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宋詞的學者對宋詞的發展史,早已基本形成統一說法——宋詞始於唐,興於五代,盛於兩宋,故稱宋詞。宋代詞人創作風格各異,主要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兩大流派。
史載,自蘇軾之後經賀鑄中傳,加上靖康事變的引發,豪放詞派獲得迅猛發展集為大成,即頂峰階段。這一時期在產生了豪放詞領袖辛棄疾外,還有李綱,陳與義,葉夢得、朱敦儒、張元幹、張孝祥、陸游、陳亮、劉過等一大批傑出的詞人。他們的詞風慷慨悲涼,相激相慰,以愛國恢復的壯詞宏聲組成雄闊的陣容,統治了整個詞壇。
筆者認為,豪放派的突出特點,是其創作視野廣闊,氣象恢弘雄放;更兼喜用詩文手法、句法寫詞,所以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且不拘守音律。有鑑於時下文壇之“塗脂傅粉,釵釧衫裙,問貿易戰卻渾然不知”的南郭先生怪象氾濫,無知者無畏的五毛奶油小生橫行網路;還有那些“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醉生夢死、娛樂至死的達官貴人、巨賈富豪之飛揚跋扈......因此,我們用豪放派宋詞,去為當今萎靡不振的文壇和社會注入一些豪邁之氣,則顯得十分必要。
毋庸諱言,在群星燦爛的豪放派宋詞作者中,筆者最喜歡的是蘇軾(號“東坡”)、辛棄疾(號“稼軒”)和開豪放詞先河的范仲淹(字“希文”)三大家。今天,我們先來欣賞范仲淹那闋素有“開豪放詞先聲之作”的代表作《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依筆者之陋見,若從詞史上去評說,此詞可謂深含沉雄開闊的意境和蒼涼悲壯的氣概,所以後世詞評家多認同此詞對之後的大詞家蘇軾、辛棄疾都產生了無可否認的巨大影響。
此詞的上闋,著重於描繪出戍守邊疆所在地的荒涼、冷清景象。首句就先期指出了“塞下”這一地域性難得一見的特點,並以“異”字率起全篇為下闋所描述的懷鄉思歸之情,埋下了伏筆。
此詞的上闋,著重寫戍邊戰士無不厭戰思歸的憂心怨情。這在前兩句中便凸顯出三層意思——“濁酒一杯”,撲不滅思鄉之情切;長期戍邊,而又嘆其破敵無功,所以便生髮出“歸無計”的無限感慨詠歎。接下來的“羌管悠悠霜滿地”一句,又再次將聲色加以濃烈的渲染並略加頓挫,於是便十分自然地表達出了詞人此時的心情,較之黃昏落日時還更加令人難堪。如此精妙的鋪陳,便將內情與外景的描寫,達到了水乳交融的高超藝術境界。
筆者認為必須著重指出的,詞中的"勒石"、"燕然",用恰到好處地引用了《後漢書·竇融列傳》中的典故——“東漢時竇憲率兵打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這個典故,更促使詞人集中地抒發出了身處邊塞的徵人之情懷。
而“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這應當是全詞的核心部分。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出,詞人在這裡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徵人們的相同心理矛盾,即他們思念相距萬里的家鄉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為還沒有做出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戰績。當然,這也是彰顯著范仲淹立志要打退進犯的外敵,確保西北邊境的安定這種愛國衛國的偉大精神、崇高理想;也恰是他雖然極其想家思鄉,但卻又不甘心就這樣無功而返的根本原因。
研究宋詞的學者對宋詞的發展史,早已基本形成統一說法——宋詞始於唐,興於五代,盛於兩宋,故稱宋詞。宋代詞人創作風格各異,主要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兩大流派。
史載,自蘇軾之後經賀鑄中傳,加上靖康事變的引發,豪放詞派獲得迅猛發展集為大成,即頂峰階段。這一時期在產生了豪放詞領袖辛棄疾外,還有李綱,陳與義,葉夢得、朱敦儒、張元幹、張孝祥、陸游、陳亮、劉過等一大批傑出的詞人。他們的詞風慷慨悲涼,相激相慰,以愛國恢復的壯詞宏聲組成雄闊的陣容,統治了整個詞壇。
筆者認為,豪放派的突出特點,是其創作視野廣闊,氣象恢弘雄放;更兼喜用詩文手法、句法寫詞,所以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且不拘守音律。有鑑於時下文壇之“塗脂傅粉,釵釧衫裙,問貿易戰卻渾然不知”的南郭先生怪象氾濫,無知者無畏的五毛奶油小生橫行網路;還有那些“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醉生夢死、娛樂至死的達官貴人、巨賈富豪之飛揚跋扈......因此,我們用豪放派宋詞,去為當今萎靡不振的文壇和社會注入一些豪邁之氣,則顯得十分必要。
毋庸諱言,在群星燦爛的豪放派宋詞作者中,筆者最喜歡的是蘇軾(號“東坡”)、辛棄疾(號“稼軒”)和開豪放詞先河的范仲淹(字“希文”)三大家。今天,我們先來欣賞范仲淹那闋素有“開豪放詞先聲之作”的代表作《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依筆者之陋見,若從詞史上去評說,此詞可謂深含沉雄開闊的意境和蒼涼悲壯的氣概,所以後世詞評家多認同此詞對之後的大詞家蘇軾、辛棄疾都產生了無可否認的巨大影響。
此詞的上闋,著重於描繪出戍守邊疆所在地的荒涼、冷清景象。首句就先期指出了“塞下”這一地域性難得一見的特點,並以“異”字率起全篇為下闋所描述的懷鄉思歸之情,埋下了伏筆。
此詞的上闋,著重寫戍邊戰士無不厭戰思歸的憂心怨情。這在前兩句中便凸顯出三層意思——“濁酒一杯”,撲不滅思鄉之情切;長期戍邊,而又嘆其破敵無功,所以便生髮出“歸無計”的無限感慨詠歎。接下來的“羌管悠悠霜滿地”一句,又再次將聲色加以濃烈的渲染並略加頓挫,於是便十分自然地表達出了詞人此時的心情,較之黃昏落日時還更加令人難堪。如此精妙的鋪陳,便將內情與外景的描寫,達到了水乳交融的高超藝術境界。
筆者認為必須著重指出的,詞中的"勒石"、"燕然",用恰到好處地引用了《後漢書·竇融列傳》中的典故——“東漢時竇憲率兵打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這個典故,更促使詞人集中地抒發出了身處邊塞的徵人之情懷。
而“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這應當是全詞的核心部分。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出,詞人在這裡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徵人們的相同心理矛盾,即他們思念相距萬里的家鄉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為還沒有做出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戰績。當然,這也是彰顯著范仲淹立志要打退進犯的外敵,確保西北邊境的安定這種愛國衛國的偉大精神、崇高理想;也恰是他雖然極其想家思鄉,但卻又不甘心就這樣無功而返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