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半分詩文
-
2 # 夷穀子0
人類三大始祖炎帝、黃帝、蚩尤。最後炎帝、黃帝聯合打敗了蚩尤,故稱炎黃子孫。其實,蚩尤後裔大都跑至貴州一帶或改名換姓,他們不承認是炎黃子孫。故總稱為中華民族或華夏民族比較好。
-
3 # 光本佳美
我們中華民族都知道自己是“炎黃子孫”,但是對於:我們為什麼是“炎黃子孫”?估計能回答清楚的並不多。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從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的“黃帝”說起。
“黃帝”簡介:黃帝生於公元前2717年三月初三,古籍記載黃帝為龍圖騰部族族長少典與附寶所生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姓姬(依姬水而居),號軒轅氏(居軒轅之丘),建都於有熊,又稱有熊氏。據傳說黃帝生而能言,少年思維敏捷,青年敦厚能幹,成年聰明堅毅。以征服東夷、九黎族進而統一華夏各部族的偉績載入史冊。於公元前2599年辭世而去(傳說黃帝得道乘龍而去,龍鬚落下化為今天的龍鬚草)。
“炎黃子孫”的來源:據古代文獻記載“黃帝”所屬部落起源於今陝西渭水流域(陝西省武功縣一帶,依姬水而居),後居於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一帶),崛起於遠古部落時代。遠古時代黃帝帶領他的部落,殺蚩尤、敗炎帝(定居於陝西岐山一帶,依姜水而居),征戰四野,一統各部落,平定天下。之後在他的帶領下,華夏民族迎來了一個智慧爆發式的發展歷程。透過播百穀、識草木、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度量衡、造文字、鑄制鼎等華夏文明得到了飛速發展,並初步創立了國家管理體制,為未來華夏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文明基礎,承擔了中華文明承前啟後的歷史重任。而黃帝之前,華夏各部族名義上以炎帝部落為尊,後炎帝日衰,又有蚩尤作亂等,黃帝平亂為各部落所尊,並敗炎帝於“阪泉之野”,逐步替代炎帝之位,建立華夏古國。 因此,黃帝與炎帝都被看作是華夏民族的始祖,故華夏民族的子孫被統稱為“炎黃子孫”。
-
4 # 西子謙文學
炎黃子孫的由來是炎帝和黃帝在阪泉之戰後,他們分別帶領的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唐朝以後又稱為唐人。華夏族把黃帝、炎帝看做自己的祖先,故中華民族稱炎黃子孫。
回覆列表
“炎黃”分別指中國原始社會中兩位不同部落的首領。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領。他們自西方遊牧進入中原,與以蚩尤為首領的九黎族發生長期的部落間衝突。最後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省)。得到黃帝族援助,攻殺蚩尤。黃帝姓姬、號軒轅氏。後來炎黃兩族在阪泉(據說,阪泉在河北懷來縣)發生了三次大沖突。黃帝族打敗了炎帝族,由西北進入了中原地區。
黃帝族與炎帝族,又與居住在東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漸融合,形成了春秋時期的華族,漢以後稱為漢族。在當時中原地區的民族和部落中,黃帝族的力量較強,文化也較高,因而黃帝族就成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黃二帝就成為漢族的始祖。也被人們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因而,人們往往稱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或黃帝子孫。炎黃的子孫就成了中華民族的代名詞。
炎帝是一位偉大人物,他開發了華夏的原始農業,是農耕文化的創始人;他創造木製耒耜,教民耕種,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他遍嘗百草,為人醫病,是華夏中草藥的第一位發現者和利用者;他還利用火為人類造福,製造樂器,倡導物質交換。炎帝在歷史傳說中是與農、工、商、醫、文等各領域的發明創造分不開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歷朝歷代的炎黃子孫的無比敬仰和祭祀,也是中國古老民族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