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圈最大的八卦,大概就是很多品牌營造出的所謂『歷史感』、『傳承』之類的,其實都是在提升自己的逼格。
至於這個逼格真不真,水分有沒有,除了看官方自己正史鑲金簡介,其實也有很多埋藏在背後的真實故事,值得拿出來一說。
OK,今天就從江詩丹頓和百達翡麗說起吧。
百達翡麗的名字來自於它的創始人安東尼·百達(Antoine Norbert de Patek,1839年加入)和阿德里安·翡麗(Adrien Philippe,1845年加入)。百達翡麗關於自身品牌價值的宣傳,也都是關於這兩位創始人和日內瓦製表業的傳承。
但實際上,真實的故事是怎樣的呢?
其實,早在近100年前,百達翡麗就已經易主了。
悄然變更,但還沿用了原來名號,所以,如今的掌舵者既非百達也非翡麗家族,而是斯登家族。那麼,此刻你看向你手上的斯登*翡麗,心情是如何?
OK,再講深一點,這一切都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的那場經濟危機開始的。
接下來一段大家可以在各大歷史書上看到:“銀行倒閉、生產下降、工廠破產、工人失業。大危機從美國迅速蔓延到整個歐洲和除蘇聯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遭遇的規模最大、歷時最長、影響最深刻的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意味著什麼呢?
當然是消費者手頭沒錢,奢侈品也就不再好賣。所以,我們的只生產高檔鐘錶的百達翡麗在這場世界經濟大危機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價格高昂的手錶一下子沒有了銷路。當時的條件極為艱苦,每個星期,百達翡麗公司都要決定熔化哪一枚金錶殼來支付鐘錶工匠的工資。
這也讓我們的斯登兄弟終於有了從幕後站出來露臉臺前的機會。當時百達翡麗陷入舉步維艱的地步,但它的錶盤供應商Stern斯登同它關係一直不錯(達翡麗公司曾經為Stern斯登兄弟錶盤廠提供過大量訂單,也算報恩),加上如果當時百達翡麗垮掉也會對Stern斯登兄弟錶盤計劃生產造成影響,於是, 1932年,Stern斯登兄弟購買了百達翡麗的股份,注資救場,並在33年完全收購。自此,百達翡麗公司的控制權交到了Stern斯登家族的手裡面並延續至今。
所以,其實你現在看到的百達翡麗,說是亨利·斯登(Henry Stern)和他的兄弟藉著百達翡麗這塊大旗,重新做起來的一個牌子也不為過。
1933年,另一家頂級手錶品牌也運營不下去了,它就是江詩丹頓。
同樣是受到經濟危機的波及,查爾斯·江詩丹頓(Charles Constantin)比百達翡麗多挺了幾年,從1929年開始,由於品牌的訂單驟減,查爾斯不得不讓工人們開始維護廠房和裝置,到了1933年,他們實在是撐不下去了,只得停工。
1938年,經過一段時間的討價還價,查爾斯將這個由他的家族創立的品牌大部分股權賣給了另一家手錶品牌——積家。
而積家開出的條件更是苛刻的,江詩丹頓在易主後,所有的機芯和零件都只能使用積家的。
普通人選表可能外觀佔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其實機械錶的靈魂核心,在於機芯。就像江詩丹頓最開始由家族遊走於歐洲之間把手錶賣給王公貴族,都是憑藉其以機芯為主的製表技術。
所以其實,江詩丹頓在80年前,儼然也失去了自己的歷史。而後來在八十年代,屬於積家的股權又被輾轉賣給德國公司和阿拉伯主權基金,1996年,江詩丹頓被歷峰相中,買了回來。巧合的是,歷峰也在2000年收購了積家——這對冤家品牌最終還是走到了一起。
所以你現在看到的江詩丹頓,主要是這二三十年來的運營。
在我們中國文化裡,我們講“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會覺得收購了這些品牌的企業家的人生故事也很勵志,但實際上,對於這些品牌的發源地歐洲大陸來說,家族的傳承乃是其品牌效應的根本——就像皮克斯去年的動畫《Coco》,一家都是做皮鞋的。
所以表圈最大的八卦,大概就是關於它們對其歷史、傳承、文化的過度宣傳,如果你足夠了解這些品牌,會發現這些實際上和如今改頭換面的中國老字號沒什麼區別,哪有什麼文化,不過是生意罷了
買表裡面說頭太多了,我是長春的就說長春吧,在重慶路中弗買歐米家 最低是7.8折還是找人,不找人一般8.2折然後我爸爸找人拿貨價6折拿到的 差了好多
表圈最大的八卦,大概就是很多品牌營造出的所謂『歷史感』、『傳承』之類的,其實都是在提升自己的逼格。
至於這個逼格真不真,水分有沒有,除了看官方自己正史鑲金簡介,其實也有很多埋藏在背後的真實故事,值得拿出來一說。
OK,今天就從江詩丹頓和百達翡麗說起吧。
百達翡麗的名字來自於它的創始人安東尼·百達(Antoine Norbert de Patek,1839年加入)和阿德里安·翡麗(Adrien Philippe,1845年加入)。百達翡麗關於自身品牌價值的宣傳,也都是關於這兩位創始人和日內瓦製表業的傳承。
但實際上,真實的故事是怎樣的呢?
