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可愛的趴趴虎
-
2 # 陸棄
我覺得劉備控制部下,更多是以情、義感人,而讓部下死心踏地,而曹操是以制度取人,公開發布招賢令,二人各有千秋。
劉備對於關、張、趙雲這一干眾將,主要是一個“義”字,演義中說他與關羽、張飛桃園結義,雖然正史上並未記載,但正史中也記載其與二人恩若兄弟,情同父子。這讓關羽、張飛一生對他死心塌地。劉備對於諸葛亮,主要是以情感人,所以諸葛亮報的是他的知遇之恩。實際上,魏延對於劉備,報的也是知遇之恩,因為是劉備破格提拔他的。不管是表面上做功夫,還是實際上劉備這人就很仁義,總之劉備用他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一干文武,率領他們打出了一片天地。
相比劉備,曹操更注重制度的作用,他惟才是舉,胸懷寬廣,使文臣武將樂為之用。在曹操的培養下,曹魏陣營也有了五子良將,僅謀士就有一百多人。成為三國陣營中人才最多的國家。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只要是人才,他一定破格使用。比如關羽,他為了收降他,可以說煞費苦心,雖然最後並未成功,但留下美名;比如劉備,世之英雄,曹操也並未因為其競爭對手而殺他;比如張繡,曹操與他有殺子殺將之仇,但曹操不計前嫌,不報復,仍然用他為太守。因為曹操超出常人的用人之道,才使這些人才樂為之用。
至於演義中所說的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純屬小說家言,不足為信。
-
3 # 小樹談史
劉備主要是依靠理想來籠絡人心。
劉備自稱是大漢皇叔、中山靖王之後,在東漢末年那個動盪的年代,劉備打起了“興復漢室”的旗號,招賢納士,收買人心,漸漸地也有了自己的一支隊伍。所以,在劉備陣營能有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這樣義士,他們對漢室忠心耿耿、品性高潔。
但是理想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只談理想,不談待遇”的老闆不是好老闆。劉備平衡、協調各方利益的能力還是存在不足的,所以在魏蜀吳三國中,蜀國出的叛徒是最多的,例如漢中之戰前期,由於張飛、馬超的消極表現,東州系戰將雷銅、吳蘭戰死,劉備事後又沒有及時安撫好東州派系的情緒,於是出現了後來的夷陵之戰中,大將黃權馬上就趁機降曹。
還有糜芳、傅士仁、潘睿、郝普等人,他們投降東吳後,絲毫沒有再惦記舊主劉備,反而為東吳行軍打仗立戰功。
而曹操用人,不拘一格,不惜血本。
曹操是真正重視人才的,所以給人才很好的待遇。例如,關羽投降後,曹操又是送錢、又是送女人,還封他為漢壽亭侯,並且還把寶馬赤兔馬送給了他。所以,曹操陣營人才濟濟,武有五子良將,文有郭嘉、荀彧、程昱等。在整個三國時期,曹操手下出現的叛徒也是最少的,這不得不說,曹操用人的確有一套。
我是桅子花香,大家有什麼好的意見,可以一起交流,必定回覆!
回覆列表
個人認為:曹操坐擁半個中原,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權有權,皇帝還在手裡。他不缺人才,所以對於下屬的態度就是:老子用你是看得起你,明天不來上班,明年就給你上墳。
劉備就比較悲催了,要啥沒啥,寄人籬下,偶爾再挖下主人家大將的牆角。沒錢沒糧沒兵沒地盤,憑什麼讓人家給你賣命,好歹他名聲很好,又是皇室(真假先不管),有點顏值,只能賣感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