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調皮的Janet
-
2 # 拼出精彩大學
我的觀點:必須堅持寫,且還必須要複習已學過的內容,預習將學的內容。
理由如下:
1.孩子還是孩子,他們好與壞、是與非、好習慣與壞習慣等都在養成期,還未定型,這個時候不堅持,受傷的不僅是孩子,而且還有父母、家庭、社會與國家。因為孩子失去了習得知識、能力、素質、價值觀 、習慣等好品質的更佳機會。今天負的債,明天是一定要還的!有的甚至是用生命的代價償還,有的是用一生的卑微代價償還,……。
2.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學與習是孩子社會化、成功社會化的基本途徑。這需要反覆練習、鞏固練習。社會化失敗導致“巨嬰”。
3.假期“放縱”孩子,是在助長孩子養“懶”。懶與窮是一體的!這個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可以不勞而獲:一是貧窮、二是懶惰。
4.在堅持中習得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習慣,好的學習成果會激勵孩子自主自覺奮發向上向陽向善學習。
5.做家長就是要幫助孩子養成堅持做好一件事、堅持學與習得好習慣的!
不經歷風雨不見彩虹。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白髮方悔讀書遲的悲劇就不要上演了。!
-
3 # 趣學俱樂部
首先談談該不該堅持原則。
我認為規矩要麼不定,定了就一定要堅持。家長給孩子定規矩要少而精。成年人都清楚,如果工作上有一堆條條框框,最後只有兩個結果。要麼是多做多錯,打擊得大家都沒有工作積極性;要麼是一紙空文,誰也不把這些條條框框當回事。給孩子定規矩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不希望得到這兩種結果,就不能事無鉅細全都定規矩。
定下了規矩,就不能隨意改變。如果家長說:半小時吃不完飯,就不準吃了!最後又因為害怕孩子餓著,給他延長10分鐘。那家長之前說的話,就沒有任何意義。不僅對教育孩子沒有任何效果,反而讓孩子知道,家長這可以鑽空子,完成不了家長的規定也沒什麼關係。久而久之,家長的話就毫無威信可言。
再說說問題中強調的:過年的時候。定規矩要考慮當時的情況。現在有不少家長,規定孩子在多長時間內完成當天的作業,這個習慣很好。如果每天每門功課都定一樣的時間,比如說每天語文一小時,數學一小時,英語一小時。這就不太恰當,因為學科不同,完成作業需要的時間會不同。每天所學知識點的難度不同,老師佈置的作業量也會不同,家長定時間時,這些都要考慮進去。
安排寒假作業計劃時,就要考慮到,過年肯定是要給孩子放幾天假的。事先就和孩子溝通好,如果超額完成作業,過年的假期就多幾天,如果沒完成規定的任務,只有除夕、初一和初二這3天假。平時孩子不自覺時,稍作提醒,如果他始終拖拖拉拉,就讓他承受後果:別人樂樂呵呵的走親訪友,他必須待在書房。我相信有了這樣的教訓,以後他再也不敢在假期拖拖拉拉了。
回覆列表
我們剛上一年級沒有書面作業,給她寫了一個天的計劃表,我倆共同完成的,也得遵循她的意見️每天搭配均勻,放假第一天到今天每天都按時完成✊️