其實,早在近100年前,百達翡麗就已經易主了。
悄然變更,但還沿用了原來名號,所以,如今的掌舵者既非百達也非翡麗家族,而是斯登家族。那麼,此刻你看向你手上的斯登*翡麗,心情是如何?
OK,再講深一點,這一切都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的那場經濟危機開始的。
接下來一段大家可以在各大歷史書上看到:“銀行倒閉、生產下降、工廠破產、工人失業。大危機從美國迅速蔓延到整個歐洲和除蘇聯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遭遇的規模最大、歷時最長、影響最深刻的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意味著什麼呢?
當然是消費者手頭沒錢,奢侈品也就不再好賣。所以,我們的只生產高檔鐘錶的百達翡麗在這場世界經濟大危機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價格高昂的手錶一下子沒有了銷路。當時的條件極為艱苦,每個星期,百達翡麗公司都要決定熔化哪一枚金錶殼來支付鐘錶工匠的工資。
這也讓我們的斯登兄弟終於有了從幕後站出來露臉臺前的機會。當時百達翡麗陷入舉步維艱的地步,但它的錶盤供應商Stern斯登同它關係一直不錯(達翡麗公司曾經為Stern斯登兄弟錶盤廠提供過大量訂單,也算報恩),加上如果當時百達翡麗垮掉也會對Stern斯登兄弟錶盤計劃生產造成影響,於是, 1932年,Stern斯登兄弟購買了百達翡麗的股份,注資救場,並在33年完全收購。自此,百達翡麗公司的控制權交到了Stern斯登家族的手裡面並延續至今。
所以,其實你現在看到的百達翡麗,說是亨利·斯登(Henry Stern)和他的兄弟藉著百達翡麗這塊大旗,重新做起來的一個牌子也不為過。
1933年,另一家頂級手錶品牌也運營不下去了,它就是江詩丹頓。
同樣是受到經濟危機的波及,查爾斯·江詩丹頓(Charles Constantin)比百達翡麗多挺了幾年,從1929年開始,由於品牌的訂單驟減,查爾斯不得不讓工人們開始維護廠房和裝置,到了1933年,他們實在是撐不下去了,只得停工。
1938年,經過一段時間的討價還價,查爾斯將這個由他的家族創立的品牌大部分股權賣給了另一家手錶品牌——積家。
而積家開出的條件更是苛刻的,江詩丹頓在易主後,所有的機芯和零件都只能使用積家的。
普通人選表可能外觀佔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其實機械錶的靈魂核心,在於機芯。就像江詩丹頓最開始由家族遊走於歐洲之間把手錶賣給王公貴族,都是憑藉其以機芯為主的製表技術。
所以其實,江詩丹頓在80年前,儼然也失去了自己的歷史。而後來在八十年代,屬於積家的股權又被輾轉賣給德國公司和阿拉伯主權基金,1996年,江詩丹頓被歷峰相中,買了回來。巧合的是,歷峰也在2000年收購了積家——這對冤家品牌最終還是走到了一起。
所以你現在看到的江詩丹頓,主要是這二三十年來的運營。
在我們中國文化裡,我們講“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會覺得收購了這些品牌的企業家的人生故事也很勵志,但實際上,對於這些品牌的發源地歐洲大陸來說,家族的傳承乃是其品牌效應的根本——就像皮克斯去年的動畫《Coco》,一家都是做皮鞋的。
所以表圈最大的八卦,大概就是關於它們對其歷史、傳承、文化的過度宣傳,如果你足夠了解這些品牌,會發現這些實際上和如今改頭換面的中國老字號沒什麼區別,哪有什麼文化,不過是生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