編制,陳大雷準確的說級別是“新四軍某師後建旅的旅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講講你知道的貓跑丟又回來的事?
  • @ Copyright 2019 劇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