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光物理課堂

    六歲的孩子,他的智力,情感,獨立能力還是相對較弱。離開家庭,離開父母,內心來說肯定是不會接受的,這樣的孩子如果引導正確可能會有很快的成長,也可能就會在孩子內心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 2 # 俗人一個王老師

    說實話,看到這個問題心裡感覺很酸楚。單從問題出發,如果但凡條件允許,父母應該不會將一個六歲的孩童送去外地寄讀,還每週回家一次。我的孩子正好也是六歲,這正是一個天真爛漫,喜怒無常,整天充滿奇思異想,需要父母細心呵護的年齡段啊!

    年輕時總會想:人為什麼活著?為了錢。為了名。為了面子。為了……好多啊!隨著年齡增長,取妻生子,成家立業,閱歷增多,特別是前兩年到鬼門關走了一回後發現,人活著沒有那麼多為了什麼。現在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人活著就為了生命的延續,為了孩子,為了這個家。延續生命是自然界永恆不變的法則。你如果到過戈壁荒漠,看到綠洲中生機盎然的景像;你如果到過西北高原的萬千溝壑,看到幹早少雨下的星星點點綠色;你如果登上過高山,看過懸崖峭壁巖縫中挺拔的松柏;你如果注意過路邊車轍裡被碾壓過仍奮力開花的小草。你就不得不會感嘆生命的頑強與奇蹟。而這都是為了活著與生命的延續。

    這兩年總和同事,朋友們能聊起一個共同話題。我們現在的脾氣秉性、待人接物的方式,心理素質等方面多少是受小時候父母,家庭環境的影響。之後有學心理學的朋友肯定的告訴我,這個影響非常之大。心理學上完全可以解釋,將我們現在所有的問題均可迴歸到小時候的成長之中,找到那個原點。我們不妨試想,小時候哪些事情能讓你現在唸念不忘,甚至夢裡經常可見。而這些事情是不是仍在影響著我們現在的生活。我們不妨再試想一下,小時候父母吵架動手的情景是不又再影響著我們現在的夫妻關係和家庭生活。我雖然不懂心理學,不能用專業的詞彙去表述,但是我們都有成長的經歷與自己或他人生活的經驗可去借鑑。可見,健康的成長是多麼需要我們父母的愛,多麼需要我們溫暖的家!

    人的一生應該要完整。從無憂無慮快樂的童年到煩惱漸多的懵懂少年,從天大地大我最大,看誰都不忿,老子天下第一,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到戀愛結婚生子,深知家庭責任,拼命賺錢養家,再到兩鬢斑白,相扶攜老,含飴弄孫,大把吃藥。這就是我們的一生啊,痛苦時永遠自己承擔,快樂時總想與家人相伴。那麼,即然生了,養了,那就讓他(她)儘量有個完整的人生。我記得李玫瑾老師說過:“不要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很多時候是他(她)不想說而已。”如果選擇了寄讀,那就多觀察孩子,多與孩子溝通,看看他(她)的喜怒哀樂,看看他(她)的一言一行。條件在於創造,如果允許,一生相伴!

    孩子在成長中,父母適度的陪伴是最大的幸福!

  • 3 # 月輪山老人

    謝謝!6歲孩子去外地寄讀,家長必須嚴格評估,切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我的看法是:1,原居住地村、社群有學校,不要到外地為好。就學書本知識而言,好學校也有後進生,較差學校也可出優秀生,2,孩子在這個年齡段,重要的是培養學習、文明、禮貌、生活等良好習慣。3,寄宿親戚家不可能嚴管,對於培養良好習慣不利。3,安全第一。4,父母會提心吊膽的。供參考請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賣面加什麼小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